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3/2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德國為什麼變這麼多(一)

    從俾斯麥與威廉一世於十九世紀中葉建立德意志帝國開始,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在歐洲大陸上一直都是歐洲各國的惡夢,包括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最終德國戰敗了,但在美國與蘇俄介入前德軍可是橫掃整個歐洲大陸,除了英國與愛爾蘭之類的島國倖免於難,整個歐洲都壟罩在德國的陰影下。
    但反觀去年二月底俄烏戰爭爆發以來,西歐多數國家與美國在軍事上無不全力支持烏克蘭,但是德國與法國在軍援上時常舉棋不定,法國大家相對不會太意外(十九世紀至二戰法國在戰場上的表現與德國成明顯對比),可是德國的表現便跌破世界各國的眼鏡,為什麼會從當年的軍國主義國家衰退至此呢?

    先從德國中世紀歷史談起

    德意志作為中歐一個獨特地區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凱撒大帝,他將萊茵河以東未被征服的地區稱為日耳曼尼亞,從而將其與高盧(如今的法國)區分開來。凱撒大帝大外甥奧古斯都曾嘗試在日耳曼地區擴張,但並不成功。公元9年,日耳曼部落在條頓堡森林戰役中取得勝利,從而阻止了羅馬帝國的進一步吞併。後者將勢力撤回到了萊茵河西岸,建立了羅馬的上日耳曼尼亞省和下日耳曼尼亞省。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法蘭克人征服了其他西日耳曼部落,並越過萊茵河,進入了羅馬帝國腹地。8世紀和9世紀之交的查理曼(卡爾大帝)具有承前啟後大意義,他通過慘烈的薩克森戰爭將德國基督教化並納入了他的「西歐帝國」,公元800年,查理曼在羅馬加冕為帝,由此接續了羅馬末代君主羅慕路斯被罷黜後中斷324年的法統。843年,加羅林帝國被查理大帝的三個孫子瓜分,東部歸屬日耳曼人路德維希,是為東法蘭克王國。962年,奧托一世加冕成為了中世紀德意志國家神聖羅馬帝國的第一位皇帝。
    到了中世紀中期歐洲之內的德語地區,是經歷了數次極為重要的歷史發展。首要一個是名作漢薩同盟的貿易綜合體系被建立起來,其由波羅的海和北海的諸德意志港口城邦所組建。第二個則是德意志基督教世界之中所滋長的十字軍思潮,由此誕生了條頓騎士團國,其曾橫跨波羅的海沿岸現在屬於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地方。該十字軍政體為該地域帶來基督化,同時也是向東部傳播了日耳曼文化和語言。也在這段時期裡,神聖羅馬皇帝為多項政治問題而捲入了與教廷間的衝突之中,並由此導致持續百年的敘任權鬥爭——薩利安王朝與羅馬教宗之間陷入「授神職權之爭」同時,德意志境內一批新興領土諸侯趁勢興起。新興的德意志貴族們利用帝國皇權無暇顧及內政之際,大幅擴張及鞏固自身統治權限;為擴張自身實力以與其他帝國內外政敵、乃至德意志皇室中央相抗衡,便戮力橫越易北河而向東擴張,佔據西斯拉夫領土以圖強化各自政權。
    中世紀晚期,地域內眾公爵、親王和主教以犧牲皇帝為代價而汲取到權力。1517年後,馬丁·路德在天主教會內領導了新教改革,北部和東部各邦改宗新教,而南部和西部大部分邦國仍然是天主教佔主導。神聖羅馬帝國的兩個陣營(天主教和新教)在三十年戰爭(1618-1648)中發生衝突,這對居住這片土地的兩千萬民眾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三十年戰爭給德國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德國各州有超過1/4的人口死於這場災難性的戰爭。
    從上列文字可得知在中世紀時當今德國的範圍與其他西北歐國家並無太多差別,與法國一樣都是從原先的法蘭克王國分裂而形成,制度上與法國也沒有太多差別,甚至到了十七世紀,三十年戰爭明明是歐洲各地新舊教兩方陣營的衝突,但德國境內因邦國林立且宗教勢力複雜而淪為主戰場,在戰爭期間,德國人民一直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幾乎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口在死去,這使得德國的人口在以飛快的速度下降,在戰爭之前德國的人口數目大約是在1600-1700萬之間,但是在戰後已經是降到了1000萬左右。
    除此之外,軍隊的規模也是急需擴大,而士兵的來源,則是德國人士占了大多數。這也就導致了德國經濟的危機此起彼伏。導致很多的工商農業在戰爭的影響無法發展和維持,使得德國的經濟遭到嚴重的迫害,進而使德國錯過了工業革命的頭班車。
    那德國後來又是如何成為歐陸強權呢?下次再來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