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社群中討論性騷擾的思考與片段記錄

2021/08/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社群為了網路交友/網路訊息性騷擾的問題大戰,正面思考是可以看見社群五年下來,當初的起心動念、價值立場逐漸實現當中,是有感動在的。
本篇只是簡略記錄在這種多元情慾與情感模式的社群中,討論性騷擾的艱難、觀察及相關思考,不認為是論述完整的文章,僅以記錄之。
我之前在碩論裡最喜歡的文獻段落之一:
「針對性與性別不平等之間的關聯,該以什麼樣的方式思考較理想呢?或許,我們該承認異性戀關係的存在,基於異性戀關係的現實,探討建立平等關係的可能。另一方面,性階層即便存在,也不能忽略男女之間確實有性以外的壓迫機制,造成性別權力不平等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要探討女性情慾解放,一方面對情慾流動的概念要以有利、正向的態度看待(Rubin, 1993[1984])。另一方面,承認異性戀關係的現實存在,關注其中的性別權力關係,探討發展平等情慾關係的可能性,同時須置於性別關係及社會脈絡當中查看(Jackson and Scott, 1996)。」
我的理解是,是的,女性在情慾層面備受壓迫,那些壓迫、風險都是真實的,但不能因為那些壓迫,就放棄了女性成為情慾自主主體的可能性及空間,更要撐出空間鼓勵跟支持女性empower(增能賦權)自己,而不是成為永恆的受害者或是被保護者。
當在網路性騷擾事件中,看到許多性騷擾案常見的灰色地帶時,我們要怎麼兼顧不是要求或檢討受害者,但又能討論女性在empower(增能賦權)過程中得負起的責任跟度過的挑戰,包括從受害經驗中進化,而不是耽溺於受害經驗,並用受害者位置去攻擊他人還合理化攻擊與貼標籤行為?
今天鼓勵大家辨識某些異男的行為模式,是否落入女性一定不想要碰到那樣子的男生的想像,我覺得這是對女性主體先入為主的判斷,但誰有資格決定女性當事人想要或不想要碰到怎樣的人?
今天不管拿什麼例子出來公審,帶著強烈引導的文字,也是在替其他女人決定,妳該對什麼樣的訊息感到被騷擾,但沒有在例子裡或討論中,更清楚明白的學習如何讓自己有勇氣跟能夠堅定表達拒絕,只是在對特定對象貼標籤,還要別人遠離某些人。(但對某些女人來說,又被認為是互助行為)
那些覺得備受騷擾的人,可能因為不悅或不適會拼命跳出來說話,但那些覺得還好的人呢?他們的感受在這樣的討論中相對沉默,因而公眾的聲量似乎就下了定論,但那定論跟應對方式真的就是對的嗎?
還有一個點,我困惑的是,當女性跳出來集體指認或說出被騷擾經驗的不舒服、憤怒等各種負面情緒,甚至出現攻擊性文字(無論是攻擊當事人或其他版眾),好像在合理化自己因身為受害者,對他人的傷害就是應該要被接受的,這當下的界線該怎麼拿捏?潛在的問題又是什麼?
當其他各種性別、傾向的被騷擾經驗同時浮出水面,是否又讓某些受害者認為這是在稀釋、轉移焦點,他們的經驗「不夠」受到重視?若已知群體內是多元性別的組成,又有誰的經驗比其他人的經驗更重要嗎?
當他們疾呼著這是正義、這是女性的互相保護,真的是嗎?
在這過程中,欣見不同的人紛紛出面撰寫文章,無論從經驗分享、不同角度層面切入、自我反思等等,讓整個討論不僅僅停留在因憤怒而反擊的報復式正義,我相信停留在憤怒跟報復是行不通的,我們可以決定不想跟某些人溝通,但在一個重視溝通並且試圖看見多元的網路社群中,我們面對的不只是不想溝通的那些人,還有許許多多不一樣的人,僅憑印象記錄一些我看見的豐富討論,謝謝所有願意付出時間、力氣、腦汁,參與這虛擬社群,願意跟一群陌生人揭露分享的人們,社群的氣氛與文化確實由你們而生~
  • 有男生分享男女交往過程中好像很難避免當過噁男,以及當自己被當噁男的時候內心情緒的衝擊;
  • 女生分享自己情慾壓抑、覺察、長出力量的過程,兼提醒女性在情慾方面承受的壓力跟約束力;
  • 有人分析為何騷擾者會難以意識自己在騷擾;
  • 也有人分析騷擾者就是知道自己在亂槍打鳥、把女性工具化的機制;
  • 有人在說欺負人跟被欺負的都要有說話的空間;
  • 有人來問某些互動狀況要怎麼拿捏跟思考;
  • 有人提供自己跟網友性溝通的作法,甚至提供範本例句;
  • 有人提供願意免費幫異男檢視訊息會不會讓對方不舒服的服務;
  • 有男生分享自己從辨識自己不舒服的互動方式但不知如何反應,到慢慢有能力出聲制止或轉移對方的行為;
  • 有人從radical的意義、言論自由、法律規範提了一些.....
以我個人來說,我既沒有檢討受害者,也沒有讓加害者迴避他的責任,作為女性,或許有人會期待我更應該站在女性的立場說話,我沒有打算滿足這種期待,但也因為各自站在不同的位置跟角色說話,雖然有辦法並存,但互相有不舒服滿難避免的,因為性騷擾這類事件本身,就具備衝突性跟令人感到不舒服的成份,無論哪一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崔妮
崔妮
台灣第一位完成開放式/多重關係碩論研究的社群工作者,對體制外教育/實驗教育也有深入的參與,喜歡實踐的累積勝於學術的鑽研,目前剛成為一位母親。 #拆框工作坊創辦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