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 - 學齡前兒童篇》一分鐘簡單記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 - 學齡前兒童篇

理解幼童行為成因,幫助孩子適性發展、培養生活技能

作者:Jane Nelsen & Cheryl Erwin & Roslyn Ann Duffy 簡.尼爾森、謝瑞爾.艾爾文、羅思琳.安.達菲

-

1. 你永遠不會完美,你的孩子也是。


2. 適性與適齡,尊重並接納不同孩子的差異,用孩子的觀點看世界。不要期待孩子展現超乎年齡的行為舉止,例如:分享、同理、不哭鬧不生氣(完美的情緒控管)→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很重要。


3. 孩子說謊:

  • 大人需理解- 幼兒難以分辨幻想與真實(例如卡通裡的壞人或怪獸),雖然五歲後會較清楚,但對於認知事物的詮釋,仍受限於本身的發展(例如新聞重複放送911飛機撞大樓,孩子以為一直重複發生:一次又一次)
  • 如何引導- 「當我們在說故事時,「假裝」很好玩。但如果我們是用故事來避免承認錯誤,我們就是在說謊。」「即使因為害怕(受責罵)你還是可以說實話,因為我很愛你,我想要可以信任你跟我說的話。我希望當你告訴我事情時,那確實發生過。」


4. 錯誤是學習的機會。


5. 當孩子看到你尊重自己時,他會學習到尊重你和他們自己。比起一個疲憊、暴躁、憤怒的人,他們更容易回應一個快樂、有精神、冷靜的人。讓自己保持健康快樂不是自私,是智慧。


6. 會造成孩子羞愧或難堪的行動,不可能鼓勵尊重或合作。


7. 大人很容易傾向喜歡「易養型」的孩子,或希望孩子符合社會常規,父母的自我常涉入其中,因為我們擔心別人的想法,並害怕孩子如果在別人的眼中「不好」,我們的能力會受到質疑。


8. 孩子注意我們做的,比我們說的還多。大人要注意言語和行為是否一致。孩子對大人的情緒很敏感,到底是真正的關心還是只是想趕快解決問題?若心口不一孩子是感受得到的


9. 認識並處理孩子的情緒和感受,是理解他的行為和信念的第一步。


10. 眼神接觸:表達注意力、讓孩子知道「我很重要」、增加訊息傳遞的效力。可惜的是,大人會很直接的眼神接觸,通常是憤怒說教的時候,而不是傳達愛與關心。


11. 積極傾聽不代表要同意或完全理解,主要是要讓孩子覺得有被傾聽。


12. 尋求關注:為何已經所有時間都在陪伴,孩子仍會尋求關注?平常是過度關注

  • 如何改善:要讓孩子練習娛樂和撫慰自己的能力,處理信念而非行為,關注和折衷,提供合作的機會,擁抱。


13. 對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孩子,批評只會強化他們認為自己不夠好的信念。幫助受挫孩子的方法,就是停止所有的批評。


14. 錯誤行為目的:過度尋求關注、爭奪權力、報復、自暴自棄。


15. 大人(和孩子)經常用憤怒來掩飾受傷的感受。


16. 父母應避免把孩子訓練成受害者,認為自己無力改變或影響狀況。在早期的友誼實驗中,孩子或許需要一點幫助,但不是同情、指責他人或被拯救。我們可以協助孩子探索發生的事情、對事件的感受、從中學到什麼,以及有什麼解決方法。他們可以學習到自己並非無能為力,可透過選擇影響經驗。


17. 有些父母可能更關心自己或別人會怎麼想,而不是什麼對孩子最好。父母要有一顆勇敢的心,才能做到接受孩子原本的模樣和照顧他們,並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


18. 如果發現自己想要發作,接受那種感覺,將此視為你需要做點什麼照顧自己的提示。疲憊和沮喪可能讓你說出或做出後悔的事。

-

本書推薦指數:★★★★

心得:

已讀過「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的第一本,這次再選讀「學齡前兒童篇」,就是因為孩子每個發展階段不同,個性特質也不同,覺得在某些時候真的很需要一點充電幫助。

這本跟第一本的主要觀念相同:每個人都是需要被愛與歸屬感的,當孩子有不當行為時,他就是在尋求愛與歸屬感。

而不當行為通常會有四種形式的表現:過度尋求關注、爭奪權力、報復、自暴自棄。只要能辨識出四種情況,大人有自我覺察的能力,就可以有對應的方式來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

整體而言,算是一本有滿多生活例子的"類"教科書,偏實用。但讀正向教養類書籍至今,覺得在進行「溫和堅定」的教養之前,最重要的都還是大人要能夠覺察與安頓自己的情緒,而這真的是最困難的。

12會員
24內容數
自由行難規劃?帶小孩的親子行程怎麼排?每篇一分鐘,帶你安排行程不燒腦,美食景點懶人包,旅行這樣安排輕鬆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幸福親子教養:跟著阿德勒成為高情商爸媽,教出自信、獨立、勇敢、合作的孩子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avatar
射手媽咪婷婷
2024-06-16
#98 打破誤解:特殊需求兒童也擁有無限潛力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阿德勒的學說認為,每個人的行為都是為了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身心健全的人會以對社會有益的方式追求這種感覺,但身心不健康的人可能會採取不當的方式。本篇文章討論了這些行為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
Thumbnail
avatar
茉莉
2024-02-07
《想跟我永遠在一起的阿勒邱》內文簡介&目錄&其他資料想跟我永遠在一起的阿勒邱 -內文簡介&目錄&其他資料
Thumbnail
avatar
處翼
2023-10-23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要照顧自己。在任何載客的行班要起飛時,空服人員都會進行一連串的安全說明,其中之一與機艙壓力突然下降有關。我們被告知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氧氣面罩會自動落下,然後,我們被告知在幫助孩子戴上面罩之前,先戴上自己的面罩,這意味著如果我們不先照顧好自己,我們將無法幫助孩子。 如果你沒有自己先戴上氧氣罩,你將無法有效地照顧他
Thumbnail
avatar
Nanna
2023-05-23
想跟我永遠在一起的阿勒邱 -27、飲湯、完想跟我永遠在一起的阿勒邱 -27、飲湯、完
Thumbnail
avatar
處翼
2022-11-25
想跟我永遠在一起的阿勒邱 -26、傻笑想跟我永遠在一起的阿勒邱 -26、傻笑
Thumbnail
avatar
處翼
2022-11-24
想跟我永遠在一起的阿勒邱 -25、踹門想跟我永遠在一起的阿勒邱 -25、踹門
Thumbnail
avatar
處翼
2022-11-23
想跟我永遠在一起的阿勒邱 -24、力量想跟我永遠在一起的阿勒邱 -24、力量
Thumbnail
avatar
處翼
2022-11-22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 學齡前兒童篇: 「為什麼孩子會那樣做?」不當行為傳達的訊息孩子常常做出一些讓你感到崩潰,你以為那些是不當行為或是訊息密碼? 重點是你必須了解孩子為什麼這麼做,以及他想要透過行為實現的目的。 重點(一)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那樣做?  舉例: 我的小孩精力旺盛,假日中午常常不睡午覺?搞的我精疲力盡,有一天我不小心睡著了,醒了卻發現他手、腳都被奇異筆塗上長長的線
Thumbnail
avatar
江小茹
2021-09-28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啟蒙篇如果父母少說話、多行動,他們與幼童相處的問題就能減少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孩子常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就是因為父母說得太多了 知易行難的現況 但說的容易做的難,即便講到自己都感動,也難入孩子心,換句話說,父母常常不尊重自己說過的話,既不溫柔和也缺乏堅定。Btw不要再用"為你好"的方式一筆勾銷,這牽涉到父母
Thumbnail
avatar
Cassiel
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