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ChatGPT+學習歷程? AI不是你,你才是使用生產力工具的主角

有機體與機械,兩個不同的存在,也有不同的重要性。
有機體與機械,兩個不同的存在,也有不同的重要性。
從去年底開始,ChatGPT的出現已經引起了各行各業的高度關注,AI工具的進步可見一班,使得眾多Youtuber也拍片介紹ChatGPT各種幫助其工作的使用心得。這樣的熱度在教育界也是不可避免,這種語言模型的出現為學生和教師帶來了許多便利,方便且快速。尤其學生常常需要生產出作業來繳交,不僅可以提供即時的問答服務,也能提高學習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指導學生,甚至可以改善教學品質。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深入思考ChatGPT對教育領域的影響,並嘗試找到更好的方式來利用它的優點,同時解決它所帶來的問題。
人性嘛,如果今天出現了一個可以省時省力各種省的工具來協助自己完成工作,不可能連一點點的好奇都沒有。寫文案、藝文創作、網路行銷,各種利用的方法如雨後春筍般陸續出現,只差有沒有想到而已。這種具有強大能力的生產力工具對於某些時常反思的人們來說,可說是一則喜一則憂。喜的部分如上,憂的話或許擔心會不會哪天AI就強大到取代掉人類?又或者一些科幻電影裡面具有意識的人工智慧會成真?這些誰都說不準,可能連OpenAI都不知道。
讓我們把鏡頭拉回教育界,從一個簡單的問題出發:「學生會不會用ChatGPT來寫作業?老師們該如何因應?」
第一,其實如果要針對學生的作業檢查,現在專門用來偵測各種文件是否以AI生成的工具也已經問世了(上個月已經有網路新聞),這種初步的辨識已不是什麼大問題。我想如果一些有曾經問過ChatGPT問題的讀者們可能都會發現到一個特色,那就是不管問題難易,我們都會得到一些非常「有架構」的答案,或許也就是AI的回應結構性與條理太完整,反而能容易辨識出某些文字是否出於AI所述。
第二,與其擔心學生方便行事,倒不如希望他藉由操作AI工具,訓練出如何問對問題的能力。不知是文化因素、教育環境或是個人性格所影響,學生在課堂上發問的頻率似乎普遍不高,但如果能有一個具有回應功能的介面可以互動,即便它是AI,也可以是一個訓練問問題的對象。比如如何清楚陳述問題、提供上下文信息、界定問題範圍、問題具體化、如何確認答案可信度...等等。光問問題這回事就有非常多面向可以討論與思考。當然這不是人際互動,終究還是得面對這個社會,但如果能把握每一次問完問題之後的反思,除了語言表達的進步之外,甚至還能更加認識自我。
第三,AI工具的彙整及產出能力極強,但不會讀心,無法得知一個人一路走來的成長與心路歷程。沒錯,自己才是那位說故事的人,AI是幫助自己梳理故事情節的工具。一個不善表達但有滿滿經歷的人,若是能藉由工具協助自己訴說人生的起承轉合,也是一種很加分的利用。
如果直接有一份作業,老師要求使用ChatGPT來完成?
教師可以嘗試一件事,給出一個問題,讓學生使用ChatGPT尋找答案,再將整體對話流程呈現出來,依照邏輯性、提問精準度等等面向來評分,也是一種有趣的教與學。至於如何設計,有賴教育者們的創意與執行力。
ChatGPT的出現或許是一種革命,因為它推動了人工智慧的發展,並開創了一個新時代的對話式應用程式,並讓人們可以更自然地與電腦進行對話,從而獲得更豐富、更智能的體驗。相信未來ChatGPT或其他AI工具還有極大的發展潛力,進而在教育、醫療、商業等各個領域產生重大影響。我們能做的,除了與時俱進之外,若能在環境的變遷中找出自我定位,才能在靠數據與指令生存的世界中,確立人類無可取代的價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