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不消費的一年》–成為一個理智的消費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作者是凱特‧弗蘭德斯Cait Flanders,擔任財經網站主編正是在三十歲左右的時候,她習慣在blog記錄生活,三十的年紀正好是周遭親友開始陸續結婚生子的年紀,凱特身為財經網站主編驚覺自己是月光族,竟然已經背負三萬美元的卡債,身高 171公分體重卻高達94公斤的女子,這都是平時花太多金錢在喝酒跟買不健康的食物、不規律的作息所導致。
凱特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決定在blog開始記錄自己理性消費的實驗,並記錄每日消費支出方便後續檢視。
其實我覺得台灣應該也是滿多人會有類似的想法,包含我自己,雖然有工作不至於到月光族,卻還是覺得自己賺得不夠多,錢不夠用,但環顧自己生活在吃穿用度上其實樣樣都不缺,卻常常在逛完電商網站後,看到折扣還是忍不住下單,日用品明明還有備品,卻還是想囤貨,永遠沒有滿足的一天,難道我喜歡的是下單購物並且完成開箱的過程?
尤其是先生看到我在包裹開箱的時候,連腳趾頭都雀躍的仿佛聽到歡樂的音樂一樣在敲打節拍,這是我自己不會發現的現象,透過家人的日常觀察才知道,原來我這麼喜歡開箱包裹?
要驚覺自己財務出狀況並且督促自己改善是相當不容易的,但作者描述自身生活中,驚覺得從糟糕的財務結構中慢慢覺醒的轉變過程....但我推測也是生活中開始遇到親朋好友路續結婚生子,到了適婚年齡大家難免會提到這些消費支出,一聽完他人的分享再檢視自己的存款就會讓人感到恐慌? 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笑)
開始質疑難道我是魯蛇?並試圖否認的一種心理掙扎的過度歷程...?

你認為「購物狂」是什麼樣子?

我認為大概就跟電影情節相仿,只要店家推出新商品,購物狂就趕緊刷卡購入,但商品可能用了幾次就堆在家中角落長灰塵?現在滿多網路文章總是會說在工作壓力大的現代人來說,「對自己好一點」能舒緩工作跟生活帶來的巨大壓力,但怎樣算是對自己好一點呢?
購買想要的奢侈品?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給自己準備高級健檢套餐?
審視自己的信用卡帳單如果發現這些消費支出是來自吃喝玩樂、而這些開支遠超過自己的能力範圍卻仍然刷卡買單,只求讓自己短暫感覺到開心...這應該也是購物狂的一種吧?你認為呢?
凱特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開支,跟兩任男友分手後想要開啟新的人生,搬了家、花錢買了漂亮家具、還買了一台車,只因為當初是開男友的車,男友管得比較嚴格,凱特想要更自由的支配屬於自己的車,看似一切完美但收到帳單時就清醒了!! 凱特告訴自己必須告別過去!
想要自由必須付出代價,代價是信用卡帳單上的高額卡債!

「除非有必要,否則不買」

凱特開始訂定嚴格的購物計畫,規定未來的一年內只能添購日常消費品,偶爾上餐館,購物前仔細思考購買的必要性,是因為需要還是想要?
書中章節是凱特記錄自己慢慢轉變的過程,理性消費並且償還債務,甚至去進修學位,接著提升自己的能力好讓債務快點還清,原本有穩定工作的凱特開始訂立進階目標–離職,讀者可能會納悶?沒有收入來源要如何清償債務?但實際上是離職之後,凱特的日常花費減少了,每個月的儲蓄比率提高了,因為自己減少了消費主義的惡性循環。

什麼是消費主義的惡性循環?

每當我們出現購買商品的慾望,卻因為商品售價高而有所猶豫時,我們會想辦法存錢好讓自己可以早日購買到想要的商品,甚至想辦法提高收入,但隨著收入增加,消費的金額也隨之上漲,消費的慾望也因為收入上漲而往上增加,導致收入增加儲蓄卻反而下降的情形。
凱特認為自己只需要簡單的東西就足以生活,消費慾望降低,就不需要花費金錢去購買不需要的或是不實用的產品,當然也就不需要汲汲營營的追求更多財富,找回真實的自己克服心中的慾望,文末也整理出10種方法開始嘗試理性消費的生活指南,這是經過幾年的時間慢慢改變的,畢竟要養成這種理性消費的意識,是需要長期的時間慢慢改變的,消費的更少卻讓人感受到生活滿意度的提高,並且有額外收穫,如果你也有興趣的話不妨也能閱讀此書,找到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這幾年仍然流行「斷捨離」,在這網購電商如此發達的年代,斷捨離對我來說仍有很大的難度,去年一年我陷入的香水坑,至少入手了6.7罐大罐香水及無數的針管香水或分裝香水,尤其在一年過後發現我的柑橘調香水並不像剛買時那樣的濃郁,夏天到了,我重新拿起我愛的柑橘調香水往身上噴,發現原本的柑橘香水氣味變得更加清淡,但我只用了大約1/6阿!!!
上網一查,發現柑橘調香水最好在三年內用完,否則很容易揮發,香味濃度也會降低,這才讓我驚呼,買這麼多香水其實也能用個五年吧,我得克制一下自己購買的慾望,我才發現剛跌入香水坑的時候,總是好奇心驅使想試試看各種香味,但並不代表之前買的都不喜歡,其實入手的這幾罐我還是喜歡,輪流穿上身也是覺得挺開心的,但為何還是想買新香水呢? 想要跟風還是想要追逐流行呢? 還是被社群軟體洗腦想要追族所謂的「質感生活」呢? 我已經掉入商家所設的消費陷阱裡,我今年初開始從心裡面去克制想買新香水的衝動,畢竟擁有這些就足以讓我穿很久了。
時常在IG看到仿彿大家的生活都過得很不錯,每逢假日台灣的各大風景區、百貨、高級飯店跟網美餐廳總是人山人海,各種新產品一推出總是出現吸引人的開箱文跟朝聖的人潮,各種行銷文案常常也是要告訴消費者,你要追求「質感生活」,仿佛花了錢買了漂亮的餐具,這餐就會變得更加美味更加營養?從視覺考量出發,確實會讓人覺得這餐點經過漂亮的餐具加以點綴變得更美味了?? 果然質感是用金錢堆積出來的!!
你是不是也掉入了質感商品的消費陷阱裡呢? 畢竟人無法完全理性...必須慢慢地思考琢磨才能有所察覺,希望讀者們也能早日察覺自己的理想生活!!
如果你想在購物此書也能達到無痛省錢,請記得加入SHOPBACK,如果不嫌棄的話請用我的好友推薦連結
這樣新朋友註冊SHOPBACK時也能獲得100元回饋金喔!
avatar-img
5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小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剛過完228假日,我在圖書館看到了此書,也想再翻閱一下228相關紀錄故事。 北市議員鍾沛均曾提出228不需全國紀念? 鍾沛君提案內容提及「僅徒具形式、淪為政治提款鬧劇之追思會」、「每年舉辦之追思活動,近年已淪極端意識型態人士政治消費、展演叫囂場域」等語,顯然只是想透過提案來進行政治攻擊,抹黑抗爭者,
作者是一位職業律師施宇宸(貓奴律師),裏頭都是用很幽默的口吻來介紹簡單的法律知識,而且日常生活上都可能會遇見,印象最深刻的是國民年金可以不用繳納? 還記得剛滿25歲的時後就收到政府機關的信件叫我繳國民年金!!但那時我還是全職考生!既然是全職考生就代表沒有收入,怎麼政府還叫我繳錢呢?
忘了從何時開始在臉書粉絲團按讚追蹤此書作者黃大米,大米的臉書總是會出現很多價值觀歪掉卻又可以讓人覺得這些歪掉的內容其實才是這世界運作的真理,很多生活當中大家礙於面子?或是其他沒什麼用的人格設定不能說出的話,在大米的粉絲團中都可以看到,大米可以拋開世俗眼光所認定的良善、特質,深夜開車逗得粉絲哈哈大笑(
我有種在讀《公門菜鳥飛》此書的既視感,公門菜鳥飛也是一位公務員出書好讓一般人可以一窺公務員工作的秘辛,我記得作者當時在計畫出書時也是經過一番勸阻或是被刁難,後來作者辭職投入市議員競選,感覺要成為揭密的人都必須要做好退出該行的準備,拿出必死的決心來出書(笑)
為什麼追求進步反而讓人窮忙? 企業惡性競爭、政府內耗?
什麼是獨立思考? 其實書中所分享的思考原則都會出現在大人學的podcast上,在職場上工作的幾年,除了職場生活之外,還會遇見婚姻、家庭生活、人際關係培養、以及如何累積自身人脈跟財富的各種大小問題。 你是否正在為人生的每一樣選擇陷入抉擇的困境呢? 或許可以翻閱此書,會有不同的想法在你心中萌芽
剛過完228假日,我在圖書館看到了此書,也想再翻閱一下228相關紀錄故事。 北市議員鍾沛均曾提出228不需全國紀念? 鍾沛君提案內容提及「僅徒具形式、淪為政治提款鬧劇之追思會」、「每年舉辦之追思活動,近年已淪極端意識型態人士政治消費、展演叫囂場域」等語,顯然只是想透過提案來進行政治攻擊,抹黑抗爭者,
作者是一位職業律師施宇宸(貓奴律師),裏頭都是用很幽默的口吻來介紹簡單的法律知識,而且日常生活上都可能會遇見,印象最深刻的是國民年金可以不用繳納? 還記得剛滿25歲的時後就收到政府機關的信件叫我繳國民年金!!但那時我還是全職考生!既然是全職考生就代表沒有收入,怎麼政府還叫我繳錢呢?
忘了從何時開始在臉書粉絲團按讚追蹤此書作者黃大米,大米的臉書總是會出現很多價值觀歪掉卻又可以讓人覺得這些歪掉的內容其實才是這世界運作的真理,很多生活當中大家礙於面子?或是其他沒什麼用的人格設定不能說出的話,在大米的粉絲團中都可以看到,大米可以拋開世俗眼光所認定的良善、特質,深夜開車逗得粉絲哈哈大笑(
我有種在讀《公門菜鳥飛》此書的既視感,公門菜鳥飛也是一位公務員出書好讓一般人可以一窺公務員工作的秘辛,我記得作者當時在計畫出書時也是經過一番勸阻或是被刁難,後來作者辭職投入市議員競選,感覺要成為揭密的人都必須要做好退出該行的準備,拿出必死的決心來出書(笑)
為什麼追求進步反而讓人窮忙? 企業惡性競爭、政府內耗?
什麼是獨立思考? 其實書中所分享的思考原則都會出現在大人學的podcast上,在職場上工作的幾年,除了職場生活之外,還會遇見婚姻、家庭生活、人際關係培養、以及如何累積自身人脈跟財富的各種大小問題。 你是否正在為人生的每一樣選擇陷入抉擇的困境呢? 或許可以翻閱此書,會有不同的想法在你心中萌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別錯誤自己愛花錢的天性 我很早很早以前就開始記帳,還記得二十幾年前,依據記帳的結果,估計每個月應該可以只花三萬元,當然設想只要業外收入超過三萬元,就可以財富自由、順利退休。 所以,當時很著重於減少支出,總是想要挑戰自己,類似「一百元過一天」的挑戰,但省錢的策略總是宣告失敗,人生總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凱特自己把生活弄得一團糟,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口袋沒錢還有酗酒的習慣,所以她決定在29歲生日開始進行了一場「不消費的實驗」,一開始的想法也很簡單,就想說先存點錢,起碼不要口袋空空。 結果沒想到這一年「不消費實驗」,完全改變她的生活,不僅一年存了50萬美金,還瘦了13公斤,究竟凱特做了哪些事情呢?
Thumbnail
本文以一位表現不好的女主角Rebecca為例,描述了追求外表包裝而逃避現實的購物狂症群的故事。通過檢視她的經歷,提出了健康消費的五大祕訣,幫助讀者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內容包括檢視購物動機、網購週期與觀察衣櫃內容等建議。
Thumbnail
你是個愛「亂買」的人嗎?你想學些方法,好幫助自己養成理性購物的習慣嗎? 話說過去的我就是很容易衝動購物。只要聽到身邊的同事朋友或者電視網路上談論到新奇好康的東西,我都是「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導致家裡的東西超級多,荷包也總是清瘦。 不過,就在幾年前,在準備搬家的過程中(從亞洲搬到美國),我逐漸養
以往的我沒有記帳的習慣,總認為自己花的不多,但又為何會存不到錢?而後開始接觸了記帳這回事。 我一直都不是一個自律的人,做事往往是三分鐘熱度,因而產生了許多半途而廢的代辦事項......記帳也是,一開始我並沒有太認真,時常忘記了幾天後就產生挫敗感,認爲這個月已經失敗了,下個月再開始就好了,也因為這種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開始執行不消費清單後的生活點滴,從物品的分類到經濟的規畫,透過設定目標和重新養信用,作者逐步培養對財務的信心和積極的消費觀點。
去年底為自己立了新目標,學習降低慾望、不追求物質生活,先挑戰6個月不購物。 。回顧一月除了生活費之外的開銷: 買了用完的化妝品 990円 買了用完的化妝品747円 發薪水太開心請喝飲料1400円 旅行的土產1121円 被封面吸引買了一本二手書900円 買咖啡豆送人1300円
我一直不諱言自己是個很愛消費很愛買衣服的人,能隨意使用小錢是我對幸福的其中一種定義,所以常常不知不覺就過度消費,2023年開始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用錢了!當然也是因為全家一起出國了一趟留下許多卡債而開始醒悟...
Thumbnail
女人,要買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而且每一件都有非買不可的理由。 物慾,是個想放下,卻又是不容易放下的一種信念。 回頭想想你在購物時的所有理由,和你買回家後的種種情形,不難懂女人,哎~女人! 超前部署很重要,但超前消費就要謹慎了。 勤勞和勤儉在現今的這個世代,不只是標配,還是簡配,超不濟的。雖然這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別錯誤自己愛花錢的天性 我很早很早以前就開始記帳,還記得二十幾年前,依據記帳的結果,估計每個月應該可以只花三萬元,當然設想只要業外收入超過三萬元,就可以財富自由、順利退休。 所以,當時很著重於減少支出,總是想要挑戰自己,類似「一百元過一天」的挑戰,但省錢的策略總是宣告失敗,人生總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凱特自己把生活弄得一團糟,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口袋沒錢還有酗酒的習慣,所以她決定在29歲生日開始進行了一場「不消費的實驗」,一開始的想法也很簡單,就想說先存點錢,起碼不要口袋空空。 結果沒想到這一年「不消費實驗」,完全改變她的生活,不僅一年存了50萬美金,還瘦了13公斤,究竟凱特做了哪些事情呢?
Thumbnail
本文以一位表現不好的女主角Rebecca為例,描述了追求外表包裝而逃避現實的購物狂症群的故事。通過檢視她的經歷,提出了健康消費的五大祕訣,幫助讀者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內容包括檢視購物動機、網購週期與觀察衣櫃內容等建議。
Thumbnail
你是個愛「亂買」的人嗎?你想學些方法,好幫助自己養成理性購物的習慣嗎? 話說過去的我就是很容易衝動購物。只要聽到身邊的同事朋友或者電視網路上談論到新奇好康的東西,我都是「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導致家裡的東西超級多,荷包也總是清瘦。 不過,就在幾年前,在準備搬家的過程中(從亞洲搬到美國),我逐漸養
以往的我沒有記帳的習慣,總認為自己花的不多,但又為何會存不到錢?而後開始接觸了記帳這回事。 我一直都不是一個自律的人,做事往往是三分鐘熱度,因而產生了許多半途而廢的代辦事項......記帳也是,一開始我並沒有太認真,時常忘記了幾天後就產生挫敗感,認爲這個月已經失敗了,下個月再開始就好了,也因為這種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開始執行不消費清單後的生活點滴,從物品的分類到經濟的規畫,透過設定目標和重新養信用,作者逐步培養對財務的信心和積極的消費觀點。
去年底為自己立了新目標,學習降低慾望、不追求物質生活,先挑戰6個月不購物。 。回顧一月除了生活費之外的開銷: 買了用完的化妝品 990円 買了用完的化妝品747円 發薪水太開心請喝飲料1400円 旅行的土產1121円 被封面吸引買了一本二手書900円 買咖啡豆送人1300円
我一直不諱言自己是個很愛消費很愛買衣服的人,能隨意使用小錢是我對幸福的其中一種定義,所以常常不知不覺就過度消費,2023年開始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用錢了!當然也是因為全家一起出國了一趟留下許多卡債而開始醒悟...
Thumbnail
女人,要買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而且每一件都有非買不可的理由。 物慾,是個想放下,卻又是不容易放下的一種信念。 回頭想想你在購物時的所有理由,和你買回家後的種種情形,不難懂女人,哎~女人! 超前部署很重要,但超前消費就要謹慎了。 勤勞和勤儉在現今的這個世代,不只是標配,還是簡配,超不濟的。雖然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