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20140901 大哉問6---->佛性在道教稱為什麼?

    金剛兄弟問:在佛教、密教所稱呼的「佛性」,在道教或基督教稱為什麼?

     

    我:這真是大哉問!

     

    我個人所讀道教經典不多,印象中並沒有直稱『佛教佛性』的名詞。

     

    道教有沒有『佛教佛性』這樣的象徵?答案:是有的!

     

    我們讀『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就可以很明白的知道:

     

    太上老君曰: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

    為心未澄,慾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生,慾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太上老君曰:

    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那這個『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為道,實無所得』,『得』的是什麼?又為何『無所得』?道教裡怎麼稱呼?

     

    我請問「谷歌大神」,查不出所以然。

     

    只好請問『大哥』了。

     

    :『真我』。

     

    我:我聽過『神我』。『神我』與『真我』同嗎?

     

    祂:不同。神我,為:應合。真我,為:無是無不是。

     

    我一聽,不可思議。這:無是無不是,正是佛性。

     

    我:那哪裡找的到證明?

     

    :『無極』就是證明。

     

    我:『無極』?

     

    祂:

    無極就是:一切。
    無極就是:明心見性。
    無極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無極就是:緣起性空。
    無極就是:XXXX。
    (只差臨門一腳的金剛兄弟,見到這裡,應該要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XXXX隱去)
     


    我:明白了!萬歲!萬歲!萬歲!!!

     

    所以,我確知確信,道教確確實實有『佛性』的指稱,只是名稱不同

    今天,我找到  根本上師文集:『真佛法語』中的一文『空與無之間』,正好把『佛性』、『無極』並論!(又一次相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感恩真佛宗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盧勝彥 ~金剛兄弟的對話~j 我有大願,不辜負你;你也別辜負自己。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