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來比較快的學習哲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慢慢來比較快,是一種學習的哲學。
這正好與台灣多數人的觀點相左,大多數家長都期待孩子能夠:
1.會讀書
2.讀書快
3.多讀書
但是否思考過,這樣的學習,如何面對學習歷程所強調的反思呢!
慢慢來,就像樹懶一樣。
全世界爬得最慢的動物,居住在樹枝上,只有排便時才會下到地面。牠的生活節奏非常緩慢,究竟牠有何過人之處呢?
1.腕力高手:如果人類和樹懶來一場手臂比賽,樹懶絶對會贏。
2.逃生高手:以樹為生活根基,使牠們很少受到美洲虎等食肉動物的威脅。
3.偽裝高手:皮毛通常有綠色的陰影,天生有縫隙,藻類和真菌可以在其中生長,達到與樹林共生的關係。
也許我們的孩子學得很慢,但不表示他就沒有前進,沒有進步;就像樹懶一樣,移動速度非常地慢,只有每分鐘 1.8 到 2.4 公尺。然而,雖慢卻發展出多元的特殊生存能力。
相信孩子給他空間再給他一根釣竿,慢慢來,總有一天會釣到心目中的那條魚。
現在很多孩子在高中階段,要面對撰寫"學習歷程"的報告。其中有一個部分就是學習反思,也是整份報告最重要的地方。孩子要如何向樹懶一樣,把學習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轉換成一段可以說服評審的自我省思,而非一張華麗的紙。
老子在幾前年前就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慢學真諦,「九層高台,起魚累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人生道路上,每個人追求成功的過程裡,都要耐得住性子,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由近而遠逐漸累積而成,千萬急不得,也不能只想著抄近路。
昨天晚上,跟高中生上了一堂【高中生的學習策略】,教練引導孩子去思考,如何自我學習一項未知的技能,比如:影片剪接、程式設計、籌資搶救綠蠵龜...。學習歷程強調的是『過程』而非紙上談兵,把真正學習的歷程記錄下來,進而自我反思這個歷程所帶來的成長與收穫,還有下一階段的學習規劃。這一切的一切,這不就正好與樹懶的生活哲學一樣,慢慢來比較快。
讓孩子從組織力訓練中,學習整理混亂的思緒,掌握成功的學習法則,讓學習更主動且更有自信,成為最棒的自己而努力。學習化繁為簡、舉一反三的妙方法就從這裡開始,提供家長、老師、還有許許多多被混亂的資訊所困擾著的人,讓我們學習重新整理,重新啟動嶄新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大家還在努力拚分數的同時,是否也該想想,有一項測驗卻是世界排名第一,那就是孩子【害怕失敗】這個項目的測驗,為什麼台灣孩子會呈現出那麼害怕失敗這個結果呢! 原來這也是一堂非常重要的課程...
很多人都學過心智圖法,甚至連學校老師也會教心智圖;那麼為什麼還是無法把心智圖運用在複雜的學習科目上呢!說穿了,就是大腦在面對複雜的訊息時,還是處於原始人類的腦部狀態。當大腦進入緣腦的思考,孩子心裡只會感到緊張、恐懼而已。
孩子想了很久....結果都遇到相同的問題, 但經過十分鐘...有人說我懂了...但卻想錯了。 這是組織力訓練需要的過程,做錯、想錯、不懂都是需要的學習過程。
粗心錯往往被認為孩子不夠仔細,也是小學生常犯的錯誤。 究竟該怎麼樣改善呢! 大量練習可以幫助孩子的粗心錯嗎..
小一新生的空間秩序能力,正式啟動了。別錯過孩子最重要的發展階段... 透過組織力訓練幫助小一新生建構類推能力比告訴他答案更重要。
當孩子拿到一篇文章的時候,家長該怎麼引導孩子進行閱讀重點整理呢! 孩子如果沒有經過組織力訓練,通常會讀到一半就停下來了... 另一種情況,孩子會把它看完,但看完【不代表是讀懂了】。 接下來教給家長一些可以幫助孩子閱讀整理的組織力技巧...
當大家還在努力拚分數的同時,是否也該想想,有一項測驗卻是世界排名第一,那就是孩子【害怕失敗】這個項目的測驗,為什麼台灣孩子會呈現出那麼害怕失敗這個結果呢! 原來這也是一堂非常重要的課程...
很多人都學過心智圖法,甚至連學校老師也會教心智圖;那麼為什麼還是無法把心智圖運用在複雜的學習科目上呢!說穿了,就是大腦在面對複雜的訊息時,還是處於原始人類的腦部狀態。當大腦進入緣腦的思考,孩子心裡只會感到緊張、恐懼而已。
孩子想了很久....結果都遇到相同的問題, 但經過十分鐘...有人說我懂了...但卻想錯了。 這是組織力訓練需要的過程,做錯、想錯、不懂都是需要的學習過程。
粗心錯往往被認為孩子不夠仔細,也是小學生常犯的錯誤。 究竟該怎麼樣改善呢! 大量練習可以幫助孩子的粗心錯嗎..
小一新生的空間秩序能力,正式啟動了。別錯過孩子最重要的發展階段... 透過組織力訓練幫助小一新生建構類推能力比告訴他答案更重要。
當孩子拿到一篇文章的時候,家長該怎麼引導孩子進行閱讀重點整理呢! 孩子如果沒有經過組織力訓練,通常會讀到一半就停下來了... 另一種情況,孩子會把它看完,但看完【不代表是讀懂了】。 接下來教給家長一些可以幫助孩子閱讀整理的組織力技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小樹想著:「我還能長得多高?我想了一遍又一遍。」熟齡我們應該更有感了,為了長大長高,一直努力著接受所有的磨練,那還要長多高呢?外在名利的追求絕對是無止盡的,一定有其他更重要的事。
Thumbnail
這幾年成為了一個媽媽,面對家中的幼童,總會不斷尋找教育的理念以及教育的方法,畢竟大家都是生了孩子才開始學著當父母的,無意間看到了「蒙特梭利教育」中的「慢慢來比較快」 這個教育理念是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去探索、學習和理解事物,而不是急於追求短期的成果或速成。強調的是給予孩子自主性和自我發展的空間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學霸跟學渣的差距在哪裡? 想起我在高中的時候一個滿要好的朋友,周末會一起約去圖書館看書。 有一次我讀了一個多小時,想起來活動一下,看到他還在讀書。 當我又讀了一個小時,他還坐在那讀書!我的屁股坐得痛了他竟然都不累! 我就好奇地偷瞄一眼,看他在讀哪一個科目,嗯,在讀生物。 等到圖書館閉館之後,
Thumbnail
人們終其一生都在學習,只是如何學,成效如何,就可以打個大大的問號了。有時候學習是潛移默化的,自己學會了一些技能而不自知,或是很努力想朝自己想學習的目標前進,卻又覺得最後變成了原地踏步。 那超速學習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作者有辦法辦到在一年內就學會麻省理工學院四年的課程呢。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辦到的。
Thumbnail
這本書跟以往我們閱讀的書不太一樣,它是模擬課堂上老師(作者本人)與兩位學生對話方式,設計出10堂課程10個主題,藉由三人的對話,帶領讀者進行腦力激盪的過程,以自然輕鬆方式學會如何刻意慢慢思考。我覺得也可以說是現代人類必學的一項武功:慢思術。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最近看了《向上生長》這本書,讓我對處理拖延的事有感。對於拖延,常常很容易犯的毛病是責備自己為什麼這麼懶惰?但實際上,大家或許也知道拖延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懶惰。 在說明克服拖延的方法之前,先來說作者對訓練技能的看法。對於訓練技能,作者認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分為:舒適區,訓練區和挑戰區。所
Thumbnail
慢思術透過師生對話,提問的方式展開關於思考的探討,激發大腦的思維,在閱讀的同時產生讀者對自己思維方式的反思。透過確認偏誤、樣本規模等方式,引導讀者思考不同的可能性。
Thumbnail
小時候看神怪小說,常會提到一個概念,天上神仙過一天的時間,人間已過了一年,有一首詩也提到:「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長大之後才發現這是科學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釋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共有的感受,原來時間從來不是等速流動的,它時而飛逝,時而緩慢停滯。     對時間快慢的感受是因人因情境而異的。
Thumbnail
小樹想著:「我還能長得多高?我想了一遍又一遍。」熟齡我們應該更有感了,為了長大長高,一直努力著接受所有的磨練,那還要長多高呢?外在名利的追求絕對是無止盡的,一定有其他更重要的事。
Thumbnail
這幾年成為了一個媽媽,面對家中的幼童,總會不斷尋找教育的理念以及教育的方法,畢竟大家都是生了孩子才開始學著當父母的,無意間看到了「蒙特梭利教育」中的「慢慢來比較快」 這個教育理念是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去探索、學習和理解事物,而不是急於追求短期的成果或速成。強調的是給予孩子自主性和自我發展的空間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學霸跟學渣的差距在哪裡? 想起我在高中的時候一個滿要好的朋友,周末會一起約去圖書館看書。 有一次我讀了一個多小時,想起來活動一下,看到他還在讀書。 當我又讀了一個小時,他還坐在那讀書!我的屁股坐得痛了他竟然都不累! 我就好奇地偷瞄一眼,看他在讀哪一個科目,嗯,在讀生物。 等到圖書館閉館之後,
Thumbnail
人們終其一生都在學習,只是如何學,成效如何,就可以打個大大的問號了。有時候學習是潛移默化的,自己學會了一些技能而不自知,或是很努力想朝自己想學習的目標前進,卻又覺得最後變成了原地踏步。 那超速學習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作者有辦法辦到在一年內就學會麻省理工學院四年的課程呢。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辦到的。
Thumbnail
這本書跟以往我們閱讀的書不太一樣,它是模擬課堂上老師(作者本人)與兩位學生對話方式,設計出10堂課程10個主題,藉由三人的對話,帶領讀者進行腦力激盪的過程,以自然輕鬆方式學會如何刻意慢慢思考。我覺得也可以說是現代人類必學的一項武功:慢思術。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最近看了《向上生長》這本書,讓我對處理拖延的事有感。對於拖延,常常很容易犯的毛病是責備自己為什麼這麼懶惰?但實際上,大家或許也知道拖延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懶惰。 在說明克服拖延的方法之前,先來說作者對訓練技能的看法。對於訓練技能,作者認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分為:舒適區,訓練區和挑戰區。所
Thumbnail
慢思術透過師生對話,提問的方式展開關於思考的探討,激發大腦的思維,在閱讀的同時產生讀者對自己思維方式的反思。透過確認偏誤、樣本規模等方式,引導讀者思考不同的可能性。
Thumbnail
小時候看神怪小說,常會提到一個概念,天上神仙過一天的時間,人間已過了一年,有一首詩也提到:「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長大之後才發現這是科學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釋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共有的感受,原來時間從來不是等速流動的,它時而飛逝,時而緩慢停滯。     對時間快慢的感受是因人因情境而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