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1|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故事精髓:給你的小說營造風格⟫

1. 關鍵字,很重要!
當你打開一本小說的時候,一個好的故事可以讓你在閱讀十分鐘之後就清楚掌握它的風格,風格就是關鍵字或者能說是這個故事的建構靈魂。
關鍵字:可愛、風趣、搞笑、輕鬆、溫馨、感人;熱血、冒險、益智、懸疑;血腥、可怕、恐怖、黑暗、冰冷、沉重;友情、愛情、親情……
在你決定寫一個故事之前,決定它的風格無虞倫比的重要。而關鍵字就是小說的生命,小說的一切風格由它締造,甚至能直接讓劇情定下套路。
例如:《海賊王》是熱血、歡愉,講述友情以及冒險精神的故事。因此他殺人你也看不到太多鮮血;再妖媚的身材,你也看不到角色流露出性慾。
你用關鍵詞所營造的風格同時也決定小說劇情的去向,以及你闡述故事的文筆手法。例如:你今天想寫一個具英雄風範的主角,那麼劇情必定要豎立一個敵人或是困難的障礙,有困境才會是英雄。再假設這個主角在成為英雄之前有一段悲傷的過去,記得再悲傷也要點到為止。
因為把痛苦裝的雲淡風輕就是英雄的共同特色,再怎麼慘也要看起來很帥。
再假設這個英雄,你想以輕小說的手法包裝起來,那麼整個故事輕鬆、溫馨的感覺一定得大於沉重的筆調。你必須讓讀者跟得上小說中營造的氛圍,唯有跟得上旋律才聽得見故事。就好像你正在彈蕭邦的小狗圓舞曲,不能突然就轉成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貝多芬的音樂跟你的輕小說完全不搭嘎,讀者們只會一頭霧水。
2. 比任何人都還要清楚你的角色個性,很重要!
厲害的故事人單單用一個動作或一句話就能讓你馬上猜到這是哪個角色。因此在豎立你的角色時,他的談吐和動作都決定了他的個性以及他是誰。
例如:當你翻起海賊王的漫畫的時候,看到一行大大的文字寫著:『我要吃肉!!』這時候即使沒有畫出人物而僅僅是完全空白的背景,你也會知道絕對不會是喬巴或娜美說的,最可能講這句話的只有魯夫。
最成功的角色就是會讓讀者有這樣的直接反應。除非你擅長寫能力強到爆炸的英雄,否則最具特色的角色往往比厲害的還能討人喜愛。
建構像這樣獨一無二性格的角色只有一套秘方:和你的角色當好朋友。當你困於不確定主角面臨下一個困境會怎麼做的時候,不如在心裡跟他對話。『嘿!朋友,這時候你會怎麼做呢?是你的話,又會說什麼話?』
練習不要有模擬兩可的表現,盡量不要讓讀者有這種感覺:說這種話的,可能是這個角色,也可能是另外那個角色?
如果有一天,你寫出了一個形象清楚明確的角色。恭喜你,故事成功一半了,你成功包裝了你的角色品牌。
3. 埋下伏筆,很重要。
伏筆就是劇情的張力,一種埋藏小秘密的包裝方法。
如果你不是寫懸疑推論小說,就不用設置的很複雜,沒有必要包庇兇手是誰。你要包庇的是復活節島上的那些彩蛋,只有真正喜歡你的故事的讀者能找到那些彩蛋。那些你為了劇情或是角色而刻意埋藏的伏筆,你偷偷隱藏的秘密。
伏筆同時也是很玄的東西,需要長時間練筆、經營,才會精準的抓到感覺。你會清楚的知道這個伏筆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它應該放在劇情的哪個位置,才不會完全被人找不到,但同時又不會太明顯。
伏筆就像是為故事規畫迷宮的路線,需要長時間花功夫才能做得很好。但萬一能熟能生巧,就能讓故事無處是驚奇,讀者被你逗的不要不要的。
另外,關於伏筆,很簡單、很重要,但也很常被人遺忘的基本技巧:
作者要比每個讀者都清楚他的彩蛋藏在哪,你丟的彩蛋最後要靠自己收回來。
寫到後期也不要忘記隨時回去翻看你的作品,或許你之前早已把想交代的小伏筆或是劇情藏在文字裡,然而你自己卻忘了。
4. 角色的名字,有獨門技巧。
你是否曾經看過那種人物一大堆的小說。看這類小說發生的窘境是看著、看著,你又要回去翻人物圖鑑才會認出他/她是誰。但是偏偏會有幾個角色,雖然不是主角也沒有很常出現,卻很容易被你記住,通常這種情況不外乎兩種可能:1.他/她的個性很特別;2.他/她的名字很特別。
《哈利波特》中討人厭的高傲小鬼,名字叫作:跩哥‧馬份。第一次看見時,你是否會忍不住偷笑,而且不知不覺就記住他的名字?甚至能馬上聯想到他的個性?掌握取名字的關鍵:讓讀者看到名字就想到角色的特色。
如果你的小說裡建立著多重角色或者是複雜的人際關係,你更是需要知道這些簡單的小技巧。
  • 名字要配上性別:除非你創造的角色是跨性別者或是你本來就想隱瞞那個角色的性別,否則一個男角硬是冠上如同女生的名字,大多不會讓讀者感到有趣新奇,只是每看一次就皺眉頭。
  • 名字要搭配國籍:如果你打算用日式的名字,就應該每個角色都這麼搞;如果是偏向歐美國家人的名字,或是單純的華人的名字,在你的小說世界裡就應該都是如此。哪怕就算那些名字是出自於奇幻世界的天馬行空,也應該通用著某些規則。除非你想寫有不同國籍的人們的故事,否則名字太錯亂,也會讓讀者覺得故事很亂。
  • 名字要配上個性:例如,一位個性內向、寡言的少女。
在《火影忍者》的故事裡她可以叫作:日向雛田;在《進擊的巨人》裡可以叫作:米卡莎‧阿克曼。
其實光看名字,就能直接了解角色的個性嗎?不見得,其實不太行,只能大概猜測、聯想。取名字就是這麼回事,其實角色叫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個角色叫那樣的名字,作者和讀者都覺得沒什麼不妥,這樣就夠了!
5. 免去贅字/贅詞,有獨門技巧。
你知道一本觸動人心的小說/故事的基礎是什麼?不是比誰的文筆比較文青、不是比誰會用的詞會比較多。而是能以獨特的眼光,敘述你真正想說的故事。
把你的想法集結成精髓,用細膩的思維和情節帶動故事是不二法門。最基礎的一步就是:免去你冗長的贅字。
譬如,最常出現的贅字 ─ “我”。在此,我並不是要筆戰第一人稱的寫法不好,但是敘述一段主人公的話,就出現好幾次的“我”,其實讓讀者看人很厭煩,甚至會把注意力分散到那些擾人的字詞上。
例如這麼一段話:
我每次注意到房間又開始潮濕悶熱,我就會想打開窗戶。偏偏樓下的那個男孩,我覺得似乎像個背後靈似的,我一打開窗戶就會看見他站在我家樓下,手拿著足球衝著我笑。
是不是覺得這一段話有點拗口?這麼改的話可能就會好很多↓
每次注意到房間又開始潮濕悶熱,就會想打開窗戶。偏偏樓下的那個男孩,似乎像個背後靈似的,一打開窗戶就會看見他站在樓下,手拿著足球衝著我笑。
有沒有發現,明明都是第一人稱的手法,第二段的寫法較能讓人融進去故事裡頭。第一段的寫法,不斷的強調“我”,你卻不自主的只能以第三人的眼光看待它。為什麼?道理其實很間單,當自己在想事情的時候,你會常常強調內心的想法是“我”嗎?
外在包裝的故事再怎麼複雜。明確的、不經意的往往才是最真實的想法,也是讀者最能體會到的。
另外一個譬如,盡量不要用類似的字眼或句子。
你可能很常用的字詞:好像、如果、然後、其實、基本上……
要記住,雖然一直倡導要表達你想說的內容,但是寫作和說話不管去到哪個世紀,它都是兩碼子事。假設你說話習慣有口頭禪:然後、然後的……,你的朋友對你這點不耐煩,更別提讀者了。
練習每寫一段就回去看看,盡量不要用一樣的詞,有別的更好的寫法就換掉、能刪掉多餘的字就刪掉。直到你覺得沒有贅字,讀者看你的故事也覺得很爽。
6. 寫小說沒有靈感,有獨門技巧。
最後,我想給努力創作的各位一點精神鼓勵,如果寫小說沒有靈感怎麼辦?這是每個創作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似乎也永遠無法解決。
這裡給你一點小建議:
首先,認清楚你是 強迫型 / 放鬆型 還是 轉移注意力型。
→ 強迫型。
你最好的靈感就是坐在桌前,打開你寫在本子上或是電腦上的故事,即使你完全不知道接下來怎麼動筆,你也只有看見你上次寫的最後一個字,才會認真的動腦想劇情,甚至非得強迫自己寫幾個字出來,才會有接下來的靈感。
如果你很常需要這樣,你大概就是強迫型。
→ 放鬆型。
寫著、寫著,你很累了,腦袋一片空白,接下來幾小時或是幾天看著自己寫的故事都沒什麼靈感。這時候你完全不去設想接下來該怎麼寫,而是去和朋友們出遊或是出門溜搭一圈也好,你要給自己的故事腦停止運轉一段時間才能讓機能散熱,才能繼續產出故事,那麼你八成是放鬆型。
→ 轉移注意力型。
你和放鬆型有點像,需要離開寫作的暴風圈一陣子,但是不同的是如果你不去思考故事的話,就不會有靈感,但是又不情願回去坐位上。那麼你最好就是離開桌子,但是繼續想著故事。眼神離開自己的故事,讓外界支配你的腦袋運轉,很常這麼做的就是轉移注意力型。
然而,就算你清楚知道你是上述描述的哪類種型,靈感是無實體的,你無法保證用哪種方法就能精準無比的抓住它。只能賭賭看運氣,因為它時常會無來由的就跑掉。
所以,追尋靈感很難,永遠不要強求追尋靈感。你該做的,是“保持”靈感。換句話說也就是:讓大腦開著,讓靈感想進來的時候就能馬上進來。
知名的一流作者,都十分擅長的在保持靈感。他們許多人的做法是讓一日的靈感,由強迫型 / 放鬆型 和 轉移注意力型 來支配。
例如,日本知名小說家:村上春樹。
他的一日這麼分配:早晨,專注的慢跑以及泡咖啡,偏向放鬆型;下午,全神關注的寫作,要求一定要達到預計的產量,強迫型;晚上,靠小說讀物放鬆身心,同時思考明日的寫作,轉移注意力型。
當然,我們還不是職業作家,不能學他花費大量心身在創作上,可能也還做不到每日由創作來維持生活。
但是,有個能做的“保持”靈感的更實際一點的方法:
每天記住你突然的點子或是看見的某件吸引你的事情。越頻繁的記住這些小靈感,即使日後你可能都用不到,只能把它涼在那。靈感也會被你無時無刻都在運轉的腦子逐漸吸引。日積月累的探索,就是你找到靈感的方法。
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歡迎追蹤我的IG、FB
我在方格子的更多文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