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寫作?
我在部落格的初次發文立意是為了在網路上留下一些資訊給需要的人們,算是傳下一些薪火。隨後又發了一些文章,有讀書心得、也有我在自己所處領域的所見所聞,這個時候我寫文章的目的是為了 "紀錄"。記錄些什麼?記錄我在書中讀到的東西或記錄我生活中學到、或體會到的事情,寫文章只是為了避免我遺忘、並且梳理自己的思考,然後順便分享給大家。
而陳立飛先生為什麼要寫作? 在《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中陳立飛先生給了這個問題更深刻的見解:
- 酒香也怕巷子深:
在這個資訊爆炸、能人輩出的時代,寫作是一個很好突出自己影響力與專業的方式。
- 建立個人品牌:
當越來越多人觀看你的文章,甚至訂閱時,也證明了自己的專業或影響力受人肯定、有更多的人認識了自己,自然機會也可能跟著來。
- 練習溝通與思考:
寫文章其實就是以線性的方式把心中所想給描述出來,如何清晰地描述到讓讀者清楚是需要下功夫的。
而其實單就第三點而言,練習寫作就是很值得的事情了。
那如何開始寫作?
整理了書中提出的幾個大多數人不寫文章或寫不下去的原因及其解決方法:
- 常覺得寫作是需要天賦的,作家都是天生的才能。
解方:相信自己能寫。實際上是,沒有人 (可能極少數) 生來就是作家。
- 怕自己寫出來的文章不夠好、對其他人沒有價值。
解方:要刻意去練習,不要怕去寫,就寫出自己最真誠的想法。同時也要一直寫、硬寫,相信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 不知道該寫什麼,沒有素材可以寫。
解方:嘗試從日常著手,開放心態去接受外界與生活上的資訊。另外就是閱讀,寫作就是先不斷地輸入累積再輸出。
- 邊寫邊修改,導致文章進度一直止步不前。
解方:寫完再來審稿批判。先求有再求好嘛。
陳立飛先生對於如何開始寫作的總結是:死磕 (堅持去寫)、敢拚 (敢於寫出自己最真誠的一面)、專注、野心 (就是寫作的目的、動力)、好奇心。
再決定開始寫作之後,下一個問題就是:我要如何寫作?
這個問題大致上可區分為兩個部分討論,一個是 "思維與心態",一個是 "寫作的技巧"。
針對 "思維與心態",要先有個概念是,現在多數人透過手機在通勤或等待時間瀏覽閱讀,閱讀時間是碎片化的。有了這個概念作基礎,接著就是考量 "用戶思維",去考量讀者的感受、讀者讀文章的訴求以及情境。再接著就是 "產品思維",談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文章當作商品一般推銷出去,讓人看見你的專業度與見解。最後就是 "社交思維",有人寫文章、有人看文章,一來一往也是有了交流,由此建構與社會、與人群的連結。
而寫作時的心態,陳立飛先生說要記得寫作是有 "必然性" 與 "偶然性" 的。必然的事寫越多越有人看;偶然的是爆款文章的出現,不要抱著自己寫的文章就一定會收穫很多共鳴的心態。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中談寫作的技巧大致分成下列六項:
- 標題:
好標題就是抓住讀者的眼球讓他不由自主地點近來閱讀文章。所以如何下標題?有四個方法:引發共鳴 / 製造懸念 / 引起爭議 / 顛覆認知。
你瞧,當你在看網路新聞時,是不是常被標題給誘了進去,下次可以看看誘你點進去的標題是用了上述的幾點方法。
- 行文節奏:
行文節奏說穿了就是如何吸引讀者繼續把這篇文章看下去。基本上可以透過講故事的方式給予讀者信任感,也可以透過製造懸念吊起讀者的興趣,或是給予代入感吸引讀者繼續閱讀下去。
- 文采:
陳立飛先生說的文采不是那種「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境界。是要能清晰地用文字在讀者心理繪製出一幅圖,讓讀者可以清楚知道文章的主旨、立意是什麼。書中給的建議是:語言盡量簡單化、少用形容詞而多用譬喻。
- 金句:
以一句金句來總結概括文章的內容既能收尾又能使人印象深刻。
- 修改:
前面講過,等文章寫完再來修改。那修改要做些什麼?基本就是潤色自己的文句、糾正錯別字、傳達的訊息是否正確。而最重要的就是思考邏輯是否通順。
- 發布時間:
這個沒什麼好說的,就是發在大家休閒時、大概率會滑手機的時間。書中給出的時間是早上10-12點與晚間8-10點。
是否在跟他人解釋事情有時會有: "啊...我腦中明明有份清晰的地圖,但我就是很難跟你表達清楚這張地圖中有什麼" 的感覺。其實寫文章也就是在溝通,同樣是嘗試著把腦中立體的思考用線性的方式傳達出來給讀者接收。所以說訓練寫作就是在訓練溝通、鍛鍊思考,這是第一層價值。
陳立飛先生更衍生出了第二層價值 — 表達自己的專業性。這會帶領更多人來認識你,於是有了第三層價值 — 個人品牌。這伴隨而來的是當人家討論到某一領域時可能會自然而然地想到你,然後機會也許就悄然來到。
所以說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陳立飛先生是為他這本書下了非常直白、清晰的一個標題與主旨。
所以現在問我為什麼要寫作?我想,上面的文章已經給了答案。
Source: 陳立飛 (2019)。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台北市: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