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3/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充分展現社會情懷的《聽見歌 再唱》

    【戴阿德勒眼鏡看電影】
    有些聲音,聽過就會盤旋在腦海中,電影《聽見歌 再唱》就有這樣的渲染魔力。預告片即深深吸引我,上映第一週我就走進電影院,直到現在,我仍為孩子認真的表情以及和諧的歌聲感動。
    ----------微微雷線----------
    這群孩子的日常,並不特別,充滿單純與滿足。老師日復一日地在上學途中,點名孩子上學,下課時間訓練排球體育活動,放學後孩子們回家幫忙整地、照顧年邁的祖父母、撿拾資源回收,生活過得簡單,卻又在鄰里相互照顧下,情感緊密又溫馨。
    然而,小學校沒有辦學特色,仍面臨可能廢校的危機。這樣的制度,對學校、老師、學生、家庭都是很大的衝擊,是要默默承受這樣的決定,還是能有不同機會與選擇?
    「原住民的天賦是運動與唱歌」,住在山下的學校主任如是說。排球隊在全縣拿到冠軍,仍不足以成為學校特色,於是,學校臨時成軍合唱團,訓練孩子成為「標準」的兒童合唱團。
    合唱團是一種集體性的歌唱藝術,由不同聲部組合而成,此與心理學家阿德勒所提出的「社會情懷」概念相通。阿德勒認為,社會情懷是一種社會共融的概念,一種人與生命潮流相融合的感受,一種關懷他人福祉的意念。
    在歌聲裡展現社會情懷 阿德勒強調,具備社會情懷等於具有合作(接納事實)及貢獻(追求理想)的能力。亦即,社會情懷對於人格成長很重要,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指數越高,其社會情懷程度也越高,既能與人合作,又能貢獻己力。
    電影裡有個亮點:「布農族唱歌是用耳朵在唱」。在唱歌之前,需要很仔細地去聽別人唱歌,再唱出自己的聲音,此即展現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並在群體的歌聲中,貢獻自己的聲音,讓合唱呈現出剛剛好的好聽。
    在歌聲裡感受連結價值 長老強調,「布農族唱歌,音或許會不準,但是會有一起不準的好聽。」阿德勒說,每個人都在群體裡尋找自己的價值感與歸屬感,這群孩子在合唱的歌聲中,找到自己的聲音,長老還說:「沒有不好的聲音,只有適不適合的位置。」找到位置,就能展現自我價值。
    孩子將學會的歌曲,帶入日常生活中。想念媽媽時,歌唱、撿拾回收瓶時,歌唱,給予祝福時,還是歌唱;歌唱原本就是生活日常,孩子們從心中唱出動人的歌聲,也連結起彼此的情感。
    在歌聲裡從自卑到超越 孩子進城參加合唱團比賽,發現跟別人不一樣的衝擊。孩子在看到其他學校合唱團表現時,心中的自卑感油然而生,甚至要打退堂鼓,因為「聲音跟他們不一樣」。
    鼓勵孩子具備勇氣站在台上,才能有機會獲得掌聲。這是第一次,因為歌唱,得到大家熱烈的掌聲,孩子們的喜悅完全表露在臉上,校長肯定地說:「孩子的信心,可以用掌聲擦亮。」這就是鼓勵,讓孩子有勇氣去面對挑戰;於是,有了再次參賽的機會,孩子也逐漸找到自己的聲音與信心。
    電影中的靈魂人物—方教練,也從自己對音樂的自卑走向超越。他原本對五線譜一竅不通,卻為了孩子站上指揮位置,努力學習看譜、了解旋律強弱、節奏與指揮技巧,在這過程中,也超越了對音樂的自卑感。
    這是一部值得帶孩子進電影院欣賞的電影,看見孩子與老師願意為共同目標而努力,願意面對困境而冒險、而挑戰、而合作。
    這部電影,跟小米酒一樣,後勁很強。我沈浸在美好的歌聲中,「拍手歌」、「媽媽頌」等都還迴盪在耳邊,這樣的歌聲將一直傳唱下去,這樣的社會情懷也將一起傳承下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