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孩子當下的生命歷程《慢慢的小樹懶》|繪本深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查了一下大村知子的作品,發現《超級大塞車》這本書我和兒子看過,與《慢慢的小樹懶》一樣同為在劇情鋪陳上充滿驚喜的作品。

繪本封面是舒服溫暖的蛋黃色,整體是細長縱向的延展設計,讓人忍不住想用手摸過、一頁頁翻過。樹上爬著一個小樹懶,臉龐掛著大大的微笑,期待著這一天會遇到的事。

2019/10/18 出版

2019/10/18 出版

這個故事在說什麼?

小樹懶住在很高很高的樹上,很少從樹上往下爬,因為這總是要花掉牠非常、非常多的時間。不過這一天真的好熱,牠決定要往下爬,爬到河邊去游泳。

繪本的黃色、綠色和藍色是滿分的搭配,鮮明又柔和,襯托著長在池塘中央的大樹,讓我們陪著小樹懶往下爬、一頁頁的往下翻開。

譯者游珮芸在序言裡分享,繪本很好的掌握了畫面與閱讀韻律的節奏,慢慢的~慢慢的~ 跟著小樹懶的步調,慢慢的往下看。我忍不住希望能快一點,畢竟是一個同時要工作也要育兒的母親,但了解樹懶的生活就會明白牠一天需要睡15個小時,這是自然生來的習性。

小樹懶要怎麼快速的進到水塘,又要怎麼回到樹頂上呢?繪本安排小樹懶與不同動物的遇見,牠們溫暖的鼓勵陪伴牠,看著牠經歷了一場精彩刺激的冒險。

小樹懶:我要去玩水。

小樹懶:我要去玩水。

當孩子就是這麼慢…

《慢慢的小樹懶》提醒了我身為母親的許多事,平常總是急急忙忙的處理家務,要餵飽孩子還要帶孩子去上課、去公園、陪他們寫習作和玩遊戲。想好好教孩子一些事,卻又忍不住在心裡抱怨:怎麼學這麼慢!

想到有幾次兒子無奈的坐在地板上,跟我說:「媽媽我不會」、「媽媽這個太難了」。當下我卻不一定很有耐性的回應,或是直接不耐煩的要他自己想辦法,或是「乾脆不要玩了」。

能力不足、容易受挫,這是出於心理和生理上的限制,父母給了孩子多少的耐心和悉心的陪伴呢?

從樹頂爬到樹下,照小樹懶的速度大概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爬下來都天黑了。但小樹懶還是繼續的爬、努力的爬,老鷹和牠打招呼,無尾熊和牠say Hi,大猩猩鼓勵牠繼續爬,牠就繼續努力。

raw-image
最後,小樹懶泡在水裡,悠悠哉哉的游著。

最後,小樹懶泡在水裡,悠悠哉哉的游著。

本來的目標是爬到池塘玩水,因為旅途中發生的各種不順利,反而造就了非常、非常美好的回憶。最終,小樹懶的目標也以預想不到的方式達成。

到底什麼樣的路是好?什麼樣是不好呢?孩子的學習有階段,要走的路也非我們能先一步窺探。

身為媽媽唯一要明白的,是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孩子總有一天會學會。我們能不能給孩子多一點耐心,陪伴他們在「慢慢走」的路上欣賞沿途的風景?生命會找到出路,即使從挫折開始,也必會看見身旁結出豐碩的果實。

畢竟孩子一下就長大了,母親要給孩子什麼呢?是精忠報國還是出人頭地報效過家嗎?孩子啊,我願陪你長大,就算你和小樹懶一樣得慢慢爬,媽媽也會陪著你。

raw-image

《慢慢的小樹懶》

作者:大村知子

譯者:游珮芸

繪者:大村知子

出版社:上誼文化公司

適讀年齡:2歲~6歲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希望書盧:讀書讀繪本也讀生活,偶爾寫點電影的沙龍
14會員
24內容數
2024/09/07
《以我們告終》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柯琳‧胡佛的作品,2023年由趙盛慈翻譯,大塊文化出版。之所以讀這本書,是因為一個多月前看到《到我們為止》的預告片,心想,這個片名也太奇怪了吧!這是懸疑愛情片嗎?   上網查了一下,有人說台灣都已經出書了,怎麼電影名稱不參考一下──「到我們為止」真的很不像個名字。
Thumbnail
2024/09/07
《以我們告終》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柯琳‧胡佛的作品,2023年由趙盛慈翻譯,大塊文化出版。之所以讀這本書,是因為一個多月前看到《到我們為止》的預告片,心想,這個片名也太奇怪了吧!這是懸疑愛情片嗎?   上網查了一下,有人說台灣都已經出書了,怎麼電影名稱不參考一下──「到我們為止」真的很不像個名字。
Thumbnail
2024/08/09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2024/08/09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2024/04/11
「孩子好像天生就知道,對於不尊重,父母毫無招架之力。孩子說出對父母不敬的話,把父母逼到忍耐的邊緣讓父母失控…用這樣的方式控制我們。」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正為著孩子偶爾的出言不遜苦惱,丹尼.席克認為有比「發飆」更好的應對方法。
Thumbnail
2024/04/11
「孩子好像天生就知道,對於不尊重,父母毫無招架之力。孩子說出對父母不敬的話,把父母逼到忍耐的邊緣讓父母失控…用這樣的方式控制我們。」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正為著孩子偶爾的出言不遜苦惱,丹尼.席克認為有比「發飆」更好的應對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慢慢來比較快,是一種學習的哲學。 這正好與台灣多數人的觀點相左,大多數家長都期待孩子能夠: 1.會讀書 2.讀書快 3.多讀書 但是否思考過,這樣的學習,如何面對學習歷程所強調的反思呢!
Thumbnail
慢慢來比較快,是一種學習的哲學。 這正好與台灣多數人的觀點相左,大多數家長都期待孩子能夠: 1.會讀書 2.讀書快 3.多讀書 但是否思考過,這樣的學習,如何面對學習歷程所強調的反思呢!
Thumbnail
自從小孩上高中後,不知怎麼的偶而會變成樹懶模式,有些事情就想慢慢來,有時動作會慢到懷疑人生,尤其是被大腦所認定非需立即執行的事物,就會自動轉換成慢活模式,例如洗澡、做家事。 下班後,常會想偷懶先放空滑個手機或是吃個點心,時間往往一溜煙就過了,所以等一切基本的家事整理後,就造成晚睡的壞習慣,這時讓孩子
Thumbnail
自從小孩上高中後,不知怎麼的偶而會變成樹懶模式,有些事情就想慢慢來,有時動作會慢到懷疑人生,尤其是被大腦所認定非需立即執行的事物,就會自動轉換成慢活模式,例如洗澡、做家事。 下班後,常會想偷懶先放空滑個手機或是吃個點心,時間往往一溜煙就過了,所以等一切基本的家事整理後,就造成晚睡的壞習慣,這時讓孩子
Thumbnail
查了一下大村知子的作品,發現《超級大塞車》這本書我和兒子看過,與《慢慢的小樹懶》一樣同為在劇情鋪陳上充滿驚喜的作品。繪本封面是舒服溫暖的蛋黃色,整體是細長縱向的延展設計,讓人忍不住想用手摸過、一頁頁翻過。樹上爬著一個小樹懶,臉龐掛著大大的微笑,期待著這一天會遇到的事。 這個故事在說什麼? 小樹懶住在
Thumbnail
查了一下大村知子的作品,發現《超級大塞車》這本書我和兒子看過,與《慢慢的小樹懶》一樣同為在劇情鋪陳上充滿驚喜的作品。繪本封面是舒服溫暖的蛋黃色,整體是細長縱向的延展設計,讓人忍不住想用手摸過、一頁頁翻過。樹上爬著一個小樹懶,臉龐掛著大大的微笑,期待著這一天會遇到的事。 這個故事在說什麼? 小樹懶住在
Thumbnail
育兒就像牽著一隻蝸牛散步, 是上天給父母們最棒的一項任務, 太過急躁,太過忙碌,反而容易忘了欣賞, 牽著孩子的手慢慢走,才能看見生命的美好, 從孩子的眼睛,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Thumbnail
育兒就像牽著一隻蝸牛散步, 是上天給父母們最棒的一項任務, 太過急躁,太過忙碌,反而容易忘了欣賞, 牽著孩子的手慢慢走,才能看見生命的美好, 從孩子的眼睛,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Thumbnail
小女孩在風雨中撐著紅雨傘持續前進,他經過大街小巷,看著街上形形色色的事物,每一樣在他眼中都新鮮有趣。他究竟要去哪裡呢?跟著小女孩的腳步一起看到最後吧!家長可以利用這本無字繪本跟孩子一起玩看圖說故事的遊戲,訓練孩子的閱讀理解力,也可以跟孩子一起進行雨天主題的創作喔!
Thumbnail
小女孩在風雨中撐著紅雨傘持續前進,他經過大街小巷,看著街上形形色色的事物,每一樣在他眼中都新鮮有趣。他究竟要去哪裡呢?跟著小女孩的腳步一起看到最後吧!家長可以利用這本無字繪本跟孩子一起玩看圖說故事的遊戲,訓練孩子的閱讀理解力,也可以跟孩子一起進行雨天主題的創作喔!
Thumbnail
每一天晚上必讀的其中一本書:「可不可以快一點!耐心等待不著急,林麗|繪者」,繪本內容很生活化,用簡單的故事告訴小孩要如何培養耐心,很適合滿3歲以上與幼兒園的小孩。 成功秘訣:第一次完成拚圖的成就感。 毛毛不喜歡玩拚圖,因為他每次都拚不好。 毛毛也不喜歡玩積木,因為積木總是倒下來。 「吼!」
Thumbnail
每一天晚上必讀的其中一本書:「可不可以快一點!耐心等待不著急,林麗|繪者」,繪本內容很生活化,用簡單的故事告訴小孩要如何培養耐心,很適合滿3歲以上與幼兒園的小孩。 成功秘訣:第一次完成拚圖的成就感。 毛毛不喜歡玩拚圖,因為他每次都拚不好。 毛毛也不喜歡玩積木,因為積木總是倒下來。 「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