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比努力重要?

選擇比努力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句經典名言:選擇比努力重要,讓許多人在做選擇時不會義無反顧地盲衝,而是會妥善思考這個選擇值不值得後面的努力。

綜觀來看,在大環境中選擇一個時代的趨勢並且照著潮流前進,有機會搭著這股順風車(例如AI)讓你馬上與對手拉開差距。但對我而言這句話只有對了一半,如果所有思考全部都放在「選擇」,那其實大大推翻了「努力」的重要。

我認爲這兩件事必須相輔相成、內外兼顧、再加上個人內心所嚮往的方向,才能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選擇與努力相輔相成

倘若選擇真比努力重要,那我們只要抓住那大於50%成功的選擇,就對了。但背後更重要的事實,是如果你沒有努力找到那些適合的選擇,你怎麼做判斷?更具體一點的例子來說,小時候我們要考高中、大學,如果你沒有多一點付出,你如何具備資格去「挑選」你想要的學校?

或是在進入職場前,如果每天都是耍廢躺在床上滑手機,沒有培養出自己的本事與興趣,進入求職階段是你挑工作,還是工作挑你?

我認為是努力讓我們多了更多選擇的機會,避免落入二元的思維裡。有選擇讓人生多了一點餘韻,而非只有A或B的是非題能夠選擇。

選擇是外,努力是內

選擇是我們做出的決定,而努力是我們做出決定前能做的事。所有的決定都經過評估、思考而做出的判斷。這些努力除了字面上的意思,我想努力也是走過的路徑。走過這些過程,才有機會在這個程度做選擇。

開了5個小時的車從台中到台東,才有機會去選擇要看台東的三仙台還是熱氣球。

坐了16個小時的飛機從台灣到巴黎,才有機會選擇要去羅浮宮還是艾非爾鐵塔。

花了2年摸索烘焙的技巧,才有機會製作出經典好吃的糕點。

如果沒有做出這些內部的付出,又怎麼能夠擁有那些外部的選項?透過努力讓我們有辦法選擇,而且是適合自己的選擇。

個人內心所嚮往的方向

如果你真心喜歡,你會義無反顧的勇往直前;如果那不是你真心所愛,哪怕他是免費的,你都覺得多餘。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並且定義自己想要與喜歡的生活,這樣的選擇對於自己的人生才稱得上意義。找到一條自己喜歡也願意走一輩子的路,不是盲目跟從潮流,這條路,才能走得快,走得遠,走得長久。這裡的選擇,仰賴你的真心,而不是那些跟著世界波動起伏卻不屬於你的自己的事。

選擇與努力從來都不是A or B,我們可以讓他是A and B,這樣的思考,讓我們擁有更多元的思考脈絡與選擇餘韻;兩者的前後順序也不是先選擇,後努力,或是先努力,再選擇。
我明白選擇比努力重要的思考點,但我更堅信選擇和努力都很重要,不只相輔相成、內外兼具、更需要是心之所向,這樣的選擇與努力,才是你真正想去而且該去的地方。

#2023日更計畫

avatar-img
愛美麗的沙龍
59會員
263內容數
看見日常,覺察自己。學著說出自己的自我成長,感受成長蛻變時刻的紀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愛美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樣的狀況持續好一陣子,就在某一天我看到了網路上有人分享「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內容說明早上起床的這段時間是非常,世界各地的成功人士通常都非常珍惜起床後的這段時光。換個表達的方式就能知道:早上起床為什麼要馬上滑手機、看信箱、回訊息,目的是什麼?關注別人傾倒給你的的資訊嗎?為什麼要讓別人的事情比
在經歷天翻地覆、腰痠背痛的搬家魔咒之後,終於在上一週的週末將整個搬家做了一個總結。 搬家這兩個字在字面上看起來簡單,但背後卻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一個人搬家輕鬆簡單,一家人搬家卻是一個量與雜事*10倍以上的工作,除了東西的搬運之外,很多文書行政上的流程(繳費、地址搬遷、網路、電話、電視...等)都是
我其實是一個很不擅長銷售的人,這點我是後來才發現的。 我想要賺錢,想要有財務自由,去很多地方,學好多療癒的課程,做自己想做的事,但這些事的背後都需要有錢來支撐,更別說有了小孩後,自己手上的錢還有一大部分要分給小孩使用。 但坦白說,在銷售這件事上,我一直有很大的心魔。
這兩天臉書上某位名人的頁面轟轟烈烈,大致上是他在自己臉書的發言內容用字可能不是非常精準,因此引來一批設計者在頁面留下不滿的聲音與意見。後續就是名人與網友在這一來一往之間叫囂與對峙的文字不斷刪刪剪剪,或是再有新的貼文時,另一批網友再度表達意見.....
2023日更計畫持續累積中,從每天不知道要寫什麼,到有方向有意識的去察覺身邊裡的事情漸漸變成一種習慣,特別是從日更的輸出中,也會觀察格友,或是追蹤上課的老師們傳達一些訊息,好像感受到頻率這件事,會把一樣的人聚集在一起。而觀察這些規律產出的同學、前輩或是先驅者們發現一個特點:他們的文字裡有著專屬個人的
「你夠愛自己嗎?什麼是愛自己?怎麼樣叫做夠愛自己?哪些是愛自己的行為?」 這些問題在這個禮拜不斷在我腦海中出現,我想愛自己不僅是一種情感,還包含了一種行為與態度,包含關愛自己全方面:身體、心理、精神健康,而更重要是接受自己,理解自己。 理解自己,接受自己不一樣的面貌,在生命的過程中常會出現任何時刻,
這樣的狀況持續好一陣子,就在某一天我看到了網路上有人分享「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內容說明早上起床的這段時間是非常,世界各地的成功人士通常都非常珍惜起床後的這段時光。換個表達的方式就能知道:早上起床為什麼要馬上滑手機、看信箱、回訊息,目的是什麼?關注別人傾倒給你的的資訊嗎?為什麼要讓別人的事情比
在經歷天翻地覆、腰痠背痛的搬家魔咒之後,終於在上一週的週末將整個搬家做了一個總結。 搬家這兩個字在字面上看起來簡單,但背後卻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一個人搬家輕鬆簡單,一家人搬家卻是一個量與雜事*10倍以上的工作,除了東西的搬運之外,很多文書行政上的流程(繳費、地址搬遷、網路、電話、電視...等)都是
我其實是一個很不擅長銷售的人,這點我是後來才發現的。 我想要賺錢,想要有財務自由,去很多地方,學好多療癒的課程,做自己想做的事,但這些事的背後都需要有錢來支撐,更別說有了小孩後,自己手上的錢還有一大部分要分給小孩使用。 但坦白說,在銷售這件事上,我一直有很大的心魔。
這兩天臉書上某位名人的頁面轟轟烈烈,大致上是他在自己臉書的發言內容用字可能不是非常精準,因此引來一批設計者在頁面留下不滿的聲音與意見。後續就是名人與網友在這一來一往之間叫囂與對峙的文字不斷刪刪剪剪,或是再有新的貼文時,另一批網友再度表達意見.....
2023日更計畫持續累積中,從每天不知道要寫什麼,到有方向有意識的去察覺身邊裡的事情漸漸變成一種習慣,特別是從日更的輸出中,也會觀察格友,或是追蹤上課的老師們傳達一些訊息,好像感受到頻率這件事,會把一樣的人聚集在一起。而觀察這些規律產出的同學、前輩或是先驅者們發現一個特點:他們的文字裡有著專屬個人的
「你夠愛自己嗎?什麼是愛自己?怎麼樣叫做夠愛自己?哪些是愛自己的行為?」 這些問題在這個禮拜不斷在我腦海中出現,我想愛自己不僅是一種情感,還包含了一種行為與態度,包含關愛自己全方面:身體、心理、精神健康,而更重要是接受自己,理解自己。 理解自己,接受自己不一樣的面貌,在生命的過程中常會出現任何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