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丹教授的推薦序〈狙擊權力濫用〉動詞好有張力!細心地引導可能沒讀過 Nussbaum 作品的讀者先了解她的著述脈絡,並僅以三段便精要地圈出本書核心:加害者的傲慢(對摺的人)、壓迫源於扭曲女性對貶低或侵害行為的情緒反應,以及本書主張的法律和文化改革。
(以上為我的主觀註解,請斟酌參考)
譯者看來有法律背景,但部分法律用語的中譯與我國現行法規用詞不同(如:「敵意環境」本書翻成「不友善的環境」),不確定是有意重新詮釋?還是其他原因?
1. 台灣法對
#性騷擾 的定義主要移植自美國法,書裡將幾個重要的判決寫進來論證,有助於讀者藉由實際案例來理解法律概念。
2. 對於「物化」(含括了8個特徵和內涵)、「同意/不同意」、「性騷擾作為性別歧視/物化的具體現象」等大眾常無法理解其中關連卻攸關當事人權益之重要思維,提供淺白的解說。
3. 「問責不帶惡意,寬容而非投降」以及對正確之事保持堅定而不失柔軟的心,如上反省和改變社會現狀的態度,我相信是較能讓各方找到某種調整「與自我」、「與他人」互動的長遠之道。
ps. 以上部分用詞摘自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