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消費的一年》她1年存50萬靠6招還瘦了13公斤。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購物狂長什麼樣子?

這邊先問一個問題,你覺得心目中的購物狂是怎麼樣子呢?

也許在你想像中,是個踩著高跟鞋的女人,手裡提著一大堆紙袋,裝滿新衣服、新鞋子和化妝品。現實中出現的購物狂,大部分的債務其實都是吃喝玩樂累積出來的。

反正他們花費超過能力範圍沒關係,先刷卡再分期就好,等帳單寄來再說。反正是刷卡去吃去玩,又不是瘋狂購物,所以這些人都不會覺得自己是購物狂。反正讓自己活在當下過得開心就好,所以不管是買吃的或出去玩,都是毫不手軟。

如果不出去玩的時候,就在家裡看電視,連續看幾個小時,輪流用不同的方式來浪費人生。當人生遇到壓力的時候,反正沒關係嘛,就是買買買,或者是花錢買點東西來犒賞自己,反正人生就是要活在當下啊。每個月到月底口袋就空空,甚至家裡買了一大堆你根本就用不上的東西。


raw-image

今天要介紹這本書叫做不消費的一年,作者叫做凱特.弗蘭德斯(Cait Flanders)是一個標準的月光族,過去她覺得每個月把錢都花光光,不是很正常的事嗎?所有的消費都是為了要讓自己感覺更好,享受當下的小確幸。

但有一次酸她妹亂花錢的時候,突然發現「我好像沒資格說別人吧 !

凱特自己把生活弄得一團糟,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口袋沒錢還有酗酒的習慣,所以她決定在29歲生日開始進行了一場「為期一年的不消費的實驗」,一開始的想法也很簡單,就想說先存點錢,起碼不要口袋空空。

凱特也很懷疑自己能不能撐過一年,結果沒想到這一年「不消費實驗」,完全改變她的生活,凱特發現…


所有毫無節制的消費習慣,都來自一個忽視已久的心靈黑洞!


這個心靈黑洞也導致她過去暴飲暴食、戀愛不順,甚至還酗酒。經由這場「不消費實驗」,凱特改變了習慣,從原本是購物上癮的月光族,最後凱特1年存下50萬美金、出了一本書,還瘦了13公斤。也找回自己的快樂。

這麼神奇! 究竟凱特這個「不消費實驗」是發生了什麼事,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你的錢是花到哪去了

首先請你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現在最多能存下多少錢呢?

假設你是一名小資族,你可能每個月賺三萬五。但仔細計算一下,每個月可以存到多少錢呢?有沒有辦法存個五千、一萬?如果存不到,你可以試問一下自己幾個問題:


• 我剩下的錢是用到哪裡去了?

• 我幹嘛一直找理由花錢?

• 生活開銷真的需要花掉我大部分的收入嗎?

• 如果今天用少一點的錢過日子,我可以過得去嗎?


這些問題就是凱特在醒悟到自己怎麼花了那麼多錢,去買了一大堆不需要的東西以後,開始問自己的問題。

人有時候就是這樣,不論物質、工作和人生,樣樣都不缺,可是總覺得好像哪裡還不夠,永遠都沒有滿足的一天。所以凱特想通這件事情後,開始擬定計畫,對自己訂下了購物限制,寫下的規則就是:


在未來的一年,不可以買新衣服、買鞋子、買首飾、書籍、雜誌、電子產品或任何家具、飾品。只能買消耗品,好比生活雜物、雜貨、衛浴用品,還有給車子加油等


凱特列出了可以購買的項目,大多是一些確定不久之後就用上的東西。或是一些完全不堪用或者是破損的舊物,但條件是舊的已經丟掉了才能買新的。然後還限制自己不能喝外帶咖啡,因為凱特發現自己的致命弱點是,每個月至少要花100美元,約等於台幣三千元去買飲料。(在台灣這個錢不是香菸就是手搖飲)




起手式就是斷捨離

除了限制自己購物之外,她也開始決定丟掉不用的東西。因為她的房間隨便就可以看到很多不需要、也不知道為何要留下的物品。人的負債跟髒亂有個共通點,一旦你開始堆積,就會堆得跟山一樣,越堆越多直到把你淹沒!!!


這些東西是怎麼來的,當然就是你花錢去買的!這些東西買進來以後,還會無限繁殖,買了一件就會繼續買第二件,於是就把空間都佔住了。


就比如說我之前玩攝影,買了一台相機,然後周邊的腳架、鏡頭,還有一些相對應的電腦設備,花了大筆的錢。結果把這些東西搬回家裡,佔住了家裡的空間。


其實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空間是很值錢」的一件事!如果你是租房子,那你就可以算一下租金;如果今天你是有自己的房子,假設一坪是三十萬,你買的這些東西佔住多少空間?


可以算一下,這些不用的東西到底花了你多少錢。假設你買的東西可以放滿一坪的空間,等於說這一坪的空間是被你的雜物占住了。講難聽點,你花大錢買房子,大部分的空間卻用來放垃圾!




如何控制衝動

執行「不消費實驗」過程中,凱特發現不買新東西其實不難,痛苦的是要面對想買的衝動。現在線上購物太方便了,當你想要買的時候,那種衝動是擋也擋不住。

有時候購物還會受到一些優惠的影響,比如說黑色星期五、雙11或者蝦皮免運費等,這些優惠導致我們買了很多不必要的東西。

你覺得想改變一個習慣需要多少時間?

理論上短則21天、長則66天。以購物衝動或是吃東西的衝動來說,這個時間絕對是超過21天。


凱特是怎麼抵抗這樣的衝動呢?她說只想著一件事,因為她大部分的東西都丟掉了,所以如果今天真的需要什麼東西,破了、壞掉了或是必須更換的時候,她反而會直接買最需要、最好的東西,而不是在那邊省一些小錢,買一大堆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就比如說以服裝為例,過去她可能會因為省一點小錢,湊免運或湊一些優惠,就買了一大堆自己有點喜歡又不是非常 喜歡的衣服,結果到最後也沒穿,反而浪費錢、空間。


raw-image


現在她的做法是「只買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比如說今天她想買一件瑜伽褲,貨比三家或者研究後,發現有一款她真的很喜歡,而且會一直穿的瑜伽褲,再貴都會直接買下來。

養成這個習慣以後,遇到任何優惠或大拍賣都無法動搖她,因為那不是她真的需要的東西,也不用特別去撿便宜。

因為如果你真的喜歡的東西,每天穿、用時間去除以這件東西的價格,你會發現其實這才是最省錢的方式。因為你所有的錢都花在刀口上,何必要靠特價來省錢呢?




人為什麼會成癮

凱特認為「人之所以會成癮」不管你沉迷於什麼事物,最初的原因都是因為你「以為自己身上或生活中缺乏那樣東西」,所以你才想盡辦法去補足這個東西。

問題來了!!

這樣狂歡似的吃喝或忘情的血拼,都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說穿了更像是一種逃避。

比如說你覺得自己缺少某樣物品,最快的方式就是去把它買下來。

但你沒有想過…


 我到底需不需要這個東西?

• 這是我想要的還是需要的?


事實上大部分都是「想要」而已。結果真的買下去之後,你真的比較快樂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感覺,買新東西當下是很開心沒錯,可是買完之後痛苦就跟著來。

新手機整天怕哪裡刮到、哪裡撞到,可是舊的手機,因為你已經習慣了用它,怎麼丟怎麼摔都沒什麼感覺;新車也是,買了覺得一定要每週打蠟、好好保養,等你第一次、第二次A到,新車變舊車以後,你就隨便了。

這時候回過頭來想,買這些新東西到底是讓我們快樂還是痛苦?還是變成這些東西的奴隸?

而且人還會有種比較心態,別人有我也要有,不僅要有還要比別人好。

因為人類的天性,就是需要一個基準點去做比較,事與願違,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當你在網路上看到別人拍美照,整天穿名牌、開名車、住豪宅、吃香喝辣。這些人就在你心中建立一個基準值。

你一定會想「我要過一樣的生活」、「太爽了吧,這才是人生勝利組」,於是你就展開了無止盡的追求,追求你自己為缺少的生活,於是想法設法要去彌補這塊缺憾!!

最終就陷入「無止盡想要」的陷阱,以為物質是擁有越多、越貼近網路上美照的生活,你就會越快樂。由凱特的不消費實驗來看,人真的需要的東西並不多,她只保留最基本的必需品,這樣過了一年也活得好好的。

原來人只需要最簡單的東西,就可以好好過生活。人生其實越簡單越好! 擁有的東西越少,心靈反而感到越富足。



換你試試看

假設你決定要進行一年的不消費實驗,在開始之前,請你先想清楚為什麼要嘗試這個實驗。

• 你想要的是什麼生活?

• 你希望解決哪些問題?

• 你希望成為怎樣的人?


以下六個步驟可以幫助你好好進行「不消費生活」的實驗:


1. 居家斷捨離

不論你要花多久時間測試「不消費生活」,都建議你先好好斷捨離,把生活上根本用不上的東西丟掉。不只是收納整理,而是請你捫心自問,真正需要留下的有哪些,其餘的就通通送出去。先丟東西的好處是,你可以搞清楚以前到底浪費了多少錢,親手整理也會留下深刻印象,記住自己的物質生活有多麼充裕、或是讓你發現人需要的東西真的不多。

2. 整理物品清單

有些東西你收納在衣櫃裡、抽屜裡、箱子裡,根本會忘記自己有多少。

最快的方法就是整理出來後,清點並記錄你擁有的大部分物品的數量。

作者甚至連幾支筆都記得清清楚楚。

當然這樣做有點誇張,簡單的方法是,只要走到每個房間,寫下裡面數量最多的五個東西。

例如浴室裡面可能有很多罐洗髮精、潤髮乳、乳液、牙膏,數一數到底有多少數量,然後記下這些庫存。開始限制消費後,你可能就不方便買這些東西了,至少要等到全部用完才能買,所以一定要搞清楚這些東西的數量。


3. 列出三種清單

完成上述兩個步驟後,你應該發現家裡很多東西已經夠了,不用再買。有些東西是消耗品,在消費限制期間仍然需要。這時候可以寫出三種不同的清單來執行你的計劃。

• 必需品

這些東西是生活必需品,設定上用完了就可以去買。

最簡單的方法是,在家裡逛一圈,看看各個空間裡每天會用到的東西有哪些。一般來說可能就是食品、雜貨和衛浴用品等等。


• 非必需品

這類東西就要限制自己不能購買,因為對你來說可有可無,沒有這些東西你也可以過生活,最常出現就是各種生活小物、零食、飲料;很多東西能數位化,就盡量數位化,像是書、筆記、雜誌等等,這些東西其實也很佔空間,就像看書,如果你改成看電子書,基本上就不太佔空間。

不過像我個人看書還是喜歡看實體書,會比較有翻閱的手感,所以我也會跑圖書館去借書,真的借不到就看Hyread電子書。


• 可以購買項目

你可能需要規劃一下,在不消費期間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或是情況需要增加的項目。例如,出去吃飯、和朋友慶生等。作者允許自己花這些錢,因為這是人生體驗。我們是要過生活,而不是去山上靈修。

這樣,你就可以更有計劃地進行一年的不消費實驗,並從中學習到如何簡化生活、控制慾望,找到真正讓自己快樂和滿足的事物。



4.取消訂閱商店優惠通知

「眼不見為淨才是上策!」

當你搞清楚哪些物品必須等到全部用完才能再買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克制個人血拚購買的慾望,就從取消訂閱商店優惠通知做起吧,不要在社群媒體上繼續追蹤以前經常消費的店家,特價通知、電子報通通取消,反正眼不見為淨,這樣你就不會被特價、免運、折扣所誘惑,這樣就能愈快達到目標!

5.設定消費限制的存款帳戶

你可以開個存款帳戶,或是將平時較少用到的帳戶,當作限制消費期間的專屬帳戶,每個月存入的金額隨意。

凱特的作法是固定每個月會存入100元美金,將每次克制血拚購買慾望省下來的錢存進這個帳戶,也可以將變賣多餘物品所得存入該帳戶,都是不錯的做法。

此外她在錢包裡的每張信用卡附近,貼上一張小便條紙,寫上…

•我真的有需要這個?

•這是屬於可以購買的項目?

隨時提醒自己在限制消費期間要克制血拚購買慾望,避免衝動、以免後悔。

6、公開宣傳

在你行動之前,先讓家人、朋友們都知道自己正在「不消費生活」,主要目的在於一旦有「衝動性購買」行為出現時,就會有人出來阻止你亂花錢買東西。

凱特說,知道的人愈多,就愈能堅持下去,「畢竟你不僅只對自己信守承諾,也要給在一旁為你加油的人一個交代!」



總結:少即是多

其實我自己原本生活也是一團亂,很能體會 凱特所說的「擁有越少,心靈越富足」的感覺,現在物慾變得很低,平時也懶的上餐廳外食,想吃什麼就自己煮,也比較健康。

最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方法,除了斷捨離之外,我主要是靠記帳、編預算去運作,錢只會留給必需品,以及預算中有編列的計劃。

就像我現在用的手機還是iphone XR,每次看到蘋果發表新機,還是會手賤想換手機,但是年初就沒有編列這個預算,想想手機還能用,沒事換手機要幹嘛!

換了好像也沒有提升生產力,只是想要酷炫新功能罷了。

最終我自己是還蠻想測試看看「能不能精簡我所有的必需品,放到一個行李箱內」,然後就用這個行李箱的物品過生活,當然精簡歸精簡,我也不打算要犧牲生活品質,只是想試試人需要的東西到底有多少。

不過還蠻推薦大家可以嘗試看看「不消費生活」,先從斷捨離開始,之後再限制自己的消費,最後你一定會發現「原來我需要的東西真少!!!」


_

🁢 博客來商城:https://reurl.cc/EjDxOv

(您的購物回饋金將捐至展臂閱讀協會,就讓閱讀不僅幫助自己也能幫助他人,社會需要更多正向的力量。每季會將捐款金額公布在臉書、公益網站上)

_

🁢 閱讀全文:https://hamr-lab.com/the-year-of-less/

🁢 訂閱電子報:https://hamr-lab.com

🁢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hamr.lab

🁢 推特:https://twitter.com/hamrlab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hamr.lab/

🁢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email protected]

🁢 請我喝杯咖啡:

https://www.buymeacoffee.com/hamr.lab

_

🁢 十分鐘教你如何建立新目標

模板「免費下載」

https://subscribepage.io/Rgcgnz

每個人都會有許多難題,「閱讀」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你的答案也許已經被某人寫在書裡了,唯有閱讀能解決你的問題,擴展個人的視野,希望遇到瓶頸的你,在這裡能聽到你需要的一本好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不消費的一年這本書是由遠流出版社所出版,內容是一位美國的小資女 Cait Flanders,透過部落格紀錄他的消費與心態轉變的過程,戰勝衝動購物,讓儲蓄率提升到31%的轉變。 我們常在說投資理財,其實相當多人沒有意識到,理財與投資是兩件事情,理財是把你的錢管好,做有效的運用,投資是把錢變得更有價值,兩者相輔相成
Thumbnail
avatar
雨果的理財生活觀
2023-08-24
不消費的一年-第一個月有鑑於越來越高漲的購物欲,5月開始執行不消費的一年。 目前把訂閱能取消的都取消,IG,TW都刪除,目前只剩FB。 YTB跟FB在考慮刪除中,無法克制慾望,就降低看到廣告的機會! 跟4月超支比,5月目前開銷在合理範圍! 目前給自己的飲料扣打是和公司才能訂,不能自己跑去買,所以也不需要添購新的環保杯(舊
avatar
不會寫作的貓
2023-06-04
不消費的一年|在放棄後,才真的做到了2019年9月,閱讀完《不消費的一年》、《斷捨離》,那年也看了Netflix的紀錄片《極簡主義》,起心動念決定來實驗台灣版的「不消費的一年」,這是我的第一篇文章《不消費的一年,在台灣做得到嗎?》。分享一下我的心路歷程! 只擁有『足夠』的衣物是我的嚮往,但做跟想完全是兩回事。 開始跟放棄都是如此容易
Thumbnail
avatar
我是凱莉
2021-05-08
不消費的一年   在茫茫書海中,偏偏只有這本書雀屏中選,入了你的眼,進了你的心,改變了妳的思想--真真不可思議!  
Thumbnail
avatar
羅曼曼
2021-04-10
不消費的一年|找出自己的平衡感分享_ 我發現執行不消費的一年,最難的應該是要在三個月後依然記得跟自己的約定,但如果約定漸漸鬆綁,如我之前分享過的其實在某些時候還是會有購物需求,但只要不違背自己的大原則,我認爲都是可以接受的。 檢視了一下從2019年底的計畫至今的成果:(約六個月) 1. 買了一個工作用的拍攝腳架 2. 主力消費
Thumbnail
avatar
我是凱莉
2020-05-08
不消費的一年|1111真的很難熬一直遲遲不敢寫這篇,因為其實自己有破戒,不知道怎麼解,但我還是把這3.5個月的不消費的一年心情記錄下來。 這個三個月有發生的消費大概是 1. 買了畫畫的用具 2. 做了一些維修手機的花費 3. 1111破戒買了熬湯的WMF快力鍋 4. 因為襪子丟了幾雙,買了MUJI的幾雙襪子 5. 買了IKEA一
Thumbnail
avatar
我是凱莉
2020-01-23
不消費的一年:第二個月(2019/12) 存下:18.5% 自己做三餐次數:42 這個月出差次數比較多,所以在家做三餐的時間少一些,不過還是有超過預設目標40次。 上個月抽中了我最愛的日本樂團的演唱會門票,順便一起買了機票(3月就要去啦~),2項花費約15000,是這個月主要的大筆支出,另外有一些費用在保養品上。 這三個月來皮膚狀況不太穩
avatar
Wilma
2020-01-01
不消費的一年:第一個月(2019/11) 存下:12% 自己做三餐次數:44 購買物品:背包 在這個月裡,我定下一個規定:自己做三餐,次數總共要大於40次。 其實這樣並沒有特別省錢,尤其是台灣早餐真的很便宜、選擇也多,不過倒是讓我因此培養另一個習慣:在家吃早餐的時候,看一場約10分鐘的TED演講。 以前我沒有在看TED,會這麼做也是臨
Thumbnail
avatar
Wilma
2019-11-30
不消費的一年:關於我的興趣到目前為止,我的興趣有:搖滾樂、電影、看書、旅行、運動、畫畫。 每一項興趣其實都花我滿多錢的,所以寫下來看看有甚麼地方是可以省下來的。 對於搖滾樂,我過去的花錢方式是買CD、買周邊商品(我有好幾件樂團T...)、看演唱會、參加音樂祭等等。不只是台灣各種大大小小的演唱會和音樂祭,我還去了日本兩大音樂祭
Thumbnail
avatar
Wilma
201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