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銀行(SVB)暴雷事件,是這個禮拜的全球大事,並且繼SVB之後,又有更多中小型銀行爆出倒閉問題。
SVB暴雷的主要2原因
- 聯準會大幅升息所衍生的資產負債期限錯配風險攀升。
- SVB的存款獲利來源過於集中。
什麼是「資產負債期限錯配」?
先行概念:銀行的資產負債是和我們反過來的! - 你存在銀行的錢,是你的資產、是銀行的負債;
- 你跟銀行借的錢,是你的負債、是銀行的資產。
先行概念:銀行怎麼賺錢的?
銀行用1~2%的定存利率吸引你來存款(有被吸到嗎?),銀行再用5~12%的信貸利率,把你的存款借給其他人,從中銀行就賺到3~10%左右的利差(銀行利潤)。
資產負債的期限錯配
舉個例子來說明:
你到銀行做了一筆3個月定存(銀行的負債),銀行就拿你這一筆存款也去做了一筆3個月的貸款生意(銀行的資產)。
3個月到了之後,貸款的人還錢給銀行,銀行也剛好可以解掉3個月的定存還你。
這樣就沒有「期限錯配」的問題。
不過就我自己的經驗,來做定存的客戶,比較多做3個月到6個月,一年或以上的比較少,又大部分的客戶只是一般短期存款,可能今天進明天就出去了,跟我的薪水一樣(哭)。
但貸款的人就不一樣了,一般信用貸款可以貸個5~7年,房貸則是貸個3~40年,因此銀行就得用這樣的短期存款,來因應長期的貸款,這就產生了「期限錯配」的風險嘍。
簡單來說,如果有「以短支長」的狀況,就會有比較高的「期限錯配」風險了。
SVB的存款來源集中 + 資產負債期限錯配比例偏高
新聞上已經報導很多,所以我們知道SVB主要是吸收「新創公司」的存款,獲利的來源也多半是新創公司,可謂存款與獲利來源十分集中。
相信讀者們都了解,新創公司會因為剛成立或正處成長期,便需要大量的現金!但當總體經濟出現問題讓營運面臨逆風,現金流就會出現緊迫,此時勢必會從銀行提領大量現金存款來做因應。
從2022下半年開始,美國面臨高通膨與暴力升息、景氣向下反轉、庫存升高等問題,大部分的企業獲利都面臨很大的考驗,科技大頭如Meta、美光、微軟都出現裁員的大動作,當然更不用說是這些新創公司,營運勢必會出現負面狀況,影響營運現金流入,所以只能去擠SVB的兌領光現金,然後SVB就被擠死啦。
SVB被擠兌,最後實在沒有辦法再拿出現金給存戶了,所以只能賠售「還沒有到期的長期債券」(多半是美國長期公債)來換210億美元的現金,但這一個提早處份債券的動作,就讓SVB虧損了18億美元,還得靠增資來彌補這樣的虧損。
所以讀者們應該都可以看出來了,SVB的資產負債期限錯配情況,就是拿了過多比例的「短期存款」(SVB的負債),去配在「長期債券」(SVB的資產)。
那為什麼要買這麼多美國國債?因為長期利率好而且無風險囉(持有債券到到期日的話,債券價格一般會貼近債券發行面額,價格風險就會低很多)。
但也因為聯準會的暴力升息,讓美國長期公債價格在三月份下跌,然後SVB在價格很差的時候賠售,這也是SVB虧損18億的另一個原因。
PaPa的看法
第一點
做長期投資最好是投入短期內不會用到的資金,否則就如同SVB一樣,長期投資做到一半要贖回,結果落了個大虧損。
第二點
我個人認為,SVB一開始最大的風險,就是客戶過於集中在同一性質的公司,所以連環爆的程度才會這麼大,因此我們在分析企業客戶的體質時,「客戶集中度」以及「供應商集中度」,都是我們著重的重點。
所以在企業財報、年報中,只要有單一客戶的營收佔比超過10%,就一定要揭露!
所以各位讀者在投資的時候,強烈建議要研究企業的營收獲利來源,就可以大幅降低像SVB這種「集中度過高」的風險。我先前有用「宏佳騰」為例子,寫了一篇有關營收的分析,可以參考這裡(
連結)。
第三點
所以就我自己的經驗來看,我認為SVB的另外一個問題,是SVB自己的內控以及內部的壓力測試沒做好。
PaPa上班的銀行,是新加坡的某個跨國銀行,也獲得《Global Finance》的全球前50名最安全銀行的殊榮。
PaPa不是在愛現什麼(其實是),而是我想說,我們每個禮拜都是嘔心瀝血地做出報表,預測銀行的資金部位以及現金流是否穩當,讓相關的部門做資金的調度與安排,「全力」避免未來資金不到位以及現金流卡住的問題!
因為當現金流,也就是所謂的「流動性」出現問題,銀行就沒辦法給客戶約定好的貸款,也沒辦法讓存戶提領現金,銀行的確會瞬間倒閉,就算短期沒倒,銀行在外的名聲也臭了,未來做生意就會遇上困難,所以絕對是一個惡性循環!
好了!PaPa用一個銀行從業人員的角度看SVB的事件,希望對讀者你有幫助!
如果喜歡PaPa的文章,也邀請你來我的FB按個讚(
連結),當做給我的鼓勵囉。
那我們一樣不敬禮解散!掰一個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