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海與日出之外的阿里山之魂,鄒族Mayasvi(戰祭)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鄒族的戰祭(Mayasvi),帶我重新看見阿里山。

族群人口數約近7,000人的鄒族,以台灣原住民的總人口數來說並不算多,且因如今部落的樣貌皆與一般現代化生活無異,因此日常時並非顯眼的存在。不過若綜觀阿里山,會發現身為最早入山的民族,部落分布從山腳到山腰、由南至北共有9個之多。

目前較有名的是經營「優遊吧斯鄒族文化部落」園區的樂野部落,以及建立「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的山美部落。但擁有會所,能夠舉行戰祭與收穫祭等全部落性祭儀的大社,僅有位於更高處的「特富野」與「達邦」兩大社。

raw-image

戰祭是屬於鄒族全部落性的祭典,主要是祭拜天神和戰神,祈求戰神降臨,意義是勉勵鄒族人用全部的精神和生命保護整個部落,以往舉行戰祭的時機通常在男孩週歲獻禮、男子成年禮及征戰(出草)凱旋歸來或重(修)建會所時,因此一年中可以舉行好幾次,也可以不舉行,現在則已統一在每年的二月中。

初次接觸到戰祭的資訊時,給我的感覺是一期一會,因為兩大社是輪流隔年舉辦,且正式的儀式僅有一個上午,錯過就得等來年,因此今年特富野部落舉辦戰祭的當天,我真是懷抱著害怕錯過的惶恐掙扎起床,在凌晨跨上機車騎了2個小時的路程直衝上阿里山。

raw-image

接近祭儀的會場時,第一眼看到的是巨大的男子會所「庫巴(kuba)」。它是部落政治、經濟、宗教活動中心,除了平時作為部落進行教育、訓練、文化傳承與商議大事的聚會場所,更是戰祭儀式的核心。而門口種植的兩叢金草蘭,是鄒族神話中備受戰神喜愛的神花。

raw-image

如同漢人的祭典會有許多流程,鄒族的戰祭也可依順序細分為迎神、誇功、送神、平安、歌舞……等10個段落。祭儀舉辦時,因許多儀式皆是在會所內或來往於部落各氏族的祭屋間,外人無法直接觀禮,所以只能在周邊的馬路上相隔一段距離看個大概。

但首日早上的迎神、送神與婦女引火祭、晚間的歌舞祭,以及隔天深夜的結束祭都是在會所前的廣場進行,仍能夠很充足地看見許多鄒族文化特徵。

raw-image

鄒族與其他台灣原住民族的最大不同點,在於以狩獵為主要生產活動的生活型態,也因此發展出其他族不具備的獸皮鞣製技術,不論是衣、帽、褲、鞋都是皮製,搭配上祭儀時盛裝打扮用的紅袍,以及彰顯英武的鷹羽,成為鄒族男子最為外界熟知的打扮。

raw-image

而女子的服飾則以藍衣黑裙為基底,最大的特色在於裝飾著多色流蘇毛球的頭2帶,輕軟蓬鬆的感覺為傳統的穿搭增添了許多可愛,後來才想起她們就是民歌《高山青》中所唱述的,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

raw-image

當天的祭儀過程中,最嚴肅的該是迎神。一開始族人們會在庫巴外的雀榕,也就是鄒族人認為連接神界的神樹下殺豬獻祭,再指派勇士爬上神樹將枝葉砍除,意味幫天神的降臨開路。而修整完樹幹後,頭目便會帶著勇士們拉手圍成人圈,開始頌唱迎神的歌曲,霎時間高亢的歌聲迴盪在山谷間,卻不感突兀,反而覺得所有的鄒族人與阿里山融為一體。

raw-image

而結尾送神時,女子也加入歌唱的行列,為原本陽剛的歌聲增添了一股柔軟的韻味後,讓人更感覺像是阿里山神性的體現,而自己正面對著,而且被溫暖地環繞。

raw-image

在整個儀式的過程中,庫巴中的火堆都必須維持燃燒,因為鄒族神話相傳火是天神所賜與,象徵整個族群的生命,因此入夜後必須進行守護庫巴之火的歌舞祭,不只第一晚要持續歌舞到凌晨6點,第二晚亦須歌舞到深夜的結束祭,長時間不間斷的歌舞,是部落的向心力與毅力的真正考驗。

raw-image

但在夜幕壟罩後,我看到的是下午回家休息的族人,自發性地按照約定時間陸續從家中回到庫巴,並自然地一個個牽起手來同聲高唱,守護著與天神約定的一期一會。

raw-image

雖然許多人都已經換回便服,但更讓人感到他們心中那份對神靈純粹的相信,祭儀就是他們生活乃至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只是一年一度的返鄉時刻。

驅車下山的夜路上,遠方的群峰間仍傳來悠揚的祭歌,阿里山在我心中的想像,也在那一天永遠重塑。


※ 歡迎追蹤IG:Jed08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浮的沙龍
63會員
77內容數
再近,沒出門都很遠;再遠,出門就開始變近。 旅行不用趁年輕、不用辭職、不用花光存款、不用鼓起勇氣,只要挽起背包,踏出門就行。
林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09
「磅!」一聲槍響,在部落不遠的山林間響徹雲霄,這是布農族獵人的歸來預告,也是射耳祭啟動的號角。射耳祭(Malahtangia),是布農族部落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動,也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傳統祭儀。而「射耳」兩字聽來威風,內容卻是充滿溫馨……
Thumbnail
2023/06/09
「磅!」一聲槍響,在部落不遠的山林間響徹雲霄,這是布農族獵人的歸來預告,也是射耳祭啟動的號角。射耳祭(Malahtangia),是布農族部落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動,也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傳統祭儀。而「射耳」兩字聽來威風,內容卻是充滿溫馨……
Thumbnail
2023/03/19
當聖貝被拋進會場時,所有的部落男子瞬間撲向眼前的地面,動作稍慢的更直接壓上搶先進場的族人身上,在混亂中拱起一團人肉堆,當時覺得如果台灣想組美式足球隊,應該首選拉阿魯哇族……
Thumbnail
2023/03/19
當聖貝被拋進會場時,所有的部落男子瞬間撲向眼前的地面,動作稍慢的更直接壓上搶先進場的族人身上,在混亂中拱起一團人肉堆,當時覺得如果台灣想組美式足球隊,應該首選拉阿魯哇族……
Thumbnail
2023/03/11
撒奇萊雅族的火神祭是個年輕卻刻滿傷痕,試圖療癒族群的創生祭典,但做為漢人的後代,每當想到這個祭儀背後的血淚記憶,心中總感刺痛難耐……
Thumbnail
2023/03/11
撒奇萊雅族的火神祭是個年輕卻刻滿傷痕,試圖療癒族群的創生祭典,但做為漢人的後代,每當想到這個祭儀背後的血淚記憶,心中總感刺痛難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嘉義旅遊第二天,離開了「天成文旅-繪日之丘」飯店,來到「優遊吧斯鄒族文化部落」,是個百花盛開,美不勝收的世外桃源景點。接著,我們前往了「奮起湖老街」和神祕霧濛濛的「奮起湖車站」,老街另一端的的肖楠母樹林步道走起來很愜意舒服。傍晚則是在悠閒地在山間民宿,吃著美味的野菜火鍋。
Thumbnail
嘉義旅遊第二天,離開了「天成文旅-繪日之丘」飯店,來到「優遊吧斯鄒族文化部落」,是個百花盛開,美不勝收的世外桃源景點。接著,我們前往了「奮起湖老街」和神祕霧濛濛的「奮起湖車站」,老街另一端的的肖楠母樹林步道走起來很愜意舒服。傍晚則是在悠閒地在山間民宿,吃著美味的野菜火鍋。
Thumbnail
頭目便帶著勇士們拉手圍成人圈,開始頌唱迎神的歌曲,霎時間高亢的歌聲迴盪在山谷間,卻不感突兀,反而覺得所有的鄒族人與阿里山融為一體。而當女子也加入了歌唱的行列,原本陽剛的歌聲增添了一股柔軟的韻味後,讓人更感覺被阿里山神性溫暖地擁抱……
Thumbnail
頭目便帶著勇士們拉手圍成人圈,開始頌唱迎神的歌曲,霎時間高亢的歌聲迴盪在山谷間,卻不感突兀,反而覺得所有的鄒族人與阿里山融為一體。而當女子也加入了歌唱的行列,原本陽剛的歌聲增添了一股柔軟的韻味後,讓人更感覺被阿里山神性溫暖地擁抱……
Thumbnail
高山青 澗水藍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啊~啊~ 那奴灣多依呀那呀候依呀嘿 那奴灣多依呀那呀候嗨呀 這是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歌曲(許多名歌星都有翻唱過) 所以我的印象中,神仙姊姊是住在阿里山上,哈~~ 及長,長了知識,才知道台灣雖然只有3.6萬平方公里 卻有高達16族的原住民居住在這
Thumbnail
高山青 澗水藍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啊~啊~ 那奴灣多依呀那呀候依呀嘿 那奴灣多依呀那呀候嗨呀 這是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歌曲(許多名歌星都有翻唱過) 所以我的印象中,神仙姊姊是住在阿里山上,哈~~ 及長,長了知識,才知道台灣雖然只有3.6萬平方公里 卻有高達16族的原住民居住在這
Thumbnail
2022/11/0410:00飯店退房 11:00優遊吧斯~鄒族文化部落 12:30奮起湖老街~13:30奮起湖月台導覽(贈送小點甜甜圈+冷泡茶) 14:00阿里山森林鐵道專車出發→停靠:交力坪(仁燾派出所旁神木觀景台導覽解說+日式百年柑仔店~寄明信片)→竹崎(導覽)→17:14抵達北門 17:30
Thumbnail
2022/11/0410:00飯店退房 11:00優遊吧斯~鄒族文化部落 12:30奮起湖老街~13:30奮起湖月台導覽(贈送小點甜甜圈+冷泡茶) 14:00阿里山森林鐵道專車出發→停靠:交力坪(仁燾派出所旁神木觀景台導覽解說+日式百年柑仔店~寄明信片)→竹崎(導覽)→17:14抵達北門 17:30
Thumbnail
五峰獵人學校的成立,為和平部落注入新活水,不只傳承泰雅文化、也創造新的能量,為將近三十年的文化斷層填補缺口,也成為大眾認識原住民文化的最好媒介。 「五峰獵人學校」企畫的遊程相當多元,另外,也透過講述真實發生在五峰的歷史故事,讓參與者了解一個地方的過去,進而加深與土地的連結。
Thumbnail
五峰獵人學校的成立,為和平部落注入新活水,不只傳承泰雅文化、也創造新的能量,為將近三十年的文化斷層填補缺口,也成為大眾認識原住民文化的最好媒介。 「五峰獵人學校」企畫的遊程相當多元,另外,也透過講述真實發生在五峰的歷史故事,讓參與者了解一個地方的過去,進而加深與土地的連結。
Thumbnail
年輕的時候一心想著離開家鄉去外地遠行,去朝聖、去壯遊、去找到路上的自己,總以為離開熟悉的環境去外面轉轉就可以替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找到答案,貪婪的眼,關不住的心,想去參與別人的慶典、盛事、嘉年華;懂事了之後才回頭看看家鄉,發現寶島內的盛事也不少...
Thumbnail
年輕的時候一心想著離開家鄉去外地遠行,去朝聖、去壯遊、去找到路上的自己,總以為離開熟悉的環境去外面轉轉就可以替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找到答案,貪婪的眼,關不住的心,想去參與別人的慶典、盛事、嘉年華;懂事了之後才回頭看看家鄉,發現寶島內的盛事也不少...
Thumbnail
接著,領唱者的情緒帶動整體的律動,漸漸開始以逆時鐘方向緩步繞行。歌者換氣後重新追隨一個已存在的音調加入共鳴,蜂群一般的嗡嗡聲此起彼落,雖然每個歌者都是自由追隨唱一個單音,但整體音響的感覺卻像和聲繁複的旋律。
Thumbnail
接著,領唱者的情緒帶動整體的律動,漸漸開始以逆時鐘方向緩步繞行。歌者換氣後重新追隨一個已存在的音調加入共鳴,蜂群一般的嗡嗡聲此起彼落,雖然每個歌者都是自由追隨唱一個單音,但整體音響的感覺卻像和聲繁複的旋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