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育兒日記 EP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說到育兒,目前好像不夠資格(畢竟還在肚子裡),不過現在的確因為有小孩,開始關心育兒相關的知識,尤其走過身心靈,更明白家庭教育對小孩童年的重要性。
阿德勒、佛洛伊德、榮格被譽為「心理學三巨頭」。因為如此,還特地買了《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 來拜讀。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一書中提到:
阿德勒相信,每個人天生都有想要尋求與他人連結的渴望,行為不當的孩子正是內心受挫的孩子,挫折感來自於「沒有歸屬感」的信念,但這樣一個最需要被鼓勵的孩子,往往最少獲得正向支持。
因此,改變行為的最佳途徑必須由內而外,透過鼓勵的內在動力,賦予孩子權力和責任,進而協助他們找回歸屬感與自我價值,改變行為背後的信念。
圖取自 https://www.popdaily.com.tw/life/964301
這意味著需要時間聆聽孩子、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並提供適當的支持和安全感。這樣做可以建立孩子對家庭關係的歸屬感。
在正向教養中,運用技巧來引導與誘發孩子的動機,從而學習更多正向行為以取代負向行為。
在正向教養的關係中,父母不靠處罰、威嚇或羞辱方式來讓孩子服從;建立情感連結與動機培養,用溫和堅定的態度,引導孩子練習執行應該完成的事物。
這點很有感呢,在餐廳或路上,只要仔細觀察,大部分家長對於小孩都很沒耐心,時常講出一些主流價值觀會講出來的話:「你怎麼這麼笨」、「你真的很麻煩」
之前看某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時,感觸更深~
正向教養的幾個基本原則:
  1. 先連結情感,再糾正行為
 通常家長為了讓孩子遵守規矩,應該先讓他們感覺到羞愧、恥辱,得到教訓後才好管理(但往往這就是要用一生治癒童年的第一步),但小孩在意的是「當下」,而家長關心的是「未來」。當親子關係間失去連結,再多、再好的道理孩子也聽不進去。
因此,有時必須先停止處理問題行為本身,透過情感連結,營造親密與信任,一旦重新連結情感,小孩能感覺被理解時,才有可能傾聽我們說的話。
2. 讓小孩參與其中
不要老是告訴小孩應該去做什麼,與其叫他們按照你說的去做,不如想辦法讓他們思考並參與解決、決策方案,他們會願意做得更好。(不過當然要看年紀採用適當的方法,方法並非一成不變)
3. 建立日常慣例表
 學齡前幼兒學習的最佳方式就是不斷重複與遵循一致的規律,為小小孩建立可按表操課的慣例作法(小孩大了也可以帶孩子建立日常慣例表),有助於終結每日的催促與拖拉之爭。
每一件反覆發生的事情都可以建立慣例表,例如:起床、上床睡覺、吃飯、上學、買東西的慣例表。
帶小孩腦力激盪從起床到出門上學前需要做哪些事情,決定每件事情的先後順序與時間。
4. 鼓勵而非讚美孩子
 鼓勵和讚美間有著微妙差異,卻可以改變小孩的觀點。
讚美指向的是結果,而且往往是以大人角度出發,唯有達成父母的期待才值得被肯定,容易讓小孩成為「取悅者」;鼓勵則看待付出的努力和過程,是以小孩為中心,無論能否獲得好結果,只要積極參加過程,就值得被看重,能驅使孩子自我肯定。
5. 拿出幽默感與耐心
 把命令替換成一同玩樂的邀約,小孩非但不會反抗,反而會很神奇地熱烈回應。舉例:「我們來打賭,我從一數到十,看你能不能把玩具收完」、「想知道你能不能比媽媽快刷好牙、換好睡衣。」
有時候你要一遍又一遍教導孩子,直到孩子發育到真正能明白的階段為止。
舉例,你可以鼓勵孩子與人分享物品,但不要預期他能真正瞭解這個概念,若是他現在不願意分享,而是他目前的表現合乎年齡。不要太糾結於小孩子的行為,太在意他對你發怒、愛搗亂或是不聽話。
avatar-img
3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牡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一胎新手媽媽的焦慮與療癒,從事件看待身心發展平衡
第一胎新手媽媽的焦慮與療癒,從事件看待身心發展平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溫和而堅定的正向教養到底該怎麼做呢? 看多看久了孩子的問題行為,有時候容易忽略孩子原來的優勢,即使看到好的行為也覺得理所當然,但是如果可以放大這種「理所當然」,才有機會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也減少需要不斷提醒甚至罵人的辛苦,一起來看看怎麼做吧。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的主要概念,並提供了對應不當行為的方法。透過瞭解幼童行為的成因,幫助孩子適性發展、培養生活技能。本文強調每個人都需要被愛與歸屬感,並指出不當行為通常包括過度尋求關注、爭奪權力、報復和自暴自棄。最重要的是大人要能夠覺察與安頓自己的情緒,再進行溫和堅定的教養。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阿德勒說,教養的過程需要堅守鼓勵之道。 之前有分享關於我開始學習阿德勒,就是從#鼓勵 練習起~ 這次想要分享我與孩子練習鼓勵的心路歷程,我想這也是許多爸爸媽媽心中的疑問,很想落實在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不過剛開始鼓勵的時候,可能會有些許疑惑或有不確定的感受。 我是從參與親子團聚會的窩窩心時間的聆聽
Thumbnail
單純又直接的想為孩子好,沒有用,直接又暴力的作法,只會得到更直接又暴力的反彈效果,可是,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呢?每一個孩子的反應都不一樣,做為家長在教導自己孩子的時候,該怎麼調整,該怎麼做呢? 要培養孩子,我們需要用心溝通,用愛和理解去引導。溫柔的話語和體貼的舉止,能夠深深觸動他們純淨
Thumbnail
在上一集的節目我們提到「沒有壞小孩,只有好跟不好的行為」是正向教養這個理論的基本原則。今天我們將分享了解正向教養的特點~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溫和而堅定的正向教養到底該怎麼做呢? 看多看久了孩子的問題行為,有時候容易忽略孩子原來的優勢,即使看到好的行為也覺得理所當然,但是如果可以放大這種「理所當然」,才有機會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也減少需要不斷提醒甚至罵人的辛苦,一起來看看怎麼做吧。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的主要概念,並提供了對應不當行為的方法。透過瞭解幼童行為的成因,幫助孩子適性發展、培養生活技能。本文強調每個人都需要被愛與歸屬感,並指出不當行為通常包括過度尋求關注、爭奪權力、報復和自暴自棄。最重要的是大人要能夠覺察與安頓自己的情緒,再進行溫和堅定的教養。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阿德勒說,教養的過程需要堅守鼓勵之道。 之前有分享關於我開始學習阿德勒,就是從#鼓勵 練習起~ 這次想要分享我與孩子練習鼓勵的心路歷程,我想這也是許多爸爸媽媽心中的疑問,很想落實在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不過剛開始鼓勵的時候,可能會有些許疑惑或有不確定的感受。 我是從參與親子團聚會的窩窩心時間的聆聽
Thumbnail
單純又直接的想為孩子好,沒有用,直接又暴力的作法,只會得到更直接又暴力的反彈效果,可是,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呢?每一個孩子的反應都不一樣,做為家長在教導自己孩子的時候,該怎麼調整,該怎麼做呢? 要培養孩子,我們需要用心溝通,用愛和理解去引導。溫柔的話語和體貼的舉止,能夠深深觸動他們純淨
Thumbnail
在上一集的節目我們提到「沒有壞小孩,只有好跟不好的行為」是正向教養這個理論的基本原則。今天我們將分享了解正向教養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