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靈魂伴侶》:我討厭過你,因為我一直如此喜歡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看過《七月與安生》也看過金多美主演的韓劇《那年,我們的夏天》,而且很是喜歡,不免對《靈魂伴侶》有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畢竟是曾經好喜歡的電影與非常欣賞的演員,究竟,韓版《七月與安生》如何呢?

*人生大哉問:靈魂伴侶真的存在嗎?

「女生之間的友誼」一直以來都是熱門主題,畢竟這「友誼」既複雜又難解,有人用了一生體會,也有人用一生解題,最終可能用盡生命仍然迷途,而不知歸路。《靈魂伴侶》裡的微笑(金多美 飾)與夏誾(全昭霓 飾)同樣地在一間教室相遇,一動、一靜──一個活潑不羈愛自由,一個盡力活成與別人相同的模樣。看似不相同的兩個人卻成了「靈魂伴侶」,真的嗎?

raw-image

整部電影開始,有了似問句又似肯定句的話:「我以為你們會一直很要好」。其實不僅是友誼,面對這世間所有難能可貴的相遇,起始都是緣分,以為能一直好好的,包容對方的缺點,成全對方的心之所向,相知相惜,兩個無處安放的靈魂就像是我吃掉你討厭的花椰菜,你拿走我痛恨的胡蘿蔔,一切美好,有對方在的日子,無時無刻都是閃亮的。微笑用放肆妄為包裹著她的細膩,而夏誾用她的忍耐包裝著她強裝的堅強。

會這麼喜歡這個劇本,無論是《靈魂伴侶》抑或是《七月與安生》,恐怕是因為它不僅僅描繪女生之間友誼的某一面,還描繪情感伴隨而來的掙扎與痛苦,快樂與敏感,將這些摻雜在一塊。有人說太灑狗血,我卻認為很多時候因為一個「決定」,後果就得由兩人共同承擔──最懂你的是我,最懂如何傷害你的也是我。

*平凡有時是刺,偶爾卻是夢

像是電影裡說到,人之所以長得不一樣,就是因為每個人會活成不同的模樣。觀影後,發現自己的筆記上有一句話重複記了兩次:「過得像別人一樣的日子」。我們永遠不曉得這世界上是不是只有自己過得那麼痛苦,或許看起來和他人過上類似日子的人,內心同樣有著無以言說的痛苦。但偶爾還是因為社會眼光,或摯愛的雙親對自己的期待,讓「過得像別人一樣的日子」成了貌似最平凡卻最痛的無止盡煉獄。成全他人的心願,卻在某個時刻發現,他人的心願終究不是自己的心願,得用非常激烈的方式逃脫,才能從此過著心之所向的日子。

raw-image

想要猖狂地活,在 27 歲死去,因為有才華的人都在 27 歲死去,像是我很喜歡的艾美懷絲。可是,有時候終得承認自己並不是那麼有才華,也可能其實並不想活得那麼漂泊不定。擁有自由看似可以任性,卻可能永遠沒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景;有些不自由反而是一種穩定,擁有能夠一起吃飯的人,即使沒有血緣關係,也特別喜歡那樣的生活。工作再累,回家有人等著,家常的菜餚吃起來也像山珍海味,這樣便足夠了。

以前覺得平凡是被迫的,長大以後發現平凡除了外在的狀態,更難的是內心。漸漸地不再追求高潮迭起如同戲劇般的生活,希望可以安穩地過活,不要老站在鎂光燈下,或許才能活得更久吧?至少現在的我是這麼渴望平凡。

*討厭到頭來,正是因為太過喜歡吧

如果你在乎一個人、愛一個人,你會在他的平凡裡頭窺見他的不凡。問自己也會問別人一句:「你喜歡他哪一點?」若回答是「全部」,那是籠統含糊的答案,對一個人深深喜歡,是連對方哪裡有顆痣都會仔細觀察,喜歡能夠被討論,討厭也能,能誠實地承認自己曾經討厭過對方,或許比說出「我喜歡你」還要勇敢吧。

raw-image

微笑與夏誾彼此喜歡過也討厭過。討厭也是一種可以被描繪的心意,電影裡頭微笑讓夏誾知道,心意原來是可以被描繪的。抽離許多特定要素,置換成各式生活裡的人、事、物,都有可能讓喜歡變成討厭,最後也可能因為討厭,真正明白「珍惜彼此」的意義。在此,不免想起我內心另一部摯愛的電影《因為愛你》(Carol),凱特布蘭琪飾演的 Carol 有句經典台詞:「我的摯愛,人生若沒有意外,到頭來都會圓滿。」

越活越感受「圓滿」的樣貌即使相異,但有時接受就是圓滿。綿長的痛苦,也可能是締造快樂的基石。對你重要的人,在你的內心會有一套專屬於你的視角出發的「他的人生劇本」,希望他過得好、睡得熟、吃得飽,願他永遠幸福。

raw-image

*靈魂伴侶的定義

影廳裡此起彼落的擤鼻聲,大抵也是因《靈魂伴侶》裡頭某個場景像極了自己的經歷。《靈魂伴侶》相較於《七月與安生》顯得更加柔和,但並不代表劇情不深刻,該轉折的地方絲毫不差,整體包裝卻更加文藝一些。也有可能是平時韓劇大鳴大放,印象深刻的多半是用力挖掘、真實呈現黑暗的那股勁。

對金多美過去的作品較多關注,因此,對於她的演技自然是完全不擔心,而全昭霓飾演的夏誾,從頭到尾像是比較內斂的角色,隨著劇情前進,仍然感受到那股強大的內力,耗時多年只為了最後那一次掙脫,且鏡頭語言流暢,紮實呈現所謂「靈魂伴侶」的奧義。想到當年金馬獎給了《七月與安生》雙女主角獎,我想,這同時是因為這劇本的底蘊便是如此,無論是七月與安生,夏誾與微笑,兩個人湊在一起才看得見反叛卻又彼此理解,若沒有對方的存在,單軸線的故事無法撐起全戲的張力,而因為彼此走進生命裡,最終,你是昔日的我,而我是昔日的你。

全文劇照提供:車庫娛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Ds  Tacr-avatar-img
2023/04/03
早安,最近在研究三毛的「靈魂伴侶」是否真實存在,這個主題很有意思😎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從《七月與安生》的友情羈絆到《伊林舍尼的女妖》砍斷友情的想像 「安生成了安穩的七月,而七月則成了流浪著的安生。」 大約是十年前,即2010年初打後的那幾年,總會有一兩套打著青春成長回憶而刷新票房的華語電影,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2013)、《我的少女时代
Thumbnail
從《七月與安生》的友情羈絆到《伊林舍尼的女妖》砍斷友情的想像 「安生成了安穩的七月,而七月則成了流浪著的安生。」 大約是十年前,即2010年初打後的那幾年,總會有一兩套打著青春成長回憶而刷新票房的華語電影,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2013)、《我的少女时代
Thumbnail
女性的情感是這世界最微妙的玩意,特別是曖昧不明什麼都不說的那個部分,且不論是往愛情走進欲望之中或是友誼長存到年老一世,都是需要互相揣磨粗枝大葉的男性難以碰觸也難以理解的「感覺」,也是這樣女性與女性之中經常有那些心領神會的懂得,才能安放那些女性性格裡千千萬萬無法解開的結。
Thumbnail
女性的情感是這世界最微妙的玩意,特別是曖昧不明什麼都不說的那個部分,且不論是往愛情走進欲望之中或是友誼長存到年老一世,都是需要互相揣磨粗枝大葉的男性難以碰觸也難以理解的「感覺」,也是這樣女性與女性之中經常有那些心領神會的懂得,才能安放那些女性性格裡千千萬萬無法解開的結。
Thumbnail
無論是七月與安生,夏誾與微笑,兩個人湊在一起才看得見反叛卻又彼此理解,若沒有對方的存在,單軸線的故事無法撐起全戲的張力,而因為彼此走進生命裡,最終,你是昔日的我,而我是昔日的你。
Thumbnail
無論是七月與安生,夏誾與微笑,兩個人湊在一起才看得見反叛卻又彼此理解,若沒有對方的存在,單軸線的故事無法撐起全戲的張力,而因為彼此走進生命裡,最終,你是昔日的我,而我是昔日的你。
Thumbnail
人們說,所謂青春,就是有勇氣用力地恨,然後用力地愛;所謂成長,就是在毀滅與重建中,認識自己;所謂靈魂伴侶,就是我中有妳,妳中有我。 所謂友情,就是別人都會離開,但妳不會。 時間終究會撫平一切傷痕的吧。所以七月才會跟安生說:「我恨過妳,但我也只有妳。」
Thumbnail
人們說,所謂青春,就是有勇氣用力地恨,然後用力地愛;所謂成長,就是在毀滅與重建中,認識自己;所謂靈魂伴侶,就是我中有妳,妳中有我。 所謂友情,就是別人都會離開,但妳不會。 時間終究會撫平一切傷痕的吧。所以七月才會跟安生說:「我恨過妳,但我也只有妳。」
Thumbnail
從來都不知道永遠有多遠。也許都是很短暫的。 永遠有多遠,我們都不知道。但活到現在,經歷疫情洗禮的我們,我想永遠就是每個現在所累積而成的,都像分別後的我們,總是會清楚的記得,與自己所珍視的人在一起的每分每秒,也許是一個回眸,也許是一抹微笑一句話,所以每個現在都是永遠,更該充實而珍惜的好好把握每個當下
Thumbnail
從來都不知道永遠有多遠。也許都是很短暫的。 永遠有多遠,我們都不知道。但活到現在,經歷疫情洗禮的我們,我想永遠就是每個現在所累積而成的,都像分別後的我們,總是會清楚的記得,與自己所珍視的人在一起的每分每秒,也許是一個回眸,也許是一抹微笑一句話,所以每個現在都是永遠,更該充實而珍惜的好好把握每個當下
Thumbnail
※劇透 由金多美和崔宇植主演的《那年,我們的夏天》,雖然故事老套、敘事平淡,但是它很寫實,把感情裡的患得患失、口非心是、推拉分合刻畫得淋漓盡致,無疾而終的感情故事,總是能凝聚龐大的共鳴,喚醒我們心裡那悲傷卻懷念的時光,讓我們知道,青春有時很傻卻很值得,因為很傻、很平凡,更能凸顯它刻骨銘心....
Thumbnail
※劇透 由金多美和崔宇植主演的《那年,我們的夏天》,雖然故事老套、敘事平淡,但是它很寫實,把感情裡的患得患失、口非心是、推拉分合刻畫得淋漓盡致,無疾而終的感情故事,總是能凝聚龐大的共鳴,喚醒我們心裡那悲傷卻懷念的時光,讓我們知道,青春有時很傻卻很值得,因為很傻、很平凡,更能凸顯它刻骨銘心....
Thumbnail
一個像海洋上空翱翔遷徙的飛鳥,一個像被安放在盒子裡的琉璃珠;一個狂放不羈、一個安靜深沉;我不知道青春是否就該如此,像片中那兩位女孩一般竭盡全力的去愛、去恨,那或許並不能僅侷限於他們的青春,用一生來形容才更為貼切,他們揮灑、追逐、嚮往並且渴望著對方的模樣,成為彼此的影子,最後擁有同一個靈魂。
Thumbnail
一個像海洋上空翱翔遷徙的飛鳥,一個像被安放在盒子裡的琉璃珠;一個狂放不羈、一個安靜深沉;我不知道青春是否就該如此,像片中那兩位女孩一般竭盡全力的去愛、去恨,那或許並不能僅侷限於他們的青春,用一生來形容才更為貼切,他們揮灑、追逐、嚮往並且渴望著對方的模樣,成為彼此的影子,最後擁有同一個靈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