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19年公布台灣2018年OECD的測驗結果;台灣在數學上仍然表現突出,數學始終維持在前5名,科學曾兩次第4名,之後則都落在十名之外。閱讀曾經是我們的弱項,卻在這次的表現上進步了六名,閱讀排名第十七。
當大家還在努力拚分數的同時,是否也該想想,有一項測驗卻是世界排名第一,那就是孩子【害怕失敗】這個項目的測驗,為什麼台灣孩子會呈現出那麼害怕失敗這個結果呢!
也許,這是傳統教育下,多數補習班與家長共同努力創造出來的經濟體。家長拚經濟,補習班拚成績,共同創造孩子的美麗成績單。這是一個多麼令人期待的學習成果,但為何在高分、美麗裝飾下的成績單,卻看到孩子不喜歡學習、討厭上學、失去對未來的期待、對於自己想做的事情仍然是「茫茫然」。這就是孩子們努力拚了成績,到了國際上卻不知道成績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失敗的經驗』以及學習面對自己的不完美這堂課。
OECD在報告中指出,目前的孩子正處於資訊大量爆炸的時代:
(1)智慧型手機以及充斥著假資訊
(2)假新聞的年代,什麼才是真相?
(3)需要具備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4)要能夠運用閱讀理解能力去解析資訊本質
以上都是孩子面對失敗需要學習的地方,因為考試卷上只有對的選擇,每有做錯的選擇,也沒有考不及格的選項,更沒有考不好之後的重新組織;反觀,透過參加比賽、加入社會公共問題的討論、有勇氣站起來說出別人不敢說的正義、能夠協助社區發展公益、以及透過國際問題反思...這些都需要《做錯的機會》,才能從中學到寶貴的經驗,而且這些都是考試卷不考的項目。
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地方,學生必須學會如何辨別真相,學習邏輯論述的方法。
教練建議,透過《議論文的長篇文學習》以及重點筆記摘要的訓練,不僅可以提升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增加判斷力、組織力,更可以讓閱讀不再只是為了考試而存在,而是要把知識活化變成可以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問題,進而養成批判性思考的習慣,質疑不是懷疑,而是有科學方法地面對自己要做的事情,然後做出有根據的判斷。
如此一來,才能有失敗的機會,失敗了也才有機會從中找出自己的弱點,勇敢說出真相,不被假的資訊所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