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8|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To be or not to be?秦得參的結局辯論賽!──賴和〈一桿稱仔〉

賴和名作〈一桿稱仔〉,在一個多星期的作者背景、課文講解後,終於來到了結局:在大年初一的清晨,秦家大哭哀號──在日警無理欺凌下的秦得參,選擇了與日警玉石俱焚、同歸於盡的道路。
這段文字,賴和寫的有些隱晦,他只寫道:
元旦,參的家裡,忽譁然發生一陣叫喊、哀嗚、啼哭。隨後,又聽著說:「什麼都沒有嗎?」「只銀紙備辦在,別的什麼都沒有。」
同時,市上亦盛傳著,一個夜巡的警吏,被殺在道上。
初看課文,學生有些不明所以,在我講解之後,他們「嗄?」了好大一聲,一臉錯愕。
「他幹嘛這樣?」
這樣的疑惑,我不是第一次碰到了。前一屆教到結局,學生也是愕然不解。
事實上,就連我自己初次讀這篇小說,對這最後結局,也總有種說不出的奇異之感。
於是,針對這次學生們預料之內的反應,我設計了整課最後一項活動:
「你認為秦得參最後刺殺警察的結局,符合整部小說的人物設計走向嗎?」
一部精采的故事,當人物設計的夠豐富立體,他的言行舉止都會符合其個性。漫畫《NANA》的角色鮮明,作者矢澤愛曾在訪談中提到:
「不是我讓她(主角)這麼做的,是她自己做的。」
當下看到我有點傻眼──你是作者,你控制不了自己筆下角色?哪有這種推託之詞啊?
但當我自己寫小說時,才體會到矢澤老師說的:沒錯,當角色已經立體起來,你硬要「他」說出他不可能說的話,整部小說立刻卡關,我腦中的角色會「拒演」、「罷工」,直到我修正後,故事才能順利發展。
有此經驗後,為何初讀〈一桿稱仔〉我會有困惑,才終於清楚了:
按照小說中對秦得參的設計,他真的會做出刺警這樣不計後果的行為嗎?
所以,我設計了一場辯論賽,讓學生針對「符合設計/不符合設計」 ,展開辯論。
一節課的辯論,孩子們爭論得頭頭是道,火光四濺,我驚喜不斷,謹潤飾簡錄於下:
課堂上的小說辯論賽
課堂上的小說辯論賽

#反對方意見
我方認為,這篇小說最後的結局不大合理。首先,小說前段不斷強調,秦得參是個愛家、顧家,很有責任心的父親,他家裡的狀況也不好,孩子還小,若是他死亡了,妻子要獨自支撐整個家庭,一位愛家的父親,會這樣不顧家人的貿然行事嗎?
其次,文章裡一直提到,秦得參對未來是有規劃的,過年他會想拜拜,求明年好運;也會計畫給家裡添置物品,這樣對未來懷抱期望的人,會突然決定跟日警同歸於盡嗎?
最後,一名巡警遇刺,難道日本警方不會追查嗎?只要稍微追查,很快就能查到秦得參有嫌疑吧?(畢竟他們才剛結仇)這樣不就牽連他的家人嗎?
所以,一個愛家、做事有規劃、也很有責任感的人,一夜之間突然變成反動分子,這個結局轉變實在太快了,我們不大認同。

#贊成方意見
我方認為這個結局設計是合理的,沒錯,小說裡是提到秦得參愛家有責任感,但也多次提到他是個很重視「尊嚴」的人。他不願意到製糖會社工作,因為那邊不把勞工當人看;他最在意的是日警罵他畜生,因為他不容許尊嚴被人踐踏。
就像電影V怪客裡說的:
「我們的尊嚴可能不值錢,但它卻是我們唯一真正擁有的東西。它是我們最後一寸領地,但在那一寸領地裹,我們是自由的。」
當他發現,不管他再怎麼努力工作生活,政府很輕鬆就可以把他的努力踩扁,那麼,光只是順從已是無用,當然只剩起身反抗了。

#雙方爭辯
火花四濺的交叉質詢
雙方越爭論,越是火花四濺,反對方的女孩質疑道:
「但是,他一個人的反抗真的就能喚醒村民嗎?用這麼激烈的方法,最後結果很可能是害到自己家人,這樣的設定很不合理。」
「激烈才能夠引起注意!」正方的男孩補充:「就像社運人士的自焚,如果你只是用很平和的手段,大家根本就會忽視!」
反方同學質疑:
「課文一開始就提到,威麗村的村民都是溫和從順的,你也看到了,他在市場被欺負,旁邊人民也只是冷眼旁觀。
「賴和最後也寫了,在未開的國裡,凡強權行使的地上,總會發生──那就表示這種事是常態,連原本很乖的秦得參都起身反抗了,這就像黑暗榮耀裡,女主角被霸凌時,她也試圖求援過啊!但她發現連老師都失去公信力,她也只好採取自己復仇了。人是會被逼到極限的!
負責結辯的男孩侃侃而談,還援引了我這次搭配的電影:
「電影裡,V怪客花了一年自己單挑政府,就像秦得參一樣。
女主角Evey剛開始也很怕V牽連自己,可最後她也認同了V的理念,所以電影最後,人民戴上V的面具,一起走上街頭。
現實中,從早期的林爽文、朱一貴,到近期的白紙革命,忍無可忍的人們,從少數人開始,最後都成為群眾運動。
電影中,人民最後戴上V的面具,走上街頭

#準備收尾,老師讓大家冷靜幾秒
爭論到此,其他同學也不斷補充意見。我計時控場,讓雙方做出結辯後,並拋出最後一個問題:
「作者這麼寫的創作意圖是什麼?」
今日表現十分精采的女孩說了:
「我覺得,他是想用秦得參喚醒人民,所以雖然設計上不合理,但作者還是強迫角色做出不合理行為,因為他有更想傳達的理念。」
是的,文學創作中有一個詞,叫作「意念先行」,作者的意念凌駕於小說設計之上,所以讓作品成為「宣達理念的工具」。這對小說的藝術價值來說,顯然不是太好的狀態。
但是,賴和之所以這麼寫,因為他希望能用小說警醒人民──「小說救國」,一位醫生只能醫病人的身體,卻醫不了民族的精神;要醫治精神,就得從精神面著手。這樣的理念,跟過去我們學過的哪位作家很像呢?
男孩秒答:「魯迅!
是的,這樣你們就懂,為何賴和被稱作「台灣魯迅」了。
賴和的作品,也許在文學技法上,還有一些不夠純熟的部分,但在歷史價值上,他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老師,那你支持哪一方的想法?」學生問了
這個問題,其實在我每次上這課時,都會一再思考。
剛開始,我是認為這結局不合理的,就像反對方同學說的,一個愛家好爸爸,突然不計後果的刺警,全然不顧後果,我個人很難接受。所以我認為這是賴和的「意念先行」,作者意志凌駕一切。
但去年上完這課,一個女孩跟我分享了她的想法:她說,漫威裡的「緋紅女巫‧汪達」,她的夢想就只是想跟她的愛人共組家庭,生兒育女,當個好妻子、好母親,就這麼簡單的心願。
但後來她不斷碰到阻難,她的愛人死了、成家的夢想破滅了──汪達最後崩潰了,成了能力失控、毀滅性極強的「黑化」女巫。
但其實,她本來是個再溫柔不過的人。
汪達的心願,就是想跟所愛之人共組家庭
所以,學姊認為,把一個人逼到極致,再溫和的人也會暴走的
所以,秦得參的爆發,並非只是作者的意念主導而已。
我想,學姊從「緋紅女巫」這個角色得到的領悟,也是種很溫柔的共感。
「我們處在這樣環境,只是偷生有什麼路用
眼前的幸福雖享不到,也須為著子孫鬥爭 ──賴和‧南國哀歌」
課文裡有一個很諷刺的畫面,父親白日裡受了冤屈險些入獄,夜晚因不平憤怒而輾轉難眠,但還不知事的孩子們早已安穩入睡「作他們幸福的夢。」
真的會有幸福的夢嗎?
現實中強權依舊存在,孩子們總有一天會夢醒。
黑暗榮耀裡,文同垠用了整個青春臥薪嘗膽,苦心經營,只為了向霸凌惡人組復仇。
將自己的全部人生賭在復仇上,這樣值得嗎?旁人也許可以雲淡風輕的勸慰道:「看開些,看淡些,事情都過去了。」
但文同垠說,她的人生凍結在被霸凌的18歲,「我已經不剩一絲尊嚴,是不能再荒蕪的廢墟。」在復仇結束後,她的「19歲」才終於到來,凍結的生命再次開始運作。
頭顱換得自由身,始是人間一個人。
──賴和〈飲酒〉
無論秦得參的最終抉擇是否合理,
在〈一桿稱仔〉中,我們都看到了賴和作為醫者、作為文學家的悲憫與大愛,那是對被欺凌者的悲憫,也是對弱者的呼喚與鼓舞。
其中悲天憫人之心,正是文學宏大而無盡的力量。

#活動操作紀錄

我先讓同學自由選擇正反二方,給予十分鐘左右討論時間,並推選出各三名辯士。
辯論賽形勢基本上「借用」奧勒岡辯論賽制,但在六位辯士發表時,我讓其他未上場的同學擔任「應援團」,他們可以提供補充想法給辯士們,
六位辯士發表結束後,我也加入了「應援團聲援」的時間,讓其他同學發表己見,聲援己方論點。
這樣子盡量讓參加同學不僅限於六位辯士,而且辯論過程中,我要求一定要「引用文本」,學生也會不斷翻找課本,增加課本熟悉度。
表現精采的辯士們(照片發表都有經過當事人同意)
辯論只是一種形式,我的目的是要刺激學生發表以及思考,所以是否要嚴格依照正式辯論會的賽程?我其實作了很多彈性調整。
但班上還是有部分游離同學未認真參與,要怎麼盡量動員起來?明年可能是我還須挑戰的部分。

#影片推薦
配合一桿稱仔,我連續兩年給同學欣賞電影「V怪客」。
作為政治寓言經典名片,這部十五年前的作品,卻有如警世預言。在政府「北方之火」的強權統治下,被迫害者V起身反抗,用一年時間暗殺、挑戰政府強權,呼喚人民一起走上街頭,推翻暴政。
這部片中有太多名言,V的面具甚至成為一種文化icon,在各大社會運動中,我們都會看到訴求者戴上V的面具。
社會運動時V的面具已成象徵
不過這部片的確對高一生來說有些難度,所以我經常要中途講解,片後討論,但看到孩子們可以在辯論賽中將V怪客和課文結合,我想這些辛苦都是有意義的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