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即使我現在理解到父母當年所面對的困境,但想到那些傷害始終無法釋懷,同時又不知如何改變這個根深蒂固的自虐模式,所以一看到這書名,我立馬就買下。
此書先寫到家長養育孩子應抱什麼心態和目標,然後逐一分析不同的家長會形成什麼心理影響,最後引導讀者如何走出陰影。
雖然這本書只有一百幾頁,但足以清楚點出孩子內心的自卑、壓抑、崩潰和怨恨,每一節都令我心有戚戚然。而我則對其中的三大重點最為感觸:
一、每個人都值得被愛,值得享有幸福,而世上總有一個人單純愛著我們;
二、父母也不過是凡人,面對問題時難免會煩躁無助,所以非常容易在無意之中傷害到孩子;
三、人生就是苦樂參半,我們要學會接受回憶並不完美,只要記住苦中仍有丁點甘甜已足夠。
這三點雖然不是什麼嶄新概念,不過我很喜歡這書沒有任何煽情的腔調,而是客觀引述和舉例作引證,逐步引領我們去正面思考,學習克服舊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