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30|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出生入死  文/傅佩榮

    老子說:「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五十章)
    我們常以「出生入死」描寫一個人的勇敢,好像他無懼於死亡的威脅。但是,老子的意思並非如此。他只是描寫一個簡單的事實:人是從生命出發,走入死亡的。
    接著,屬於長壽的占十分之三;屬於短命的占十分之三;想要照顧生命卻往往走向死亡的,也占十分之三。這第三種情況是怎麼回事呢?因為照顧生命太過度了。想要刻意養生,結果養得太好,反而患了今日所謂的「富貴病」,結果也提早結束了一生。
    人的長壽與短命有其命定的因素,像顏淵既有德行又有學問,卻只得年四十歲。孔子就說他「不幸短命死矣」。這種不幸是無可奈何的,因為「死生有命」。又如原埌,雖然活得很久,卻因為一生未能進德修業,而被孔子評為「老而不死是為賊」,「賊」是指傷害了做人的正當道理。
    老子所要批評的是當時的富貴人家,想盡辦法要活得長久,浪費了不少資源,最後依然無法如願。由此可知,順其自然是需要某種智慧與修行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