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為何要追求月月領息?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我有看到越來越多人討論如何用季配息的ETF搭配月月領息的方式,甚至現在還要推出月月配息的ETF(00929),針對這點我有些想法,可能會得罪一些人,我先說抱歉。

為何會想要月月領息?

我猜可能原因是習慣了領月薪,月月領息就好像每個月都還有一筆薪資收入,不用工作還有月薪可以領,真的是一項不錯的被動收入。
還有定期定額投資也是月月扣款,為什麼?應該是因為薪資也是月領的關係吧,所以每個月的收入直接拿出一部分來做固定投資,而月月領息好像就也可以月月扣款再投入。
若講到定期定額,大部分人直覺就是每個月固定扣款投資,現在投資平台的扣款時間頗有彈性,為必要固定每個月的某幾天固定扣款,定期定額為何不能是週週扣或季季扣呢?
定期定額投資的頻率設定在每個月並沒有特別意義,也不會因為這樣就獲利比較好,或成本可以攤的更漂亮,應該就只是一個以每個月領薪來當作投資頻率的方式而已。
如果每個月能存下來的錢不多,或是業務性質的收入不穩定,無法確保每個月都能自動扣款投入多少錢,那就好好存個三個月,看存下多少就手動買進多少,每一季固定投資也是一種定期,至於有沒有定額根本不重要。
同樣的,配息也是,為什麼需要跟薪資一樣月月領呢?難道一季領一次配息,就沒有辦法好好分配成3個月的生活費嗎?
我相信沒有多少人,每個月的生活費會很固定的在某個金額,某個月會來一筆年繳的保險費,有房子的有房屋稅與地價稅,有車子的會有燃料稅與牌照稅,其實一季領一次配息,然後分配3個月的花費,彈性可以更大。
令我不解的是追求每個月都能配息的ETF組合,如果是債券型ETF因為風險與殖利率很清楚,透過購買不同配息月份的標的,但同樣性質的債券,組成月月領息的方式尚能理解。
但股票型ETF通常是會有不同的選股邏輯,其配息高低與績效表現也會滿不一樣,選擇要投資的ETF時,應該是以其選股邏輯合乎你的需求為優先標準,怎麼會是以配息月份來當選擇標準呢?
如果為了能月月領息,依照除息月份,「1、4、7、10月份」、「2、5、8、11月份」和「3、6、9、12月份」分成三組,硬去組合出一組00717美國特別股、00878永續高股息與00713高息低波ETF,除了後兩檔高股息ETF還算合理,但配一檔美國特別股的用意是?投資人真的有搞懂特別股是做甚麼的嗎?
近期又將要推出一檔00929台灣科技優息ETF,採用每個月配息來滿足投資人的追求,其成分股全部都是電子科技類股,主打從科技股裡挑選出高股息的ETF,投資人選這檔ETF時,為的是要買科技股、買高配息、還是買月月配息呢?
我告訴你為什麼00929不適合長期持有
(訂閱閱讀內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41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雨果生活理財經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本專欄會分享生活中投資理財的相關話題,包含理財觀念、退休金準備、保險、儲蓄等理財話題探討,協助建立日常生活中清晰的理財價值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之前有看過一個說法,執行存股的時候,投資人該在意的是手上的持股數是否增加,而非手上持股的股價,我對於這說法認同一半。 確實,對於許多所謂的存股族來說,心不定的人,看到股價下跌,就會擔心該不該賣,該不該繼續抱住持股,於是有人出來心戰喊話,價格越低就可以買到更便宜價位,定期定額可以買到更多的股數,不要在
近幾年的房價飆漲速度之快,令許多人必須要申請30年甚至40年的房貸才有辦法購買房子,但想到要揹著30年~40年的房貸,就讓許多人裹足不前,許多人抱怨,房子買下去,可能到退休時都還還不清房貸,一輩子就要當房奴了。 我能理解每個月都要還貸款的壓力,這房貸一揹就是30年以上,確實令人感到不舒服,有一種
兩週前,我寫了一篇「年花費50萬,準備1000萬的退休金夠嗎?」的文章,主要重點是表達,如果考慮通貨膨脹,要維持每年50萬的消費力,實際需要準備的退休金應該是多少錢,那時計算出來的金額是1667萬(考慮2%通膨)與2500萬(考慮3%通膨)。 有些網友反映,我的計算方法是本金價值/消費力不減損的方式
最近常看到有人在結算今年上半年的投資績效數字,然後賣出的持股是獲利還是虧損,跟大盤相比是超前還是落後。這進一步又衍伸出另一個問題,我在計算績效時,我賣出的部分持股,該是以過去持股的買進價為成本,還是以目前手上的持股均價當作成本。 舉例來說,假設手上有3張在不同時期買進的持股,依序買進價分別是120元
我看到很多計算退休金的例子,都拿1000萬當作標準,以5%現金股息為標準,年領50萬現金當作退休金為目標。我常常說這個金額是不夠的,必須要考慮通貨膨脹,到多年後退休時,實際需要的金額會更高。 即使是現在就擁有1000萬退休,每年都可以穩定的領到50萬的現金股利,這個金額還是不夠的,因為通貨膨脹不只是
有網友問到,如果台股大盤一年內有機會跌回8000點,用400萬買0050的報酬,會不會比買房子好?考量到房子有5倍槓桿的獲利能力,在5年內的漲幅,哪個會比較多? 這真的是一個滿難的問題,畢竟我不是算命師,也不會看星星算紫微斗數,家裡也沒有養白文鳥,對於一年內台股大盤能不能跌破實在是猜不到,更別說要看
之前有看過一個說法,執行存股的時候,投資人該在意的是手上的持股數是否增加,而非手上持股的股價,我對於這說法認同一半。 確實,對於許多所謂的存股族來說,心不定的人,看到股價下跌,就會擔心該不該賣,該不該繼續抱住持股,於是有人出來心戰喊話,價格越低就可以買到更便宜價位,定期定額可以買到更多的股數,不要在
近幾年的房價飆漲速度之快,令許多人必須要申請30年甚至40年的房貸才有辦法購買房子,但想到要揹著30年~40年的房貸,就讓許多人裹足不前,許多人抱怨,房子買下去,可能到退休時都還還不清房貸,一輩子就要當房奴了。 我能理解每個月都要還貸款的壓力,這房貸一揹就是30年以上,確實令人感到不舒服,有一種
兩週前,我寫了一篇「年花費50萬,準備1000萬的退休金夠嗎?」的文章,主要重點是表達,如果考慮通貨膨脹,要維持每年50萬的消費力,實際需要準備的退休金應該是多少錢,那時計算出來的金額是1667萬(考慮2%通膨)與2500萬(考慮3%通膨)。 有些網友反映,我的計算方法是本金價值/消費力不減損的方式
最近常看到有人在結算今年上半年的投資績效數字,然後賣出的持股是獲利還是虧損,跟大盤相比是超前還是落後。這進一步又衍伸出另一個問題,我在計算績效時,我賣出的部分持股,該是以過去持股的買進價為成本,還是以目前手上的持股均價當作成本。 舉例來說,假設手上有3張在不同時期買進的持股,依序買進價分別是120元
我看到很多計算退休金的例子,都拿1000萬當作標準,以5%現金股息為標準,年領50萬現金當作退休金為目標。我常常說這個金額是不夠的,必須要考慮通貨膨脹,到多年後退休時,實際需要的金額會更高。 即使是現在就擁有1000萬退休,每年都可以穩定的領到50萬的現金股利,這個金額還是不夠的,因為通貨膨脹不只是
有網友問到,如果台股大盤一年內有機會跌回8000點,用400萬買0050的報酬,會不會比買房子好?考量到房子有5倍槓桿的獲利能力,在5年內的漲幅,哪個會比較多? 這真的是一個滿難的問題,畢竟我不是算命師,也不會看星星算紫微斗數,家裡也沒有養白文鳥,對於一年內台股大盤能不能跌破實在是猜不到,更別說要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投資0050時,大家常採用定期定額法來投資,定期的意思就是因為我們無法預測何時是高點何時是低點,所以就固定時間買進,例如每個月的第一天買進,至於定額就是每次買固定的金額,例如每次買10000元,定額的話可以讓我們在股價高時買到少一點數量,股價低時買到多一點數量,這樣一來理論上你的買
Thumbnail
近來高股息ETF如火如荼的上架吸取龐大資金,三天破千億的00940便是其一,大家似乎對證券市場起了好大興趣,是為了每個月賺取現金流? 變相給自己加薪?為了讓自己規劃的退休金屌打勞保的退休基金?對證券市場投資策略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本文分享的觀點和建議。
Thumbnail
  00939的DM中有提到,月配息機制、方便投資人資金運用管理。月底領息是一種彈性,投資人可以自行找別檔月配ETF配成雙週配。有朋友提到月底領息,領的是上個月的息,領的人還很開心,到底有什麼爽的?月底領息是朝三暮四嗎?大家覺得呢?   大綱: 1.篩選研究 2.指數的設計目的
現在新推出的高股息ETF如果沒有月月配,可能已經無法吸引投資人了。就算老牌的高股息ETF也不得不至少做到季配,我想未來也不可能有年配的產品了。月月配是對投資人最好的方式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投資0050時,大家常採用定期定額法來投資,但其實還有所謂的定期定值法,那到底該選擇定期定額還是定期定值呢?又或者這兩種方法各有什麼優缺點?我會分享這兩種方法分別投資0050的結果。 首先定期的意思就是因為我們無法預測何時是高點何時是低點,所以就固定時間買進,例如每個月的第一
Thumbnail
ETF眼花撩亂的時代,不少投資人被日新月異的月月配息ETF給吸引 除了原本的00929,00939及00940也即將掛牌上市 身邊的親朋好友也不斷問著該選擇哪一檔月月配ETF 選擇這類型的產品雖然每個月都能領到錢,但其實並不利於長期投資 如果是本金不大的小資族,領到不多的股息,又被分成12次
Thumbnail
自從第一檔月月配ETF00929推出得到許多投資人的喜愛後 下個月又有新的月月配ETF00939、00940準備陸續登場 如果持有這三檔竟然可以打造出周周配領息 每周領息聽起來好像很棒 但是越頻繁領到錢就等於有賺錢嗎 台灣人真的非常熱愛高股息的產品 只要ETF中帶有高股息、高利等字眼,都
Thumbnail
通膨每年遞增而薪水停滯,投資變成重要課題。趁年輕提早投資,享受豐厚果實。存股像種樹,需細心呵護灌溉。定期定額如澆水,適時修補保護資產。分享2021至2024定期定額統一基金績效,相信臺灣科技實力。一起種植能蔽蔭生活的資產大樹!
社群上有朋友討論到一件事情,說這個零股息啊淨值下降等於是股價下跌。有人說填息才等於賺錢,但填息等於上漲,理論上不配息,同樣上漲的幅度能賺比較多。領息要等股票上漲,不就代表說買賣的主控權不在自己身上嗎?因此有人說領息,後面要把利息再買回來才行(再投入),就是再投入才會有複利的效果。   可是如果你
不管什麼時候,總是有人問我「現在還能買嗎?」尤其是股市大漲之後,很多人低點沒買,就開始著急,然後就會問我這個問題。其實我最難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投資0050時,大家常採用定期定額法來投資,定期的意思就是因為我們無法預測何時是高點何時是低點,所以就固定時間買進,例如每個月的第一天買進,至於定額就是每次買固定的金額,例如每次買10000元,定額的話可以讓我們在股價高時買到少一點數量,股價低時買到多一點數量,這樣一來理論上你的買
Thumbnail
近來高股息ETF如火如荼的上架吸取龐大資金,三天破千億的00940便是其一,大家似乎對證券市場起了好大興趣,是為了每個月賺取現金流? 變相給自己加薪?為了讓自己規劃的退休金屌打勞保的退休基金?對證券市場投資策略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本文分享的觀點和建議。
Thumbnail
  00939的DM中有提到,月配息機制、方便投資人資金運用管理。月底領息是一種彈性,投資人可以自行找別檔月配ETF配成雙週配。有朋友提到月底領息,領的是上個月的息,領的人還很開心,到底有什麼爽的?月底領息是朝三暮四嗎?大家覺得呢?   大綱: 1.篩選研究 2.指數的設計目的
現在新推出的高股息ETF如果沒有月月配,可能已經無法吸引投資人了。就算老牌的高股息ETF也不得不至少做到季配,我想未來也不可能有年配的產品了。月月配是對投資人最好的方式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投資0050時,大家常採用定期定額法來投資,但其實還有所謂的定期定值法,那到底該選擇定期定額還是定期定值呢?又或者這兩種方法各有什麼優缺點?我會分享這兩種方法分別投資0050的結果。 首先定期的意思就是因為我們無法預測何時是高點何時是低點,所以就固定時間買進,例如每個月的第一
Thumbnail
ETF眼花撩亂的時代,不少投資人被日新月異的月月配息ETF給吸引 除了原本的00929,00939及00940也即將掛牌上市 身邊的親朋好友也不斷問著該選擇哪一檔月月配ETF 選擇這類型的產品雖然每個月都能領到錢,但其實並不利於長期投資 如果是本金不大的小資族,領到不多的股息,又被分成12次
Thumbnail
自從第一檔月月配ETF00929推出得到許多投資人的喜愛後 下個月又有新的月月配ETF00939、00940準備陸續登場 如果持有這三檔竟然可以打造出周周配領息 每周領息聽起來好像很棒 但是越頻繁領到錢就等於有賺錢嗎 台灣人真的非常熱愛高股息的產品 只要ETF中帶有高股息、高利等字眼,都
Thumbnail
通膨每年遞增而薪水停滯,投資變成重要課題。趁年輕提早投資,享受豐厚果實。存股像種樹,需細心呵護灌溉。定期定額如澆水,適時修補保護資產。分享2021至2024定期定額統一基金績效,相信臺灣科技實力。一起種植能蔽蔭生活的資產大樹!
社群上有朋友討論到一件事情,說這個零股息啊淨值下降等於是股價下跌。有人說填息才等於賺錢,但填息等於上漲,理論上不配息,同樣上漲的幅度能賺比較多。領息要等股票上漲,不就代表說買賣的主控權不在自己身上嗎?因此有人說領息,後面要把利息再買回來才行(再投入),就是再投入才會有複利的效果。   可是如果你
不管什麼時候,總是有人問我「現在還能買嗎?」尤其是股市大漲之後,很多人低點沒買,就開始著急,然後就會問我這個問題。其實我最難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