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練習的心境 | 刻意練習的下一步,過程比目標還重要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Photo by Sohel Patel
前幾年有一本書很紅,叫做《刻意練習》,是由安德斯·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與羅伯特·普爾研究許多領域的菁英後,在2016年出版,描述關於練習的魔力。在《刻意練習》書中說到,很多看起來很厲害的天才,其實他的天賦是可以透過後天培養的,當你練習一件事情的時間夠久,而且夠專注,你也能夠打造一項新的技能。但你是否一想到要花時間練習,就感到痛苦呢?尤其是練習了一陣子卻沒有看到立即成效時,是不是就萌生了想放棄的念頭?
作者湯姆士‧史坦納(Thomas M. Sterner)本身是鋼琴調音師與鋼琴重造師,每天的工作需要重複又重複的檢查鋼琴內幾萬個小零件,過程勞心費力又單調無趣,一次就要投入好幾個小時,如果自律跟耐心不足,很快就會因為焦慮跟厭煩而產生放棄的念頭,也是因為這樣,讓他開始觀察在工作中的自己、覺察自己內心的聲音,漸漸發展出「享受過程」的能力。
作者在本書中分享,他是如何學習「愛上練習的心境」,包括我們會感到練習很痛苦,多半是因為我們總是太想盡快完成,一心想看到結果,對於投入的過程只當成麻煩。這種習慣可能源自於從小生長環境中,學校和家庭往往重視成績大於學習本身、在職場也以KPI、考績為導向,只要交出好的結果即可,漸漸的,大家不再重視執行的過程。
現代文化講求「多工」,追求一心多用以提高效率,這種技能幫助我們在職場上提高自身競爭力,但也帶來反效果,當我們想真正專注在單一活動上時,反而難以靜下心來,因為心靈已經太習慣感受熱鬧的興奮感。
這本書不像一般的自助書籍,更像是精神宣導,因為書名叫《練習的心境》,是作者描述自己感受到「享受練習」時的心境,是一本你可以每過一段時間就拿起來重讀的書,提醒自己,生命並不複雜。
生命沒有所謂的最終目標,生活本身即是目標。
Photo by Jordan Whitfield on Unsplash

「練習」讓人感到痛苦的原因:

當我們想到練習,通常會想到學習一個技能,像是練鋼琴、練舞、練球等等,不過我們其實日常生活也充斥著練習,包括我們的工作、人際關係、維持家庭環境等等,還有培養習慣的過程也都是練習。只要是練習,就會需要花一段時間執行,而如果我們抱著以下三個心態執行練習的過程,練習就會變得痛苦。

1. 設定遙不可及的目標:

設定目標有助於我們確立方向,不容易迷失,但是追求目標如果執行過頭,就會變成追求完美,而完美是不存在的。當我們一次把目標訂在遙遠的地平線,例如剛想練習跑步的人,直接把目標訂在跑全馬,那麼對他來說,每次的練習都會感到很挫折。目標應該滾動調整,從小目標開始,達成一個小目標之後,再往下一個目標前進,每次的練習都是你投注心力的結果,每次進步都是成長的果實

2. 重視目標大於過程:

當我們只關注在目標和結果時,就會感覺過程漫長而遙遠,執行的過程感到不耐煩、無聊,而一旦我們把心思都拿來處理自己的厭煩情緒時,反而會加深厭煩的情緒,然後拖慢做事的速度,演變成越煩躁越做不完的惡性循環。如果能夠專注在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不追求速度,享受自己一步一步實現目標的樂趣,保持過程導向而不是目標導向,練習就變成一件美好的事了。作者甚至在練習高爾夫球時,把練習時間當成抽離工作的個人時間,抱著這樣的想法,他甚至每天都很迫不及待要出門練習。

3. 無法專注於當下:

這個現象其實已經不只是在練習時發生,在講求效率的社會,一個時間點同時有很多想法在進行已經是常態,開車的時候要聽廣播,做著A工作卻想著接下來的B、C、D工作,很少有「專注在單一一件事」的時候。如果在練習的時候卻一直想著「好麻煩喔,待會還有好多事要做」或是「為什麼今天表現不順」,你的練習怎麼會快樂呢?相反的,當你聚精會神在「當下的活動」,練琴時好好的按下每一個琴鍵、工作時用心構想報告的內容,練習其實是一件平靜人心的事,因為你正忙於當下。而當你專注於當下,把手邊的事情做好,其實好的結果也因應而生。我們生活中,真正的平靜與滿足正是來自於,我們意識到生命本身就是個參與的過程。
看到書中描述對於無法專注當下,還有一直想著盡快達成目標的段落,讓我馬上想起最近去泳渡日月潭,整個泳渡距離大概有3K,以游泳來說不算短,剛下水的時候因為人很多,還在適應帶著浮標跟防水袋游泳,前30分鐘只游了500公尺,前進非常緩慢,跟終點的距離好像一點也沒有縮短。後來因為我是最後一梯下水,很怕被關門,所以開始認真游,在游的過程我就發現,如果我一直想抬頭看終點的位置,會一直覺得終點很遙遠,自己似乎沒有在前進,而且脖子也很痠,心情也心浮氣燥的;但是當我決定不再看終點,低頭認真游,反而一下子就到下一個500公尺,這時候稍做休息,確立了方向後再投入下一個500公尺,不知不覺就到終點了。我才發現原來一直注視著目標不僅不會讓我變快,反而讓我把精神耗費在沒有幫助的地方,也沒辦法投入泳渡日月潭的過程,這樣就太可惜了。

克服分心的方法

知道自己為什沒辦法投入練習之後,作者歸納了幾個工具,幫助我們學習掌控練習的心靜,重點就是在於,這些方式要能夠幫助自己更輕鬆自在的處於歷程,並且能夠將工具進一步內化成心境。

1. 4S練習

將4S融入日常生活,並且彼此相輔相成。4S包含簡化(simplify)、縮小(small)、減短(short)和放慢(slow)。
📍簡化(simplify):在執行一件事之前,我們通常會為自己設下遙遠的目標。例如學樂器,總是希望自己可以流利得彈出一手大師級樂曲。當目標過於遙遠,以當下的程度根本達不到的時候,練習過程常常只會感到挫敗與失望,所以簡化目標到可達成的距離,才有推動你前進的效果。例如,將某一首歌彈到完美。
📍縮小(small)
接者,把你與目標間的距離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小目標,每次練習時只要專注實現眼前的任務,而且都有小小的成功。例如,這周好好練習手指發力的方式、下周好好練習和弦。
📍減短(short)
不需要一下子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想著「又要練琴兩小時,好累喔」,形成龐大的心理壓力。不求一次做很久,先要求自己開始執行45分鐘就好,每天做一點,長久堅持成果也很驚人。
📍放慢(slow)
這裡的放慢並不是要你故意拖延時間的慢吞吞摸魚,而是指你努力的速度,應該保持在讓你可以隨時覺察自己的狀態。執行的過程,不免感到煩躁、分心,刻意放空腦袋,不讓內心的焦慮控制你,慢慢地、穩穩地執行手中任務,高度專注之下,效率反而會提升。

2. DOC輔助法

如果你發現自己常常過度擔憂,可以採用DOC法來調整:只要發現自己為某件事擔心、煩躁時,就表示你已經脫離當下了,趕緊修正自己,回到DOC法當中調整自己的行為。DOC分別代表行動(Do)、觀察(Observe)以及修正(Correct)。
作者提到一篇關於美國射箭奧運團隊教練的專訪,這名教練表示,當美國選手一心執著於分數時,每次拉弓都以正中把心為目標時,就無法兼顧自己手中的弓與箭;和美國選手形成對比的是亞洲隊選手,亞洲選手在每次投入時將專注度放在射箭的所有動作細節、追求正確的拉弓放箭,以抽離的角度放箭,最後結果總是好的。
以射箭做為案例,DOC分別代表Do=拉弓、放箭;Observe=觀察結果、是偏上還是偏下?Correct=在下次放箭時修正。
這種練習同樣可以運用在練習技能之外的任何過程中,像是面對困難的人際問題或是遇到難度很高的任務時,試著以平靜客觀的旁觀者角度觀察自己,不帶任何情緒的批判,再針對事情本身適度調整。
不過要注意不要陷入前面提到的「設定遙不可及的目標」陷阱,練習DOC本身也是個過程,所以不需要把目標訂定成「我不能有情緒波動」,情緒波動本來就是正常的反應,我們只要把目標訂成「投入練習DOC」,同時覺察自己內心的對話,在對的時間運用DOC就可以了。

3. 不批判、不辯論(Non-judgment)

這個段落是我覺得最有感觸的一段。因為練習本身就是成長的必經過程,我們需要清楚自己的表現,並且不斷調整,觀察哪一個部分可以再表現的更好。這樣的自覺可以提供自己調整的方向,但不是以「批判」的方式。批判代表我們內心認為有所謂的「好」跟「壞」,但好壞的標準取決於普世價值的對錯觀或是自己的想法,想法就不免帶有情緒,難以客觀。
所以情緒性的批判是沒有必要的,當我們今天表現不好時,我們不該批評自己,下次做的好時,也不用過於表揚自己,只要專注在客觀的自我觀察,搭配前面的DOC輔助法,生活自然會往你的目標前進。

結語

總結以上幾個方法,其實核心概念仍然是活在當下,以及專注於歷程。把目標視為終點的指南針,而專注力則放在覺察自己的內心,體驗練習的成就感,不管是工作還是玩樂。
再聊到「工作」與「玩樂」,很多人都蠻擅長「玩樂」,卻討厭「工作」,所以工作跟玩樂的定義是不是完全取決於我們的心態呢?我們喜歡的活動就是玩樂,不喜歡的就是工作?換句話說,一旦預設立場,覺得這件事是工作,是痛苦的,就很難想像自己投入的樣子。認知到「工作」是我們對討厭的事情所貼的標籤,不禁讓我感到好奇,下次我討厭做一件「工作」的時候,究竟是因為這件事情是工作,還是因為我現在討厭他?
不過與其花精神想著我不想做這件事,不如好好把它做完,並把心思花在更有意義的地方,例如:閱讀下一本書、或是陪伴家人等等。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好好練習覺察的習慣,把生命的每一刻都當成享受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感謝你看完這本書,分享文章的初衷是希望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之餘,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雖然忙碌的上班生活可能讓你沒有時間看完完整的書,但沒關係,我可以當你的眼睛,你可以留言告訴我想看什麼書,有機會的話可以幫你濃縮整理喔!
如果這本書有幫助到你,也歡迎單次贊助或是訂閱我,給我小小的鼓勵,將是我持續努力的動力!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67會員
76內容數
濃縮一本書的精華,用大概十分鐘的時間,幫助你了解一本書的樣貌 最後會加上一點點的書評,分享我自己的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采采說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覺得閱讀重要嗎?為什麼閱讀是一件重要的事? 也許對大家來說,閱讀的重要程度都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閱讀是一件成本最低的學習了,從小學校教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除了從日常經驗中學習之外,另一種最有效率又最便宜的學習方式就是閱讀。
自從斜槓、創業、一人公司等概念漸漸普遍之後,加入經營自媒體行業的人也越來越多,也許你的鄰居、同事之中就有人默默經營自己的頻道而且經營的有聲有色。 自我實現的心法 1. 成長型思維 2. 訂定目標 3. 視覺化 x 自我肯定
你知道古代人不會打呼嗎?用鼻子呼吸跟用嘴巴呼吸竟然差別這麼大! 以平均來說,假設你活到七十歲,一輩子將會呼吸六億七千萬次,多了解一些呼吸的知識對我們總是好事,也許還能發揮你意想不到的潛力。
作者托比.馬帝斯是一名美國資深稅務律師,看過許多有錢人及窮人的稅務資料,他得以分析國稅局每年公布的資料,分享那些持續獲利的人的獲利方法,並找到其中的理財行為模式。
你是否在一天結束的時候,才發現今天又忘記留時間給自己了?還是又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和要求而改變自己的選擇? 為什麼自私是必要的? 生命的誕生,從出生就開始尋求養分,不管是植物、昆蟲、魚類還是人類。把自己長好是大自然的使命,要先自我實現,才能達成對他人的義務,在那之前,你的義務就是面對自己。
你覺得你是個幸運的人嗎?還是常常覺得其他人都好幸運,我是全天下最不幸的人了?如果說幸運就是偶然的運氣,那麼作者說,運氣應該分成「狗屎運」跟「聰明運氣」兩種,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抓住聰明運氣?要怎麼樣增加自己的聰明運氣,把它變成屬於自己的幸運呢?
你覺得閱讀重要嗎?為什麼閱讀是一件重要的事? 也許對大家來說,閱讀的重要程度都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閱讀是一件成本最低的學習了,從小學校教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除了從日常經驗中學習之外,另一種最有效率又最便宜的學習方式就是閱讀。
自從斜槓、創業、一人公司等概念漸漸普遍之後,加入經營自媒體行業的人也越來越多,也許你的鄰居、同事之中就有人默默經營自己的頻道而且經營的有聲有色。 自我實現的心法 1. 成長型思維 2. 訂定目標 3. 視覺化 x 自我肯定
你知道古代人不會打呼嗎?用鼻子呼吸跟用嘴巴呼吸竟然差別這麼大! 以平均來說,假設你活到七十歲,一輩子將會呼吸六億七千萬次,多了解一些呼吸的知識對我們總是好事,也許還能發揮你意想不到的潛力。
作者托比.馬帝斯是一名美國資深稅務律師,看過許多有錢人及窮人的稅務資料,他得以分析國稅局每年公布的資料,分享那些持續獲利的人的獲利方法,並找到其中的理財行為模式。
你是否在一天結束的時候,才發現今天又忘記留時間給自己了?還是又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和要求而改變自己的選擇? 為什麼自私是必要的? 生命的誕生,從出生就開始尋求養分,不管是植物、昆蟲、魚類還是人類。把自己長好是大自然的使命,要先自我實現,才能達成對他人的義務,在那之前,你的義務就是面對自己。
你覺得你是個幸運的人嗎?還是常常覺得其他人都好幸運,我是全天下最不幸的人了?如果說幸運就是偶然的運氣,那麼作者說,運氣應該分成「狗屎運」跟「聰明運氣」兩種,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抓住聰明運氣?要怎麼樣增加自己的聰明運氣,把它變成屬於自己的幸運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佛洛姆的思想結合了人本主義與精神分析學派的精神,因此類似客體關係理論(屬於精神分析學派的一支),同樣認為分離會引起焦慮,是所有焦慮的根源。這就是為何古往今來,不論年齡、時代或文化,每個人都渴望實現合一,以克服對分離的恐懼。因此,我們就需要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好好愛。
Thumbnail
本書主要談論關於「放下」的生活智慧,拋開無謂的執著和擔憂,讓你在面對工作或人際關係,可以淡泊一點,活出自在愉快的人生。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想讀這本書是覺得身為職業媽媽,我遇到的問題說不定讀了這本書後能有點啟發。還有「懶惰天才」的概念很吸引我,希望能終止窮忙瞎忙的媽媽生活,能真正的放鬆自己。 我覺得「天才」就是努力讓每件事都要面面俱到的狀態,「懶惰」就是過度努力卻達不到成果後決定關機完全放棄的狀態,而「懶惰天才」就是介於以上兩種狀態的
Thumbnail
焦慮是傷痕,也是信使,而他為什麼是禮物?本文探討作者對焦慮的觀點,並分享多個深入觀點和練習。對焦慮和侵入性思維的認識以及如何轉化焦慮的三個階段也有詳細說明。這些內容對認識、理解和面對焦慮的人都有幫助。
這本書是在談思維練習,我覺得選一些來練習,應該能從中獲得不少的啟發,讓自己不再「人云亦云」。像是「歸納3大重點」或是「批判性思維」,這幾個概念在作者的3本書中都有提到。 本書提到以下幾點: A.聰明人具備的能力 作者提到聰明人是能正確地「輸入」與「輸出」的人。亦即擁有能正確理解、重整結構並清楚
Thumbnail
天賦真的決定一切嗎? 當投入大量心力在一件事情上,得到的回饋不如預期時,總會以自己沒有天賦、才能為理由安慰自己,但實是真的是如此嗎? 本書的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認為「刻意練習」才是決定個人成就的高低的關鍵,沒有天賦這回事,有的只有大量並持續投入練習的人,不論任何領域皆是如此。
讀這本書是因為從[超越人性的弱點]一書知道“自我價值”是由內探索自身價值,無論外在成就如何,我本身就具有價值。希望透過閱讀本書再深入了解怎麼做才能向內在探索自我。 本書闡述人生失衡是因為自我價值感低落,需要透過提升成就感由內而外培養自信心,了解自身本就具有價值,並不需要他人肯定。另外,動手從無到有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佛洛姆的思想結合了人本主義與精神分析學派的精神,因此類似客體關係理論(屬於精神分析學派的一支),同樣認為分離會引起焦慮,是所有焦慮的根源。這就是為何古往今來,不論年齡、時代或文化,每個人都渴望實現合一,以克服對分離的恐懼。因此,我們就需要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好好愛。
Thumbnail
本書主要談論關於「放下」的生活智慧,拋開無謂的執著和擔憂,讓你在面對工作或人際關係,可以淡泊一點,活出自在愉快的人生。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想讀這本書是覺得身為職業媽媽,我遇到的問題說不定讀了這本書後能有點啟發。還有「懶惰天才」的概念很吸引我,希望能終止窮忙瞎忙的媽媽生活,能真正的放鬆自己。 我覺得「天才」就是努力讓每件事都要面面俱到的狀態,「懶惰」就是過度努力卻達不到成果後決定關機完全放棄的狀態,而「懶惰天才」就是介於以上兩種狀態的
Thumbnail
焦慮是傷痕,也是信使,而他為什麼是禮物?本文探討作者對焦慮的觀點,並分享多個深入觀點和練習。對焦慮和侵入性思維的認識以及如何轉化焦慮的三個階段也有詳細說明。這些內容對認識、理解和面對焦慮的人都有幫助。
這本書是在談思維練習,我覺得選一些來練習,應該能從中獲得不少的啟發,讓自己不再「人云亦云」。像是「歸納3大重點」或是「批判性思維」,這幾個概念在作者的3本書中都有提到。 本書提到以下幾點: A.聰明人具備的能力 作者提到聰明人是能正確地「輸入」與「輸出」的人。亦即擁有能正確理解、重整結構並清楚
Thumbnail
天賦真的決定一切嗎? 當投入大量心力在一件事情上,得到的回饋不如預期時,總會以自己沒有天賦、才能為理由安慰自己,但實是真的是如此嗎? 本書的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認為「刻意練習」才是決定個人成就的高低的關鍵,沒有天賦這回事,有的只有大量並持續投入練習的人,不論任何領域皆是如此。
讀這本書是因為從[超越人性的弱點]一書知道“自我價值”是由內探索自身價值,無論外在成就如何,我本身就具有價值。希望透過閱讀本書再深入了解怎麼做才能向內在探索自我。 本書闡述人生失衡是因為自我價值感低落,需要透過提升成就感由內而外培養自信心,了解自身本就具有價值,並不需要他人肯定。另外,動手從無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