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 也有不錯的 Power 工具(Power Query、Power Pivot、Power BI 等),這個也是 Excel 很不錯的數據分析工具,也是在 Google 試算表上缺少、相對不足的地方。另外,條件式格式、資料透視表(樞紐分析表)這兩個功能也是 Excel 做得比較好的地方。
協作與分享功能
Google 試算表的即時對話功能、即時協作功能明顯勝出!可以看到是哪個使用者、在編輯哪個儲存格也很方便,可以直覺操作。Google 試算表的分享功能也很便利,控制權限也很簡單。微軟好像也還在努力改善 OneDrive 的功能,讓 Excel 有更好的協作功能了。
但如果你的工作本身只需要一個人完成,那這個功能或許就沒那麼重要啦!
自動化與其他產品的串連
Google 試算表用的是 Google Apps Script(以下簡稱 GAS),跟 JavaScript 高度相似,而 Excel 是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以下簡稱 VBA)。
我覺得單看語言本身的話,或許學習 GAS 的發展性會比較好,不僅能夠輕易串連 Google 產品,熟悉 JavaScript 之後就可以再往上學習前端的技術(HTML、CSS 還有其他 JavaScript 的網頁技術),而 VBA 目前僅限於 Office 產品間的應用。
Google 試算表跟其他產品的串連也不錯!舉例來說,你可以很輕鬆地把 Google 表單的回應連結到 Google 試算表、用智慧型方塊連結雲端硬碟上的文件,跟 Zapier、CRM 軟體的串連也比 Excel 簡單,這點我個人覺得 Google 試算表比較好。
快捷鍵
Google 試算表的快捷鍵比較少,而 Excel 有很酷、很方便的快捷鍵。我猜這是因為 Google 試算表還是建立在瀏覽器的基礎上,而瀏覽器本身已經有一些快捷鍵了、會跟 Google 試算表有衝突,所以或許也因此限制住了 Google 試算表快捷鍵的應用。
圖表
Google 試算表跟 Excel 都可以做圖表,但是 Google 試算表的選項相對少,有些東西(像是甘特圖)需要自己手動製作,而 Excel 比較強大,提供的選項比較多。所以,我覺得 Google 試算表還沒完全跟上 Excel 的腳步。
對初學者而言,我該用哪個?Google 試算表還是 Excel?
我覺得這其實要回歸到你的工作需求。舉例來說:
你是一個人工作、還是需要跟很多人協作?
→ Excel 比較適合獨立作業的人,而 Google 試算表則適合多人協作的場合。
你或公司對 Google 的資安有疑慮嗎?
→ 有的話,就用 Excel。
你或公司需要大量、進階的資料分析、處理嗎?
→ 需要的話,就用 Excel。
你或公司有 Google 產品(Google 文件、Google 表單)需要跟試算表軟體串連嗎?
→ 有的話,就用 Google 試算表。
如果你沒有以上顧慮,或許先從 Google 試算表開始是不錯的選擇,因為:
Google 試算表的學習曲線比較平緩、介面相對容易操作。
可以先瞭解試算表軟體的基本觀念,知道什麼是欄、什麼是列、什麼是儲存格、什麼是函式。
免費,不需要先投入資金。
學到一定程度後再轉到 Excel 也不難上手。
我個人覺得,雖然 Excel 是業界標準、在就業市場裡是一個很泛用的工具,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那麼進階的功能。我在做顧問服務的時候,發現一些小規模的公司、個人用戶、Freelancer 都比較喜歡用 Google 試算表,因為能節省一點營運成本之外、Google 試算表的本身協作功能也不錯、又已經能符合大部分的工作需求,他們認為這些都勝過 Excel!
你做數據分析的時候,你用哪個?
我用 Google 試算表。
一部分是因為公司政策要求,另一部分是因為我的工作需求是這樣的:
需要和 Google 的其他產品串連(自動化產生 Google 文件報告、串連 Google 表單回應、自動產生信件並在 Gmail 寄出等)
要跟其他商業分析師的夥伴合作
主管偶爾也想自己挖數據出來看,做簡單的圖
所以不管怎麼想,以我的狀況來說還是用 Google 試算表比較方便!
在團隊創立初期,畢竟資料也不多,所以沒特別覺得只用 Google 試算表哪裡有問題,不過隨著資料越長越多、要交的報告越來越多元,當然也會有資料量過大、瀏覽器直接掛掉,或是想做的圖表做不出來、細微調整的部分太少的問題,後來就帶著其他商業分析師的夥伴,學了 SQL、Looker Studio,甚至有些人也自修用 R 跟 Python 學習製作圖表,也讓我們成功解決了 Google 試算表不足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