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失敗後的下一步是什麼?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教育部2019年公布台灣2018年OECD的測驗結果;台灣在數學上仍然表現突出,數學始終維持在前5名,科學曾兩次第4名,之後則都落在十名之外。閱讀曾經是我們的弱項,卻在這次的表現上進步了六名,閱讀排名第十七。

(https://www.oecd.org/pisa/publications/pisa-2018-results.htm)

raw-image


當大家還在努力拚分數的同時,是否也該想想,有一項測驗卻是世界排名第一,那就是孩子【害怕失敗】這個項目的測驗,為什麼台灣孩子會呈現出那麼害怕失敗這個結果呢!

也許,這是傳統教育下,多數補​習班與家長共同努力創造出來的經濟體。家長拚經濟,補習班拚成績,共同創造孩子的美麗成績單。這是一個多麼令人期待的學習成果,但為何在高分、美麗裝飾下的成績單,卻看到孩子不喜歡學習、討厭上學、失去對未來的期待、對於自己想做的事情仍然是「茫茫然」。這就是孩子們努力拚了成績,到了國際上卻不知道成績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失敗的經驗』以及學習面對自己的不完美這堂課。

OECD在報告中指出,目前的孩子正處於資訊大量爆炸的時代:
(1)智慧型手機以及充斥著假資訊
(2)假新聞的年代,什麼才是真相?
(3)需要具備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4)要能夠運用閱讀理解能力去解析資訊本質




raw-image


以上都是孩子面對失敗需要學習的地方,因為考試卷上只有對的選擇,每有做錯的選擇,也沒有考不及格的選項,更沒有考不好之後的重新組織;反觀,透過參加比賽、加入社會公共問題的討論、有勇氣站起來說出別人不敢說的正義、能夠協助社區發展公益、以及透過國際問題反思...這些都需要《做錯的機會》,才能從中學到​寶貴的經驗,而且這些都是考試卷不考的項目。

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地方,學生必須學會如何辨別真相,學習邏輯論述的方法。

教練建議,透過《議論文的長篇文學習》以及重點筆記摘要的訓練,不僅可以提升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增加判斷力、組織力,更可以讓閱讀不再只是為了考試而存在,而是要把知識活化變成可以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問題,進而養成批判性思考的習慣,質疑不是懷疑,而是有科學方法地面對自己要做的事情,然後做出有根據的判斷。

如此一來,才能有失敗的機會,失敗了也才有機會從中找出自己的弱點,勇敢說出真相,不被假的資訊所蒙蔽。


文/Steven教練/蘋果派思組織力訓練中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蘋果派思-Steven教練的沙龍
3會員
19內容數
讓孩子從組織力訓練中,學習整理混亂的思緒,掌握成功的學習法則,讓學習更主動且更有自信,成為最棒的自己而努力。學習化繁為簡、舉一反三的妙方法就從這裡開始,提供家長、老師、還有許許多多被混亂的資訊所困擾著的人,讓我們學習重新整理,重新啟動嶄新生活。
2023/04/08
慢慢來比較快,是一種學習的哲學。 這正好與台灣多數人的觀點相左,大多數家長都期待孩子能夠: 1.會讀書 2.讀書快 3.多讀書 但是否思考過,這樣的學習,如何面對學習歷程所強調的反思呢!
Thumbnail
2023/04/08
慢慢來比較快,是一種學習的哲學。 這正好與台灣多數人的觀點相左,大多數家長都期待孩子能夠: 1.會讀書 2.讀書快 3.多讀書 但是否思考過,這樣的學習,如何面對學習歷程所強調的反思呢!
Thumbnail
2022/11/21
很多人都學過心智圖法,甚至連學校老師也會教心智圖;那麼為什麼還是無法把心智圖運用在複雜的學習科目上呢!說穿了,就是大腦在面對複雜的訊息時,還是處於原始人類的腦部狀態。當大腦進入緣腦的思考,孩子心裡只會感到緊張、恐懼而已。
Thumbnail
2022/11/21
很多人都學過心智圖法,甚至連學校老師也會教心智圖;那麼為什麼還是無法把心智圖運用在複雜的學習科目上呢!說穿了,就是大腦在面對複雜的訊息時,還是處於原始人類的腦部狀態。當大腦進入緣腦的思考,孩子心裡只會感到緊張、恐懼而已。
Thumbnail
2022/11/18
孩子想了很久....結果都遇到相同的問題, 但經過十分鐘...有人說我懂了...但卻想錯了。 這是組織力訓練需要的過程,做錯、想錯、不懂都是需要的學習過程。
Thumbnail
2022/11/18
孩子想了很久....結果都遇到相同的問題, 但經過十分鐘...有人說我懂了...但卻想錯了。 這是組織力訓練需要的過程,做錯、想錯、不懂都是需要的學習過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台灣的填鴨教育體制中,考試成為評估中學和小學學生學力測驗的主要手段。家長和教師尋求卓越的學習方法,「錯題本思考術」,不僅鍛鍊孩子的考試技巧,更培養其成長型思維和核心競爭力。這套學習法在國中、高中都適用,且更助於孩子奠定在未來,不論是公務員考試或研究所考試,獲得高分的基礎,不只學會考試,更學會思考。
Thumbnail
台灣的填鴨教育體制中,考試成為評估中學和小學學生學力測驗的主要手段。家長和教師尋求卓越的學習方法,「錯題本思考術」,不僅鍛鍊孩子的考試技巧,更培養其成長型思維和核心競爭力。這套學習法在國中、高中都適用,且更助於孩子奠定在未來,不論是公務員考試或研究所考試,獲得高分的基礎,不只學會考試,更學會思考。
Thumbnail
教改在台灣似乎已經成了一個罵人的髒字,至少所有人提到教改都不免會搖頭嘆息!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教改不是匯聚了眾多傑出腦袋開過無數的會議,動用龐大的社會資源才形成的政策嗎?更令人覺得困惑的是,為什麼當初教改的目標似乎都達成了,但是學生卻壓力愈來愈大,補習班愈來愈多,學生素質愈來愈差,民眾失去對公立
Thumbnail
教改在台灣似乎已經成了一個罵人的髒字,至少所有人提到教改都不免會搖頭嘆息!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教改不是匯聚了眾多傑出腦袋開過無數的會議,動用龐大的社會資源才形成的政策嗎?更令人覺得困惑的是,為什麼當初教改的目標似乎都達成了,但是學生卻壓力愈來愈大,補習班愈來愈多,學生素質愈來愈差,民眾失去對公立
Thumbnail
前一陣子曾經看到一篇研究報告,台灣有百分之十二的國中畢業生的學力只有小學二、三年級的程度,調查指出這些都是等待失敗的孩子。 的確,國中畢業只有小學中低年級的程度,除非他們有了大覺悟,下了大決心,再加上有貴人相助,不然即便他們能夠繼續到高中或大學混到文憑,想必他們對複雜社會所必須具備的基礎學習能力還是
Thumbnail
前一陣子曾經看到一篇研究報告,台灣有百分之十二的國中畢業生的學力只有小學二、三年級的程度,調查指出這些都是等待失敗的孩子。 的確,國中畢業只有小學中低年級的程度,除非他們有了大覺悟,下了大決心,再加上有貴人相助,不然即便他們能夠繼續到高中或大學混到文憑,想必他們對複雜社會所必須具備的基礎學習能力還是
Thumbnail
當大家還在努力拚分數的同時,是否也該想想,有一項測驗卻是世界排名第一,那就是孩子【害怕失敗】這個項目的測驗,為什麼台灣孩子會呈現出那麼害怕失敗這個結果呢! 原來這也是一堂非常重要的課程...
Thumbnail
當大家還在努力拚分數的同時,是否也該想想,有一項測驗卻是世界排名第一,那就是孩子【害怕失敗】這個項目的測驗,為什麼台灣孩子會呈現出那麼害怕失敗這個結果呢! 原來這也是一堂非常重要的課程...
Thumbnail
今天來聊聊孩子們在學習路上,有可能會遇到的挫敗經驗。 “如果孩子考最後一名,或成績不佳,父母是否依然愛他/她?” “考最後一名就表示不是唸書的料嗎?” “努力,是為了讓未來的自己能有選擇的權利。”
Thumbnail
今天來聊聊孩子們在學習路上,有可能會遇到的挫敗經驗。 “如果孩子考最後一名,或成績不佳,父母是否依然愛他/她?” “考最後一名就表示不是唸書的料嗎?” “努力,是為了讓未來的自己能有選擇的權利。”
Thumbnail
【教養大震撼】作者身處於父母普遍相信誇獎孩子是很重要的美國,許多父母認定,當孩子自我感覺是良好的,相信自己是聰明的,就不會畏懼挑戰。同樣身為父母的作者,在做這個專題時,赫然發現研究顯示,誇小孩聰明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只預防不了才華遭到埋沒,搞不好還是小孩才華遭到埋沒背後的原因!作者自己都驚呆了!
Thumbnail
【教養大震撼】作者身處於父母普遍相信誇獎孩子是很重要的美國,許多父母認定,當孩子自我感覺是良好的,相信自己是聰明的,就不會畏懼挑戰。同樣身為父母的作者,在做這個專題時,赫然發現研究顯示,誇小孩聰明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只預防不了才華遭到埋沒,搞不好還是小孩才華遭到埋沒背後的原因!作者自己都驚呆了!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普遍害怕遇到挫折,更多時候在遇到某項自己不擅長的事物時,不是鼓勵自己再嘗試或者找人討論如何更好,而是直接逃避或者放棄。曾經和某個大學同學聊到彼此最不擅長的科目,他和我說因為自己小時候唱歌不好聽,所以從此就相當排斥參加唱歌相關的活動。雖然上述的舉例只是個案,但是我身邊很多人的確是這樣……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普遍害怕遇到挫折,更多時候在遇到某項自己不擅長的事物時,不是鼓勵自己再嘗試或者找人討論如何更好,而是直接逃避或者放棄。曾經和某個大學同學聊到彼此最不擅長的科目,他和我說因為自己小時候唱歌不好聽,所以從此就相當排斥參加唱歌相關的活動。雖然上述的舉例只是個案,但是我身邊很多人的確是這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