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阿波羅男孩 Space Boy》
昨晚公視台語台首播的《
#阿波羅男孩》,改編自故事工廠兩年前首演的舞台劇《
#星空男孩》。兩者的故事主軸差異不大,從主要照顧者、手足的角度切入,探討自閉症家庭議題。
電影的好處是可以從大螢幕近距離觀看演員們的細緻表情與情緒轉折。
「媽媽說我不適應地球的生活,不是因為我壞掉了,是因為我注定要做一個太空人」這是男主角說的話。
----------<<<微微雷>>>----------
主演自閉兒的巫建和詮釋其和環境以及和家人互動中的違和感。大聲的講話音量、眼神不太接觸、不適切的表情反應、對話不在脈絡裡、以及重複的興趣與行為等,這些都是自閉症的主要特徵。
身為自閉兒的家人,常常在各自的情緒狀態中。電影裡的媽媽(范瑞君飾)總處在耐著性子溫和地回應孩子、著急著協助孩子適應環境以及深陷無奈、不得不的糾結情緒裡;妹妹(陳妤飾)雖然是家中年紀最小的老么,在心理排序卻是老大,不僅被迫長大、還要幫忙照顧哥哥,在成長中也獨自嚐著孤單與被忽略的滋味。
我印象最深的畫面是三個人一起用盡力氣地大吼著。哥哥因受到突然的大聲爭吵影響,用大叫舒緩自己的焦慮不安情緒,媽媽彷彿是透過嘶吼,一股腦兒宣洩著照顧者的無能為力與被家庭綑綁的壓力,而妹妹則是將這些年的委屈與孤單一併大聲叫喊出來。
電影中也提到,訓練自閉症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媽媽說,光是訓練跳繩就用了一年的時間,才能讓哥哥的動作比較協調,可想而知,生活中多變的事物肯定更不容易。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找到連結方式就有可能進入自閉兒的世界,並提升互動品質。長期陪伴在哥哥身邊的媽媽,透過閃爍的亮光、學機器人說話、以及太空相關的專有名詞等方式引起哥哥的注意,而能有更多同步互動與對話的機會。
自閉症類群是一道光譜,個體間的症狀與程度差異很大,電影的結局是帶著希望與前進方向的。趁著今天是世界自閉症關懷日,一起來欣賞這部描繪自閉症的電影,試著走進並理解他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