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的百年追逝,撒奇萊雅族Palamal(火神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撒奇萊雅族,是浴火重生的族群。
從台灣現代的原住民族群人口數及分布區域來看,很難想像在不遠的一百多年前,在漢人還沒進入台灣東部之前,撒奇萊雅族曾經是整個花東地區的最大族。
但當清朝政府在光緒4年(西元1878年)進入台灣東部後,一連串族群的苦難便起了開端。
為了取得土地資源的主控權,清軍以人數與軍事技術的優勢,先將原居蘭陽平原的噶瑪蘭族迫遷到花蓮,再逐步進逼撒奇萊雅族的領域,當時的撒奇萊雅族為了抵禦侵略,便和同仇敵愾的噶瑪蘭族聯手,持續襲擊商賈及軍營作為抗爭及報復的手段。
但當戰事推進到當時撒奇萊雅族最大的聚落達固部灣(Takubuwan)時,清軍發動人海戰術與大量火炮,對當地的撒奇萊雅族進行全面殲滅,史稱「加禮宛事件」,倖存的族人只能向更南的縱谷與海岸地區遁逃,隱匿至阿美族部落的庇護下。
長期的躲藏,加上與同住的阿美族代代通婚,致使撒奇萊雅族不論是在後來的日治時期以以至國民政府時期,都被認定為阿美族,直到民國96年(西元2007年)才在族人的民族意識抬頭與積極爭取下重新獲得正名,成為臺灣原住民的第13族。
而火神祭(Palamal)也是在這段時期,隨著族群文化復振而被創造出的新一代祭儀。
之所以說「創造」,是因為撒奇萊雅族的傳統祭儀中,本來僅以秋季的祖靈祭(Talatu’as)以及在喪葬時舉辦的火祭(Pipalamalan)為主,但因族群長年破碎四散,即使在正名後重新凝聚,原有的祭儀文化也已失落,因此火神祭是在新一代的頭目四處尋訪仍有記憶的耆老,並請教一同生活過的阿美族、噶瑪蘭族的祭司後,結合傳統的火祭、祖靈祭,並加入慰藉「加禮宛事件」族殤的意念,全新設計出來的慰靈祭儀。
而當年兵敗後慘被清兵凌遲1,000刀的頭目古穆‧巴力克夫妻,便被奉為祭典的中心信仰「火神」,舉辦的地點則重回達固部灣舊社的古戰場,如今位在花蓮市國慶里的撒固兒部落。
火生光,暗夜中最是耀眼。或許因為這樣的原因,火神祭創生後都是選在日落時分舉行,加上背景歷史的沉痛以及慰靈的意涵,因此當天進入祭場時,瞬間便能感受到一股肅穆的氣氛,尤其下午才剛見識過充滿歡愉的太魯閣族感恩祭,兩相對比體感更為強烈。
儀式的進行以祖靈祭的迎靈、慰靈、娛靈與送靈4大段落為骨架,是由族群的祭師率輔助的祝禱司進行。第一階段的迎靈由諸多短而快節奏的儀式如借日力、築靈路、開靈門……等所組成,初次接觸雖然難以完全跟上理解,卻反而看見撒奇萊雅族傳統服飾相較其他族群的特別之處。
因為曾經的文化斷裂,他們連族服都是重生的。
如今的撒奇萊雅族傳統服飾,是建基於長年交流的阿美族服飾概念,結合耆老的記憶、族群歷史以及祭儀內涵,由族群出身的設計師重建而來,因此像作為主色的暗紅色是象徵戰禍時凝乾在土地上的鮮血,藏青色的裙片則代表逃難時的涉水經歷,女性頭飾上的白色串珠,更意味著弔念亡者的淚水。
將整個族群的血淚穿在身上,這種背負究竟如何地沉重?
慰靈階段的「加禮宛事件」重現,是整個祭儀的核心。那天晚上,我看到族人們聚集在祭場的空地上,周遭鋪了一整圈的乾稻草,在主祭一聲令下,外圍的族人將草圈迅速點燃,祭場中瞬間煙火瀰漫,而被濃煙環繞在火圈中的族人就像當年被清兵圍困的祖先般,退無可退,九死一生。
爾後族人快速將火圈清出一道開口,引導火圈內的族人離開,演繹逃出包圍的結局,但也有另一批族人繼而拉起了火弓,射向矗立在現場,畫滿清兵的大型布幕,詮釋當年奮勇與敵人對抗的勇士。或許他們單純是想紀念那段歲月,但看著畫布上的清兵逐漸被焚為飛灰,我更感覺像是族群已藉由堅忍不棄的重生,戰勝了這段椎心的歲月。
娛靈是整場祭儀中唯一能聽到歡笑聲的段落,也是族人以歌舞展現文化復振成果的時刻,這時祭屋前的廣場已擺滿了檳榔、麻糬等食物供祖靈享用,還有一整排的竹酒杯讓眾人向祖靈敬酒。想到這場祭典背後的沉痛,以及始作俑者的漢人先祖,我抱著有點不知如何自處的負罪感,上前斟滿了一杯酒。
最後的送靈時分,族人將祭品都送進祭屋內後,主祭便帶頭點燃祭屋,由竹子、五節芒莖及稻草組成的祭屋幾秒間便火光沖天,祭司手中揮舞的五節芒,像是在為準備返回靈界的祖靈領路,撲面而來的熱浪則像是這個族群重生的能量,年復一年地提醒子孫,族群的存續是如何的不易與可貴。
火神祭是個年輕而試圖療癒族群的祭典,但做為漢人的後代,每每想到刻滿在它身上的傷痕,心中總感到刺痛難耐。

※ 歡迎追蹤IG:Jed082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77內容數
再近,沒出門都很遠;再遠,出門就開始變近。 旅行不用趁年輕、不用辭職、不用花光存款、不用鼓起勇氣,只要挽起背包,踏出門就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頭目便帶著勇士們拉手圍成人圈,開始頌唱迎神的歌曲,霎時間高亢的歌聲迴盪在山谷間,卻不感突兀,反而覺得所有的鄒族人與阿里山融為一體。而當女子也加入了歌唱的行列,原本陽剛的歌聲增添了一股柔軟的韻味後,讓人更感覺被阿里山神性溫暖地擁抱……
祭典開頭的「請水」,是相比視覺效果強烈的「送王」(燒王船)更被在地人重視也推薦參與的,因為這天會有來自各地的陣頭,在「鎮海公園」恭候王爺駕到,屆時會見到將近200頂神轎在海灘上一字排開,這樣的盛況在台灣其他地區都難找到與之相比,因此東港在台灣民俗界始終擁有「陣頭窟」的第一威名……
我喜歡稱「聖母山莊」之名而捨「抹茶山」,因它的背後藏有一段可遠溯至40年前台灣山岳史軼事,以及天主教在台灣東部的奉獻史,相比日本攝影師小林賢伍所賦予的「臺灣の抹茶冰淇淋」稱號,淵源不僅深厚,且也更加動人……
那天走近「第十三中隊」時,天空飄下了細雨,像是長留在此地的愁緒。我忍不住雙手合十,發自內心祈禱黃土下前輩們有靈,在這片大海年復一年的陪伴後,心中那一生也嘔不完的委屈已被撫平……
清晨七點,天光初露,杳靄的雲層間灑下一抹清爽,位在東北角的馬崗漁港,正迎來今天的第一次乾潮。潮水退去,礁岩浮出,村子北側的海面被一波波的海浪刷出亮麗的翠綠,這裡是馬崗的寶地,也是東北角最珍貴的資產之一,潮間帶。
晚夏若水,海風如潮,中元節的夜晚,原本該寧靜清冷的基隆八斗子海邊,人鬼同途,而那一天才知道,送水燈頭,可能是要用命去送的……
頭目便帶著勇士們拉手圍成人圈,開始頌唱迎神的歌曲,霎時間高亢的歌聲迴盪在山谷間,卻不感突兀,反而覺得所有的鄒族人與阿里山融為一體。而當女子也加入了歌唱的行列,原本陽剛的歌聲增添了一股柔軟的韻味後,讓人更感覺被阿里山神性溫暖地擁抱……
祭典開頭的「請水」,是相比視覺效果強烈的「送王」(燒王船)更被在地人重視也推薦參與的,因為這天會有來自各地的陣頭,在「鎮海公園」恭候王爺駕到,屆時會見到將近200頂神轎在海灘上一字排開,這樣的盛況在台灣其他地區都難找到與之相比,因此東港在台灣民俗界始終擁有「陣頭窟」的第一威名……
我喜歡稱「聖母山莊」之名而捨「抹茶山」,因它的背後藏有一段可遠溯至40年前台灣山岳史軼事,以及天主教在台灣東部的奉獻史,相比日本攝影師小林賢伍所賦予的「臺灣の抹茶冰淇淋」稱號,淵源不僅深厚,且也更加動人……
那天走近「第十三中隊」時,天空飄下了細雨,像是長留在此地的愁緒。我忍不住雙手合十,發自內心祈禱黃土下前輩們有靈,在這片大海年復一年的陪伴後,心中那一生也嘔不完的委屈已被撫平……
清晨七點,天光初露,杳靄的雲層間灑下一抹清爽,位在東北角的馬崗漁港,正迎來今天的第一次乾潮。潮水退去,礁岩浮出,村子北側的海面被一波波的海浪刷出亮麗的翠綠,這裡是馬崗的寶地,也是東北角最珍貴的資產之一,潮間帶。
晚夏若水,海風如潮,中元節的夜晚,原本該寧靜清冷的基隆八斗子海邊,人鬼同途,而那一天才知道,送水燈頭,可能是要用命去送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北東北角的一處靜謐濱海村落,有一座祠堂坐落在居民的後院中。它外觀與傳統形式無異,漆成紅色的屋樑和磚頭牆,上頭寫著「巴賽祖師廟」──這裡是貢寮的新社村。 巴賽是什麼?大家或許沒什麼頭緒,但它的另一個稱呼「凱達格蘭」可就家喻戶曉......
Thumbnail
🍀🍀🍀fumi老師:❤️❤️❤️ 🥰🥰🥰在這薩滿靈性世界裡,時間似乎停滯了,在古老的火神慶典的儀式中,這是部落非常放鬆的時刻;在火神祭典的光影中翩翩起舞,與宇宙共鳴的時刻,靈魂超越了肉身的桎梏,或許能聽見火焰的呼喚,感受到神祇的存在,彷彿回到了宇宙誕生之初,見證著生命的永恆輪迴。 �
Thumbnail
今天行程參訪「噶瑪蘭族語推組織營隊」活動,參與的學生大約有20位。活動在噶瑪蘭文化展示中心舉行,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新社部落。除了美麗的海景,這裡還以香蕉絲工藝而聞名。開場的祭祖儀式pasepaw非常盛重,由當地耆老帶領,我也感受到了祝福的氛圍。預祝接下來兩天營隊順利完成! 趕上了火車對號末班車,到了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關於原始部族薩蘭巴族的獵人拉賈布,為了實現願望而執行危險的儀式,結果遭遇超乎想像的事件的故事。
Thumbnail
屏東馬卡道族(平埔族群之一)的文化復振路徑,除了透過祭典的「恢復」之外,近年的另一個路徑,就是想透過衣飾文化的復振來標示自我的族群身份。在平埔族群希冀被原住民社會認可的過程中,衣飾文化是最能夠彰顯族群群體感的方法之一;然而,......
Thumbnail
在遙遠的古代,由於皇的造孽,因此降下了詛咒。 皇自食惡果,成為了不死之人且後繼無人。 死亡乃非肉身,而是靈力全失;彼時,將再度從永生花中誕生,繼續世世代代的還債。 01克什雅族
 「蕾拉,該膜拜了。」母親喚著我,手裡拿著祭祀的食物。 「馬上好。」我披上膜拜時專用的斗篷。在我們克什雅族中
Thumbnail
珍珠社區稻草手工藝頗有名氣,可是這項傳統藝術是平埔族的傳統,還是漢人的創意?在這個地方,族群已經融合的嚴絲合縫,很難分出彼此。但是,用稻草編織的面具,倒是透露出一點平埔族的消息,因為這樣的臉譜,不是漢族傳統的模樣,比較像是噶瑪蘭人對祖先的記憶。
Thumbnail
對平埔族群們的了解 通常民眾被問到:請問你們知不知道台灣的平埔族群有哪些呢?大部分人的反應有兩類,稍微懂一點的會說「我只知道西拉雅族欸!」,但不了解的,甚至會說「平埔族不是一個族嗎?」。 人們對法定原住民都不是很了解,更何況是法定外的平埔族群呢?今日專題報導會帶你深入了解從過年祭典到部落文化,來
Thumbnail
薩滿信仰是一種分佈於北亞、中亞、西藏、北歐和美洲的巫覡宗教,薩滿被認為是掌握神祕知識,有能力進入「人神」狀態,具有預言、治療和屬靈世界溝通的能力,還能旅行到屬靈世界。在中國的傳統始於史前時代,並在滿族和西藏地區盛行。目前,滿族地區、鄂溫克族地區、南北韓等仍有保持著薩滿信仰的情況。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北東北角的一處靜謐濱海村落,有一座祠堂坐落在居民的後院中。它外觀與傳統形式無異,漆成紅色的屋樑和磚頭牆,上頭寫著「巴賽祖師廟」──這裡是貢寮的新社村。 巴賽是什麼?大家或許沒什麼頭緒,但它的另一個稱呼「凱達格蘭」可就家喻戶曉......
Thumbnail
🍀🍀🍀fumi老師:❤️❤️❤️ 🥰🥰🥰在這薩滿靈性世界裡,時間似乎停滯了,在古老的火神慶典的儀式中,這是部落非常放鬆的時刻;在火神祭典的光影中翩翩起舞,與宇宙共鳴的時刻,靈魂超越了肉身的桎梏,或許能聽見火焰的呼喚,感受到神祇的存在,彷彿回到了宇宙誕生之初,見證著生命的永恆輪迴。 �
Thumbnail
今天行程參訪「噶瑪蘭族語推組織營隊」活動,參與的學生大約有20位。活動在噶瑪蘭文化展示中心舉行,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新社部落。除了美麗的海景,這裡還以香蕉絲工藝而聞名。開場的祭祖儀式pasepaw非常盛重,由當地耆老帶領,我也感受到了祝福的氛圍。預祝接下來兩天營隊順利完成! 趕上了火車對號末班車,到了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關於原始部族薩蘭巴族的獵人拉賈布,為了實現願望而執行危險的儀式,結果遭遇超乎想像的事件的故事。
Thumbnail
屏東馬卡道族(平埔族群之一)的文化復振路徑,除了透過祭典的「恢復」之外,近年的另一個路徑,就是想透過衣飾文化的復振來標示自我的族群身份。在平埔族群希冀被原住民社會認可的過程中,衣飾文化是最能夠彰顯族群群體感的方法之一;然而,......
Thumbnail
在遙遠的古代,由於皇的造孽,因此降下了詛咒。 皇自食惡果,成為了不死之人且後繼無人。 死亡乃非肉身,而是靈力全失;彼時,將再度從永生花中誕生,繼續世世代代的還債。 01克什雅族
 「蕾拉,該膜拜了。」母親喚著我,手裡拿著祭祀的食物。 「馬上好。」我披上膜拜時專用的斗篷。在我們克什雅族中
Thumbnail
珍珠社區稻草手工藝頗有名氣,可是這項傳統藝術是平埔族的傳統,還是漢人的創意?在這個地方,族群已經融合的嚴絲合縫,很難分出彼此。但是,用稻草編織的面具,倒是透露出一點平埔族的消息,因為這樣的臉譜,不是漢族傳統的模樣,比較像是噶瑪蘭人對祖先的記憶。
Thumbnail
對平埔族群們的了解 通常民眾被問到:請問你們知不知道台灣的平埔族群有哪些呢?大部分人的反應有兩類,稍微懂一點的會說「我只知道西拉雅族欸!」,但不了解的,甚至會說「平埔族不是一個族嗎?」。 人們對法定原住民都不是很了解,更何況是法定外的平埔族群呢?今日專題報導會帶你深入了解從過年祭典到部落文化,來
Thumbnail
薩滿信仰是一種分佈於北亞、中亞、西藏、北歐和美洲的巫覡宗教,薩滿被認為是掌握神祕知識,有能力進入「人神」狀態,具有預言、治療和屬靈世界溝通的能力,還能旅行到屬靈世界。在中國的傳統始於史前時代,並在滿族和西藏地區盛行。目前,滿族地區、鄂溫克族地區、南北韓等仍有保持著薩滿信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