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音樂祭怎了3

文章長沒人要看
文章短言不達意
字少造成誤會
字多冒犯到人
阿堂鹹粥沒有不好
但如果出現在西餐廳就是怪
商業歌曲沒有不好
但如果出現在音樂祭就是怪
我2015年某天經過駁二,偶然發現音樂祭這種東西,那些人奇裝異服坐在路邊,彼此不認識但聊的很快樂,突然有一群人離開去聽表演,又有一群人跑跑跳跳的席地而坐。
舞台中央有一群人撞來撞去,附近的人笑著拍手,沒有人在低頭滑手機,粉絲舉著樂團旗幟,後面有人帶彩虹旗支持同志運動。
音樂祭是大家脫離現實的地方,你以前不會在外面看到這些人,這些進不去社會框架的人,每場音樂聚會就是他們的歸屬。
現在外面的人進了音樂祭,改變這圈子的文化,有些樂團失去風格,然後聽團仔的家就沒了。
聽團的人失去自己文化,因為你們發現一些好聽的歌,都是音樂祭的獨立樂團。
所以你們買了一條又一條毛巾,舞台下的人開始舉起手機,然後在網路上嘲諷原本聽團的人,把我們變成迷因笑話。
笑一次
笑兩次
還可以忍

你們笑到第三次是怎樣?

2019年我第一次去大港開唱,馬上跑去南霸天舞台聽告五人,那是我在YouTube聽過的樂團,我也曾經發過音樂祭IG限動,後來回家接觸不同音樂圈的粉專,發現大家都在調侃告五人。
當時我超級不明白,也對那些言論感到憤怒,但看看現在的音樂祭,再看看網路上對聽團仔的惡意言論,我完全理解為什麼了。
浪子回頭的年少輕狂不見了,也沒人跟無妄合作社飄啊飄啊飄,以後更難見到美秀這種前衛的曲風,所以我確實貴古賤今,如果社會大眾不尊重原本的音樂祭文化,你們就等著聽那些一模一樣的歌。
順著風向罵聽團仔,根本舒舒服服,流量穩定又一堆讚,留言區一堆標記朋友,調侃別人生活壓力造成的EMO,但我選擇發這種逆風文,因為我曾經在音樂祭找到自己的靈魂。
對很多人來說,大港開唱就只是兩天內的好幾場演唱會,然後音樂祭這個名字比較酷,可以跟人說自己不是去聽演唱會。
你可以在音樂祭聽芭樂,但不該喧賓奪主,搞清楚重點,今天是聽團仔先變成取笑的對象,大家的草根性被否定,還被要求跟你們一樣小情小愛,那我們嘲笑你們的芭樂歌也只是剛好而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