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停更很久的週報要重新啟動了,你們是否有跟我一樣的迷思呢?在撰寫這些文字時都會顧慮著,自己是否不夠認真、不專業帶給他人正確的觀念呢?這將會我這期想要換個方向撰寫文字的部分,帶著我們認知的不專業更往前走🏃
動力是什麼
【行動】按表操課
【力量】休息一下吧
每天都要練習 💡 學音樂的朋友都知道最好可以每天且長時間練習,腦海中會冒出:我課業很重耶、我工作很忙耶、我要照顧小孩耶、我要XXX,要不然今天休息一下好了
在腦中跑出很多的小劇場時,其實花費了很多力氣去腦補逃避練習,與其這樣不如好好的休息,不如練個短短的10分鐘,哪怕是基本功練習,會發現其實更能堅持每天的練習。(希望我的老師不會知道這些,不然又會被罵亂教🤣)
不想成為專業 💡 又不是為了成為專業的演奏家,我只想要自娛、打發時間,不要強迫我練習!我能準時上課就很厲害了~
其實很多人都會為了追求「專業」反而覺得自己不專業,把自己困在覺得自己不優秀的框架中,能夠每天練習就已經很厲害了,是不是專業其實不是那麼重要,反而陷入完美的陷阱中,可以完美也可以玩出自己的另一種美。
情緒的變化
【波動】心情的影響
【傳遞】聲音會說話
笑不出來 💡 為什麼練習、表演時都要面帶笑容?就是笑不出來呀,不能展現自己真實的情緒嗎?
樂器是個很有趣「偵測器」,可以傳達出自身的情緒透過樂器傳達出來,有一絲絲的情緒變化都會轉化成聲音被帶出來,比起自身的感覺更顯著且放大的傳遞出來。
不知道的是… 💡 樂器冰冰冷冷的,能表達什麼情緒(情感)?能帶來什麼情緒、能帶來什麼變化?不都是一樣的嗎?演奏10次、20次不也就如此?
每種情緒的波動音樂都能懂,樂器傳遞出來的聲音,就像我們的代言人,縱使一次又一次的演奏都會有些許的不同,練習時倦怠樂器會使聲音變得煩燥,生活的喜悅會使樂器的聲音變得有力量……,樂器能陪我們走過喜怒哀樂,只是有沒有專心地聆聽過樂器的聲音呢?
真心的陪伴
【朋友】不離不棄
【孤單】除了古箏還有我
邊緣人 💡 也想參與其他的活動,不能三分鐘熱度、必須要專心,要認真地完成進度才可以?學音樂很容易被冠上邊緣人的標籤。
總是會想多花點時間練習樂器,達到練習的進度標準或維持某些水平,而推卻或害怕其他活動的邀請把自己變成邊緣人,其實是可以有選擇的把自己變成怎樣,很容易因為樂器而交朋友,開闊更廣的世界與交友圈。
陪伴 💡 一個人練習很孤單,好像沒有什麼真心的朋友?怎麼樣可以有趣的練習呢?
其實可以揪同學一起練習,網路上也有很多社群、很多團體可以找到擁有共同興趣的夥伴,有共通的語言會發現這條路上是有人相伴的,個人班的你如果還是覺得只有一個人,歡迎與我分享學習感受與困難,我們一同走在這條路上。
本周思考
大腦就像肌肉,找對方法就可以強化它 –《刻意練習》作者: Anders Ericsson , Robert P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