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書相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之前在社交媒體與書友交流。書友提及他挑書先看文筆,多人連聲稱是。我倒是有點不好意思,儘管喜歡閱讀,惟選書似乎略嫌隨便,缺乏一致標準,全憑緣份。

我向來收入不豐,以致後來幾乎都在舊書店買書。由於難得上臺北,遇到稍有興趣的書便買下,有什麽讀什麽。無須趕時髦急於閱讀新書。反正沒讀過的書,都是新書。平凡讀者如我,閱讀僅爲娛樂、求知,自己開心即可,不必與他人比較什麽。

隨後因婚姻至馬來西亞長住。婚前,同樣喜歡逛書店的先生,遺憾地告訴我,可惜馬六甲沒有舊書店。還好小鎮尚有連鎖書店和圖書館,家裏的書亦尚未讀遍,既然不愁沒書可看,有沒有舊書店倒是無所謂了。

大馬本地出版品相對不豐,書店陳列大多爲進口圖書。且以國民平均收入評比,各語文書價大多偏高,對升斗小民而言,書籍幾近於奢侈品。婚後我們依然阮囊羞澀,靜待書店促銷之外,只好努力參加各式提供圖書禮券的徵文,一旦偶有斬獲,便能買書犒賞自己。

之前馬六甲某書店年底促銷之際,先生買下《歐赫貝的秘密》,並透露他埋藏多年的小小心事。幾年前小姑一家至臺灣旅遊,我們隨行權充導遊,順道逛了幾家臺北的舊書店,妹夫在某舊書店發現拍賣目錄便宜,大喊划算,購入不少。外甥挑了《歐赫貝奇幻地志學》,先生也想買,惟不好意思跟外甥搶,暗自期盼外甥最後放棄,可惜未如他所願。那趟回台,我們依舊買了一些書,先生念念不忘的卻是沒入手的那一本,至今耿耿。我取笑他的心事太無聊,早說嘛,明明可以再去其他舊書店找找《歐赫貝奇幻地志學》,他悶在心底不說,徒然爲自己製造遺憾,實在不值。

我們固定至附近的華文獨中圖書館借閱,它應是甲市館藏最豐富的中文圖書館,並有英文、馬來文圖書等其他語文書籍。華文獨中儘管長年獲得的官方資源極少,校方卻願意增加行政支出,將館藏與市民分享,稍稍彌補本地圖書館不足的窘境,同時增進校方與社區的連結,我們深深感謝。之前曾借閱《托爾金的袍子》,英國知名珍品書商敍述所經手西洋珍本古籍的相關軼事。第一篇就深深吸引我,知名作家格雷安.葛林出讓納博科夫致贈的《羅莉塔》法國初版簽名本,並有納博科夫手繪的綠色蝴蝶。此書幾番轉手,價格飛漲,比炒股票還驚人,過程相當有趣。讀完我想買一本《托爾金的袍子》,以便置於身邊不時翻看。上網一查早已絕版多年,太慢相遇,恐怕不容易找到書了。幸而還有圖書館,讓我尚能一讀。

人到中年,漸覺坐擁書城未必是至福,擁有亦爲很大的負擔。雖說買書未讀是愛書人常態,然而囤書太多終究並非美德。何況書籍保存稍有不慎,淪爲蟲蟻大餐,難免心痛,適時斷舍離方爲正道。我珍惜與書相遇的緣份,認真閱讀即可,遠比擁有更爲深刻,其他無須強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33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I Ping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前,家人提及有人在社交媒體表示,要用看不到的顏色搞藝術……。我連忙打斷,這太沒常識了吧?看不到的顏色早就運用在很多領域,一點也不新鮮。你不是看過《寂寞獵人》?第一篇關鍵就是看不到的顏色。再說,隱形墨水這種東西,古典推理小說早就寫到爛了。家人接話,《寂寞獵人》是宮部美幸那本嗎?看過但我忘了。 我常常
日前在某網路閱讀社團貼文。提及向圖書館借書,是逼迫自己閱讀的方式之一。不過由於我缺乏部份基礎知識,有些書讀了還是不懂,不如事先放棄,比如班雅明的《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我不熟悉波特萊爾、普魯斯特和卡夫卡等等,班雅明分析再精妙,我恐怕吸收有限,不如等熟悉相關文本再閱讀。 某人留言說明《機械複製時代
日前在某閱讀社群貼文,自承俗氣。比如董橋,我就嫌他太雅,不喜歡。或許只有像我這樣的俗人,才會嫌董橋太雅。 不料,某書友留言:「對於董橋的文字,原來不只是我有這樣的想法。我也是俗人一枚」。 忍不住和家人分享。並感嘆原來本地有些書友相當壓抑,連不喜歡董橋都不敢說,唉。或因我向來直率,又不怕丟臉,才會輕易
當時在書店看到《活著》這本書,或許是緣份吧,莫名被吸引,知道是真人真事就毫不猶豫買下。《活著》夾雜罪咎、愛和救贖,沈重又引人深思,讓我久久無法忘懷。 偶爾,國際新聞會出現隨機殺人案。大家或許感嘆幾句,從沒放在心上,總覺得那是西方社會的產物,遠在天邊。隨機殺人案或許遠在天邊,但若轉換為嚴重犯罪呢?每個
偶然在閱讀社群,發現書友展示剛購入的《守娘》。我沒看過這套漫畫,據說以現代眼光重新詮釋陳守娘故事。陳守娘故事很吸引我,忍不住聊了幾句。 陳守娘確有其人,她的牌位仍供奉於台南孔廟。之前台南美術館因舉辦殭屍展爆紅,後來官方亦以陳守娘為主題,試辦一日小旅行,帶領遊客行經相關地點,並解說陳守娘相關故事,以及
前一陣子,某網路閱讀社團,邀請書友談談各自對閱讀的看法,以及那些書有助於提升智性。這個提議很有意思,我突然想起詹宏志說過的一句話,「閱讀包容了我的怪異與孤獨」。 我不善交友,家裏又常搬遷,以致缺乏長期的朋友。倒是家裏買了一些兒童讀物,閒時隨便讀讀,其中包括唐詩宋詞。唐詩宋詞搭配相關故事,讀來有趣,於
日前,家人提及有人在社交媒體表示,要用看不到的顏色搞藝術……。我連忙打斷,這太沒常識了吧?看不到的顏色早就運用在很多領域,一點也不新鮮。你不是看過《寂寞獵人》?第一篇關鍵就是看不到的顏色。再說,隱形墨水這種東西,古典推理小說早就寫到爛了。家人接話,《寂寞獵人》是宮部美幸那本嗎?看過但我忘了。 我常常
日前在某網路閱讀社團貼文。提及向圖書館借書,是逼迫自己閱讀的方式之一。不過由於我缺乏部份基礎知識,有些書讀了還是不懂,不如事先放棄,比如班雅明的《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我不熟悉波特萊爾、普魯斯特和卡夫卡等等,班雅明分析再精妙,我恐怕吸收有限,不如等熟悉相關文本再閱讀。 某人留言說明《機械複製時代
日前在某閱讀社群貼文,自承俗氣。比如董橋,我就嫌他太雅,不喜歡。或許只有像我這樣的俗人,才會嫌董橋太雅。 不料,某書友留言:「對於董橋的文字,原來不只是我有這樣的想法。我也是俗人一枚」。 忍不住和家人分享。並感嘆原來本地有些書友相當壓抑,連不喜歡董橋都不敢說,唉。或因我向來直率,又不怕丟臉,才會輕易
當時在書店看到《活著》這本書,或許是緣份吧,莫名被吸引,知道是真人真事就毫不猶豫買下。《活著》夾雜罪咎、愛和救贖,沈重又引人深思,讓我久久無法忘懷。 偶爾,國際新聞會出現隨機殺人案。大家或許感嘆幾句,從沒放在心上,總覺得那是西方社會的產物,遠在天邊。隨機殺人案或許遠在天邊,但若轉換為嚴重犯罪呢?每個
偶然在閱讀社群,發現書友展示剛購入的《守娘》。我沒看過這套漫畫,據說以現代眼光重新詮釋陳守娘故事。陳守娘故事很吸引我,忍不住聊了幾句。 陳守娘確有其人,她的牌位仍供奉於台南孔廟。之前台南美術館因舉辦殭屍展爆紅,後來官方亦以陳守娘為主題,試辦一日小旅行,帶領遊客行經相關地點,並解說陳守娘相關故事,以及
前一陣子,某網路閱讀社團,邀請書友談談各自對閱讀的看法,以及那些書有助於提升智性。這個提議很有意思,我突然想起詹宏志說過的一句話,「閱讀包容了我的怪異與孤獨」。 我不善交友,家裏又常搬遷,以致缺乏長期的朋友。倒是家裏買了一些兒童讀物,閒時隨便讀讀,其中包括唐詩宋詞。唐詩宋詞搭配相關故事,讀來有趣,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店老闆說現在書很難賣啊!不然你最近有買過書嗎? 「嗯....三月以前我買了大概20本吧。」 老闆瞬間愣住....接著轉移話題....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上午,整理家裡書庫的時候,隨手找出了三本書:《現代性的地平線:哈貝馬斯訪談錄》、《後現代性與公正遊戲:利奧塔訪談錄》、《一種瘋狂守護著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依照我可靠的記憶,這三本書是當年我在台北的明目書店購得,也是顯邦兄主持明目書店書友最為熱衷搶書的時期。的確,與現今中國已大量出版的
Thumbnail
前言:分享文章的內容之前,先讓我來閒話家常。話說,前陣子台灣一名書店訪問員(已被停職)自述近年來「只借書、不買書」的文章,引起許多討論…之前讀了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一篇關於閱讀的專訪,個人非常喜歡。受訪者是斯洛維尼亞的一名教授:米哈‧科瓦奇(Miha Kovač)…
4月7日,台北紀伊國屋書店會員日,我搭乘捷運電車前往取回訂書,臨去前,照例巡視各書架一番。我發現,店內的人文社科書籍似乎賣不動,一年前,我巡遊的若干書籍還立在架上,它們的書背對著我微笑,看來它們正在等著我,這次就把它們帶回去。我讀懂它們的心情,順其小小的心願,便豪快地收入手中了。   依照我的習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買書不需要任何理由,喜歡就買囉。 今早打開讀墨首頁,不小心看到小說《方舟》的廣告,事前沒聽過這作者,也沒聽過這本書,甚至沒看到任何人推介,不過看完此書的簡介後,竟然不是默默將書放進書櫃就算,而是決定直接結帳。 推理小說啊,對我的吸引力總是最大,反正買書,也就連同之前朋友推介的《Puzzle Vo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延續上回的閒聊,說到我喜歡逛書店發掘新書,相信大家都會發現這方法接觸到的書籍非常有限,而且要從數以千計的書籍封面作判斷,確實非常容易錯失好書。
Thumbnail
書總是讀不完,自己買的,圖書館借的,儘管待讀清單長長的,但遇到有興趣的書,還是先買為敬。 我的電子書大多在讀墨購買,雖然我的第一部閱讀器是Kindle,但實在沒什麼中文書可以買,後來丈夫送我第一代Mooink小六,我才開始投進中文電子書海,買買買,從此不用憂慮書籍擺放問題,有興趣就買。 後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店老闆說現在書很難賣啊!不然你最近有買過書嗎? 「嗯....三月以前我買了大概20本吧。」 老闆瞬間愣住....接著轉移話題....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上午,整理家裡書庫的時候,隨手找出了三本書:《現代性的地平線:哈貝馬斯訪談錄》、《後現代性與公正遊戲:利奧塔訪談錄》、《一種瘋狂守護著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依照我可靠的記憶,這三本書是當年我在台北的明目書店購得,也是顯邦兄主持明目書店書友最為熱衷搶書的時期。的確,與現今中國已大量出版的
Thumbnail
前言:分享文章的內容之前,先讓我來閒話家常。話說,前陣子台灣一名書店訪問員(已被停職)自述近年來「只借書、不買書」的文章,引起許多討論…之前讀了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一篇關於閱讀的專訪,個人非常喜歡。受訪者是斯洛維尼亞的一名教授:米哈‧科瓦奇(Miha Kovač)…
4月7日,台北紀伊國屋書店會員日,我搭乘捷運電車前往取回訂書,臨去前,照例巡視各書架一番。我發現,店內的人文社科書籍似乎賣不動,一年前,我巡遊的若干書籍還立在架上,它們的書背對著我微笑,看來它們正在等著我,這次就把它們帶回去。我讀懂它們的心情,順其小小的心願,便豪快地收入手中了。   依照我的習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買書不需要任何理由,喜歡就買囉。 今早打開讀墨首頁,不小心看到小說《方舟》的廣告,事前沒聽過這作者,也沒聽過這本書,甚至沒看到任何人推介,不過看完此書的簡介後,竟然不是默默將書放進書櫃就算,而是決定直接結帳。 推理小說啊,對我的吸引力總是最大,反正買書,也就連同之前朋友推介的《Puzzle Vo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延續上回的閒聊,說到我喜歡逛書店發掘新書,相信大家都會發現這方法接觸到的書籍非常有限,而且要從數以千計的書籍封面作判斷,確實非常容易錯失好書。
Thumbnail
書總是讀不完,自己買的,圖書館借的,儘管待讀清單長長的,但遇到有興趣的書,還是先買為敬。 我的電子書大多在讀墨購買,雖然我的第一部閱讀器是Kindle,但實在沒什麼中文書可以買,後來丈夫送我第一代Mooink小六,我才開始投進中文電子書海,買買買,從此不用憂慮書籍擺放問題,有興趣就買。 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