教養是過程,自我學習與成長亦是當父母的人生禮物!(上)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和姊妹淘Jessica家,這幾年陸續有孩子上國中、高中,前陣子我們也找了時間坐下來,聊聊彼此這一路,在孩子小學階段的教養學習歷程。這篇文章也特別適合跟家有國小生的家長們分享!
Jessica說:「走過這些年,其實我還蠻感謝老天爺,當年給了我一個我不知道該怎麼教的孩子。(其實問題不是孩子,是自己不懂得方法)。因為碰到很多難題,就算拼命Google也找不到解決的方法,反而讓我在教養路上認識很多貴人、好老師和好夥伴。也因為這樣,我終於能夠從一位吃盡苦頭、不知該如何是好的媽媽,到現在稍稍能從容面對孩子們的大小事了(還沒試過ChatGPT,但可能會是更大的災難,呵呵)。」
這幾年在市場上,看到有越來越多的父母作家,會透過寫文章和出書,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教養學習歷程。所以跟Jessica閒聊後,我們也整理出自己在陪伴小學時期的孩子成長,大概經歷以下三大階段。
從我們的老大進小學後,撇開瑣碎細節不談,我們姊妹在教養上大概經歷三個重要的成長階段:
首部曲:接受與放下
二部曲:重新定位自己欣賞的人生核心價值
三部曲:以身作則,活出更喜歡的自己💕
************************
首部曲:最難的是接受與放下
Jessica說,其實她也跟所有人一樣,都是在當了父母之後,才開始學習怎麼當父母的。當年他們家老大在低年級時,在人際關係的課題出現一些狀況,她也一路從各式管教、繪本閱讀、就醫評估、到求助於學校之外的教育團隊……,一樣一樣地去嘗試、希望能找到改善的方式。
「雖然經醫生評估,當時孩子屬於輕微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不需服藥,好消息的背後並不代表我們解決了問題,如何教懂孩子理解人際互動、真正解決他和我們的困境,我仍然需要找到能協助我們和孩子一起改善的方式才行。」
最後,經由校外團隊協助,Jessica找到一個能讓孩子透過遊戲、學習認識自我並逐步建立與他人相處模式的營隊,身為母親的自己,也透過這個過程,慢慢地與孩子有系統地建立起共同的語言。
然而,Jessica說,雖然透過這些寒暑假的營隊,孩子在校與人互動的狀況有慢慢地改善,但當時的她還是常常緊張與苦惱,擔心隨時會接到老師的電話、或是又看到滿江紅的聯絡簿,總覺得孩子會出狀況,代表自己是個「不懂管教」「教養失敗」的母親。
「這感覺我懂。我們的社會給父母很高的要求和標準,卻很少去同理他們遇到什麼樣的困境和難題、他們也需要幫助。這些來自外在的批評,時常會讓已經焦頭爛額、願意負責的父母更加喘不過氣來。而且,身為父母,其實我們很多人在成長階段也是接受很傳統的教養方式與對待,並不知道什麼方式才能真正對症下藥」對此,我深有體會。
「回想當時,我們夫妻時常處於這樣緊張、焦慮、放不下外在眼光的狀況,不知不覺在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對孩子過於嚴厲、忘記如何欣賞他與生俱來的優點。」Jessica提到。
Jessica說,直到老大上中年級後,有一回她與安親班的導師閒聊,剛好這位老師具有心理與輔導相關背景,她看到Jessica對孩子的行為表現常感到焦慮,於是和她分享孩子的人格形成其實不單單只是基因和家庭教育,還有他們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九型人格)。
「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天賦特質,那是上帝(老天)早就安排好的,基因和家庭教育並不是孩子個性的全部,希望這樣的分享能讓媽咪慢慢地放下內心的不安與焦慮」。老師和Jessica分享。
透過老師的指點迷津,我慢慢能明白,當父母的功課之一,就是心悅臣服地接受上天的安排,不管你的孩子擁有什麼樣的特質(有的父母這一生負責陪伴的是特殊兒、天使小孩),重要的是我們是不是能學會理解、接納和欣賞,才能真正看見孩子的亮點和需求,陪伴他長出一對獨特又強而有力的翅膀。
Jessica說,當她認知到這樣的觀念後,終於能慢慢不再把孩子個人的行為和表現和自己劃上等號;當她開始懂得「接受孩子、也放下外在的眼光」後,她更懂得如何站在中立客觀的立場看待每一次孩子遇到的困境和需求,提供給他需要的支持或安慰。🌷(推薦閱讀:一個覺醒的母親,勝過100個治療師─我和我慢飛的寶貝。)

待續。教養是過程,自我學習與成長亦是當父母的人生禮物(下)
************************
陪伴孩子走過小學、國中、甚至是高中階段,我們這才明白,原來在孩子不同年紀,教養也有不同的重心與收穫。用心陪伴是過程,再次的自我學習與成長,竟是當父母最珍貴的人生禮物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每回出門,大家都稱讚我把兩個女兒教的很好,實際上,兩個女兒的教育是我人生最大的挫敗! 從小我就看出大女兒很女性,不論優缺點;小女兒就是大喇喇的。所以很早我就用養大俠的方式去養大女兒,用養公主的方式來培育小女兒。結果公主還是公主、大俠依舊是大俠。 後來我發現了,孩子想長成什麼樣子,早就註定好了。我
Thumbnail
在教養孩子的挑戰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許面對他人評論時會有困惑,但只要我們確信自己的教養對孩子有正向影響,日後不會後悔,之於自己與孩子就是最好的方式。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每回出門,大家都稱讚我把兩個女兒教的很好,實際上,兩個女兒的教育是我人生最大的挫敗! 從小我就看出大女兒很女性,不論優缺點;小女兒就是大喇喇的。所以很早我就用養大俠的方式去養大女兒,用養公主的方式來培育小女兒。結果公主還是公主、大俠依舊是大俠。 後來我發現了,孩子想長成什麼樣子,早就註定好了。我
Thumbnail
在教養孩子的挑戰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許面對他人評論時會有困惑,但只要我們確信自己的教養對孩子有正向影響,日後不會後悔,之於自己與孩子就是最好的方式。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