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EP64《如何避免氣候災難》第九章、第十章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大家好,歡迎回到Together一起讀,我是Paula.
各位有感受到氣候變遷嗎?除了世界各地頻傳的極端氣候跟災情以外,我自己也有體悟。我的家鄉是霧峰,聽地名就是一個被霧環繞的山區,記得國小時,冬天的早上起床是最痛苦的(好像現在也很痛苦),小時候的記憶最清楚,當時清晨真的好冷,準備出門上課時,平地就都有霧氣環繞,甚至有時候伸手不見五指;現在長大了,已經再沒有這樣的場景,只是25年時間,所以各位知道我實際年齡了。時間拉回現在,搬到柬埔寨將近兩年的時間,僅僅這麼短的時間,也能感受到氣候變化。我是在2021年搬到柬埔寨,這裡的氣候僅分乾季跟雨季,而雨季是每年5月到10月,基本上11月開始都沒有再下雨了!所以11月也有個很重要的節日,叫做送水節。記得前年剛來時,我可以感受明顯的乾季、雨季區隔,但就在去年年底,已經11月底了,應該沒有下雨的柬埔寨卻常常在下雨。有時清晨氣溫太低,我外出去騎腳踏車都還要穿厚外套,到湄公河邊時,那風大到我覺得都馬上要有偏頭痛了!
一起讀氣候變遷,就要提到去年,2022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又稱為COP27. 我對這名稱很好奇,因此查詢代表的意思。COP是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的縮寫,中文是指締約方大會。有兩大重點之重點:第一,依照2015年各國簽署《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目標是在2030 年碳排放減半,最重要的目標是在本世紀末前,致力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內,至少在攝氏2度內。從而控制升溫幅度至 1.5 度,而實際全球於世紀末氣溫升幅勢達 2.4°C ,只計算現行政策的話更高達 2.7°C ,更不用談將控制升幅於 1.5°C 水平。第二:主要針對已發展國家兌現每年提供 1,000 億美元氣候資金的承諾,以及如何支援落後國家的氣候資金。我在網路上找到一個重點整理,主要是以台灣為出發點的報導,有興趣的聽眾可以點擊了解更多。
好囉!進入本書的跟比爾蓋茲一起讀《如何避免氣候災難》,現在大家都知道510這數字代表什麼意思?還記得嗎?複習一下,510代表「一年有510億溫室氣體噸數」,聽完前面一起讀後,了解在人類活動中,各項目佔的比例,我們可以得知從何著手,跟每一個人站在不同的高度和職務,可以如何盡自己的力量,為環境、為地球做自己能力可及的改變。報告數據一回事,回歸現實面,全球暖化已經不是在於避免,而是確確實實發生在我們目前生活中的進行式,那接下來我們該如何適應這暖化的世界呢?
簡單歸納出四大主軸,其實也不是很簡單,預警:前方資訊爆量唷!
- 城市需要改變成長的方式。最常聽到的就是海平面上升,許多城市及島嶼都將在未來10年消失,既然我們已經知道,我們應該現在就採取行動。城市規劃者需要以最新氣候風險資料,預測氣候變遷影響的電腦模型趨勢,評估是否要建造或加長海堤,避免遭受猛烈的風暴傷害,或要強化排水系統,提升碼頭高度。除此之外,還有基礎設施,夏天炎熱的氣溫,相較於現在每個人都自己在家吹冷氣,是否可以考慮建立避暑中心,這樣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 加強自然防禦機制。很難過的一個數據顯示,僅僅在2018年,就有將近900萬英畝的原始森林遭毀,氣溫在未來可能無法避免的將上升2°C,世界上大部分珊瑚礁都會面臨死亡,以後我們去浮潛或深潛就看不到美麗的珊瑚礁跟Nemo了。因此我們到復育生態系統,例如墨西哥設法保護境內三分之一的河流流域,可以保存4,500萬人口的水源。還有一個容易取得的成果就是紅樹林,紅樹林能減少爆潮,防止沿海洪澇,保護魚類棲地,樹木還能改善水質,是一項很棒的投資。我們是不是應該擴大台北紅樹林的面積,台灣為世界也為自己,盡世界公民義務。
- 飲用水的供不應求。水資源是相當重要的一項任務,有科學家實驗3天不喝水,臉色會變得緊繃蒼白,聽到這裡,馬上起身倒一杯水,提醒自己多幸福,可以隨手可得乾淨的飲水資源。因為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現在的科技可以濾掉海水的鹽分,製成飲用水,但這個過程需要大量能源,反而造成另外一個問題。比爾蓋茲提到一個絕妙技術是從空氣中取水,基本上是太陽能發動的除濕機,具有先進的過濾系統,所以你不會喝進空氣中的汙染,但價格要數千美金,這不是一般中產階級可以負擔的,更不用說世界上實際遭受水資源匱乏的貧窮國家的人。所以在技術變的平價前,需要像前面一點提到的墨西哥,採取行動保護飲水資源。
- 資助氣候調適計畫,需要籌措全新財源,指的是公共資金如何吸引民間投資贊助相關計畫。我們說點實際數據,這樣才知道要花多少錢?就以五個關鍵領域舉例:建立早期預警系統、建設抵抗氣候災難的基礎設施、提高作物產量、管理水資源和保護紅樹林,從2020到2030的10年期間,投資8兆美元,預估有望帶來7兆美元的收益,每年是7千億美元,相當是全球GDP的0.2%,投資報酬率將近4倍。人們願意為了10年後的未來,現在花1.8兆美元嗎?而且還不是實際白花花的銀子入口袋,多數人都只專注短期獲利,期待當下可以享受的。但用另一個角度,或許人類做了這些後,我們可以避免戰爭、極端氣候的乾旱、洪澇、颶風等,還有糧食危機。這些值得我們深思。
在對付全球暖化計畫中,政府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接下來就是「第十章,為什麼政策很重要?」這裡的政策其實是相當概括的名詞,涵蓋政府方向性政策方案,設立獎勵政策、還可以是設立相關機構管控能源…等。我其實很想相信人性本善,但常常生活中都會有一些反例,並非全部,但不可否認的有部分比例的人類還是會因為自我利益,而做出傷害社會、環境和地球的事。這時政府的政策就是扮演預防的角色。總說事情總是一體兩面,政府的政策也能同時扮演鼓舞的啦啦隊,提供一些利基點,讓更多人的有驅動力做對減碳有助益的事。例如:新型電池之類的創新突破本身,因為政府將稅金花在研究上,並有政策著重於把研究從實驗室推向市場,加上法規創造市場、幫助開發普及,就可以加快創新。除此之外,政策還能帶來的優點有:電氣化、能源安全,及經濟復甦。比爾蓋茲一直強調政府應該在干預更多,現在做得還遠遠不夠,他一再主張將綠色溢價降為零。
我相信正向有效的實例可以讓人們更有信心,因此我藉由本書舉的成功政策案例,可以聽聽其他國家都做了什麼,而反思我們還沒有做什麼。第一個針對太陽能板,德國提供了低利貸款來安裝太陽能板;美國為國內五大太陽能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最後,中國尋找妙方來壓低太陽能板價格。透過以上創新,自2009年以來,太陽能發電的價格已下降了90%.
另外風力發電,風力裝置平均每年成長20%,如今已占全球約5%的電力,為什麼成長的速度這麼快呢?因為政策上鼓勵跟驅使下,成本愈來愈低,甚至到最後中國都取消補貼,因為產生的電力與傳統能源的電力一樣便宜了。丹麥在1970年代石油危機中,政府都頒布一連串政策,促進風力發電的發展,減少石油進口;除此之外,丹麥政府也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再生能源的研發。約相同時間,美國、西班牙等國家都紛紛效仿。
以上太陽能發電及風力發電成功案例都有一個公式,那就是政策產生誘因,有了市場需求,就產生競爭供給,進而促使技術進步,新產品一再推出市場,接著成本就接著下降。所以比爾蓋茲也強調:技術、政策、市場三個面向都要同時看重。另外,我看到的最關鍵一點就是成本,費用。
若一直有聽我們這節目的忠實聽眾會知道,我其實是一個非常喜歡旅遊的人,加上在海外工作,不管是去旅遊、去其他國家拜訪友人,或是回台灣見家人朋友,我很常需要買機票。自疫情緩和一些後,我記得我第一次開始飛是2022年4月的事,那時我使用app訂機票時,一路到最後一步驟付款時,會有一個選項,稱為綠能減碳,問我願不願意多付一點錢幫助減碳,金額可能約美金3元,這時就是考驗現實面的時候了!不使用塑膠袋、隨身攜帶環保筷這些都是不增加費用下,能力可及的環保減碳行為,那到最後付機票費用外,願意再多花3美金嗎?最後問各位也問我自己一個問題,若要你捐出年薪的5%幫助地球減碳,你願意嗎?拿出計算機算一下實際金額,然後想一想唷!
下一次將由Lewis與大家一起讀零排放的總體計畫,和你我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事,將這本書做總結,要記得收聽唷!
最後,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也請給我們五星好評且推薦給你身邊也喜歡閱讀的朋友,也歡迎留言寫下你對這集的想法與意見,祝大家有一個愉快、美好的一天,together一起讀,與你下次見。
要加入資訊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