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 我要活下去:韓國MERS風暴裡的人們 살아야겠다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活了這麼久,從沒羨慕過別人,
但我最近誰都羨慕。
羨慕所有健康的人。』
我要活下去:韓國MERS風暴裡的人們 살아야겠다
作者: 金琸桓 김탁환
譯者: 胡椒筒
出版社:時報出版
讀墨AP連結:https://moo.im/a/ehAIOW
(本文寫於2020年)
當我們好好的去看待每個感染者的故事,而不再只看見感染數會如何?
這本書在臺灣是今年一月出版的,前陣子在圖書館看到進書便趁機借閱,今年的肺炎疫情演變到現況已經快年底了,仍然是影響全球的嚴重程度,再回頭來看這本書,真的有很多值得借鏡和討論的地方。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並未對書的內容作功課,只知道是一本討論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的書籍,從開始閱讀直到最後我才理解到,書裡面之所以可以有那麼多讓人覺得很貼近真實及引發情感共鳴的部分,正是因為韓國在2015年時曾經爆發嚴重的MERS疫情,而書中屬於小說的內容也是揉合了很多當年疫情下受害者的心聲。
「如果我們只安於這種卑怯的幸運,總有一天我們也會孤單的面對不幸。」
由於今年COVID-19在臺灣的狀態算是相對安定,感染的程度比起其他國家確實是較少的。也因此,在書中提到2015年在韓國MERS爆發的過程、後續政府因應方式以及罹患症狀後患者的就醫與人權讓我感到很震撼,尤其當觀者不再以數字去看見疫情的變化,而是看到數字下的人的故事,更會感受到社會在面對非常例的事件下,有很多人的需求是在過程中被漏接與忽視的。
「治療因感染MERS而受傷的心也同樣迫切。」
在書中詳細描寫了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不幸感染了MERS的主角群的故事,而這些故事也象徵著許多當年感染MERS的人的遭遇。除了身體症狀帶來的痛苦外,他們的人生也因為MERS有了很大幅度的傾斜。在不知道自己到底遭遇了甚麼的情況下就發病,伴隨而來的是成為大眾恐懼的對象,明明是受害者,卻還要面對不理解的民眾以加害者的角度審視。在治療過程中身體不適的程度令人感到害怕,有許多人是突然被丟進不斷在生與死的界線中來回奮鬥的情境之中,面對著巨大的災難後活下來的,是無法再像以前一樣的人生。罹患MERS而康復的人,大多數都要孤獨地承擔社會把他們視為潛在加害者的眼光,再也無法安睡、無法好好搭交通運輸工具以及電梯的呼吸後遺症、原本健壯的身體瞬間瘦弱到無法再回復、記憶損傷、無法再順利工作,得要面臨可能會因此再也找不到適當工作的困境、又得同時承擔心理的PTSD以及後續的痛苦。看著種種經歷,真的會覺得那樣的痛苦是很孤獨且無盡的。
「我被關在裡面,遊走在生死邊緣,世界仍照常運作。就算少了我一個,世界還是那麼平静!一個人關在病房裡,一個人痛苦,一個人死去!就算死了,留下的也不是我的名字,而是數字!政府編碼的數字,到底跟我有什麼關係呢?這跟關進監獄的囚犯編號有什麽差別?我没有犯罪啊!我不是囚犯啊!他們為什麼像對待犯人那樣對待病人?」
然而,在書中所側寫的,並沒有救贖。為了分化被僵化的制度所害的民眾,國家無視於受感染者與一般民眾間的對立,甚至會散播出賠償金的謠言,或以匿名的方式攻擊受害人。而受感染後的後遺症也不會有任何承擔,雖然受感染者身心支持的需求顯而易見,他們大多沒有足夠的資本來面對人生的傾斜。
其中,書中貫徹全篇的主要主角,同時罹患癌症的金石柱患者的故事,更是讓人看見在這樣的困境中,如何成為孤獨的特例。原本要去醫院安排癌症治療的石柱,只因待在醫院就感染了MERS。即使面對MERS,他與妻子映亞仍然沒有放棄希望,有著醫療知識與背景的兩人更是盡可能去了解如何在感染事件中穩定自己、與MERS抗爭。然而,癌症所需要的治療與MERS的治療是無法同時並進的,在感染了MERS之後,面對癌症的情境更是雪上加霜。這對年輕夫妻面對MERS與癌症的過程,讓人從書中看見很多政府及醫院不合時宜的制度,即使沒有放棄希望,也一直讓人經歷絕望。金石柱的的故事,也是韓國在2015年爆發MERS後,有陽性反應的最後一個MERS患者的故事。作者將代表患者的編碼回歸到一個人之上,著實讓人感受到每個罹患者的編碼下,都是一個個人的人生。直到最後發現這些經歷都是真人真事,真的是讓人覺得沉重。
「絕大多數受害者都不具專業醫學知識,很多人一輩子沒上過法庭,對法律知識也一無所知。
受害者的敘事也常在這裡失去方向,傾吐委屈的痊癒者和遺囑,記不清楚在隔離病房接受過怎樣的治療,病人的病情何時開始惡化或惡化的程度。他們只記得好好的一個人在短短十天、半個月内,不斷在死亡線上掙扎,過程卻說不清楚,這又讓他們陷入深深的絕望。」
金作家是十分關注韓國社會議題的作者,在本書中也略將世越號事件帶入寫作中,看見作者對於韓國的社會議題真得投注相當的關注及用心,也讓人很佩服他能夠以如此深入而試圖理解的角度,去看見這些受苦的人的故事。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讓我反省自己在面對疫情過程中的想法,有時候真的也會為之恐懼、也會隨之不安或憤怒。而這本書除了讓我著實看見這些人的痛苦之外,也讓我理解到忽略體貼、缺乏理解對於這些受苦的人來說,是另一種也讓人可能致死的傷害。是一本會想推薦的書籍。
『生與死不能交給運氣。只因自己没有感染,只因自己沒有搭乘那艘船,就覺得自己很「走運」的想法,未免太過淺薄且愚蠢。況且,不向陷入水深火熱的人伸出援手,反倒排斥他們,這絕非共同體的意義。』
(題外話:這本書的封面以太空人的圖案影射書中的防護衣的設計頗有巧思,想到石柱的兒子如何走過書中的最後一段,讓人覺得美麗但很也很淒涼。韓版的寫實設計風,則讓我更深刻感受到裡面所描寫的隔閡感。)
avatar-img
15會員
33內容數
忙裡偷閒寫下閱讀心得。為生活與閱讀留下一點足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寫寫閱讀 | Lu's Note 的其他內容
「莎士比亞的戲劇、莫札特的交響曲,當然還有梵谷的畫中,都有逆向的世界。 鮮花、星星和小鳥也一樣。 比方說,可以倒著朗讀《仲夏夜之夢》;用逆向播出的方式聽小鳥的啼叫。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能體會的驚奇。 也許就像是被眨眼隔絕,而無法看到的風景一樣。」
「每個人都拼了命保護自己應該保護的。 差別只是在命運的安排下,結果是否成為犯罪罷了。」
『「我要一個人活下去。」下定決心轉身飛離安全的保護籠已經過了十年了,可是我想要的,也許只是逃避吧? 逃離過去。 逃離我自己。 可是不管我走到哪裡,我都沒有辦法逃離我自己。』
「有人離開的時候,人們總是會問:『神為什麼會帶走他們?』 其實你可以問:『為什麼神會把這個人帶到我們身邊?』 我們做了什麼,可以享受這個人的愛,與這個人共度歡樂、美好的時光?」
「一般而言,被害人家屬都希望加害人誠心道歉,也想了解為何這種事會發生在自己家人身上。然而加害人及其家屬之間往往關係斷裂、無法溝通,自然難以完成被害人家屬的心願。」
「一個人要有多幸運,才能像諸位一樣,坐在舒服的位置上,認定這世界十分溫柔,而我們擁有絕對的權力,對罪犯殘忍?」
「莎士比亞的戲劇、莫札特的交響曲,當然還有梵谷的畫中,都有逆向的世界。 鮮花、星星和小鳥也一樣。 比方說,可以倒著朗讀《仲夏夜之夢》;用逆向播出的方式聽小鳥的啼叫。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能體會的驚奇。 也許就像是被眨眼隔絕,而無法看到的風景一樣。」
「每個人都拼了命保護自己應該保護的。 差別只是在命運的安排下,結果是否成為犯罪罷了。」
『「我要一個人活下去。」下定決心轉身飛離安全的保護籠已經過了十年了,可是我想要的,也許只是逃避吧? 逃離過去。 逃離我自己。 可是不管我走到哪裡,我都沒有辦法逃離我自己。』
「有人離開的時候,人們總是會問:『神為什麼會帶走他們?』 其實你可以問:『為什麼神會把這個人帶到我們身邊?』 我們做了什麼,可以享受這個人的愛,與這個人共度歡樂、美好的時光?」
「一般而言,被害人家屬都希望加害人誠心道歉,也想了解為何這種事會發生在自己家人身上。然而加害人及其家屬之間往往關係斷裂、無法溝通,自然難以完成被害人家屬的心願。」
「一個人要有多幸運,才能像諸位一樣,坐在舒服的位置上,認定這世界十分溫柔,而我們擁有絕對的權力,對罪犯殘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作者病後感觸,逐漸理解病友處境,主動積極爭取身心殘障福利,並分享自身自愈經驗;整個復元過程從緩慢到明顯進步再到幾近完全康復,感謝嘉義的生活環境;現在能開心上班,且對治療持正能量;對未來充滿希望,期待回饋社會、追求專長,成為超級巨星。
生與死,在這個時候,顯得特別的關鍵!生命很寶貴,每當到了這一刻,就要感謝那些為時間賽跑的醫護人員!
Thumbnail
在《疾病的隱域》裡,作者梅根·歐羅克以優美與誠實的口吻,描繪了自身罹患不知名疾病的生活樣貌,從她罹病中面臨生理與心理的折磨,以及和醫生、患者、研究人員和公共衛生專家展開對話,看見在疫後世界裡,病人與醫療機構該如何一同面對未知疾病,還有患者本身該如何與自身罹病的身體相處。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之前看到一句話,寫著「我沒希望你成才,而是希望你成人。」我很喜歡,忖度著能寫出這句話的人,應該也是有故事的人吧。 每個人的生命經驗都是特別的,換句話說,不是用金錢、身分地位或是健康與否就能衡量誰比較有價值。同樣的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就算生了一樣的病,每個人的病程都不盡相同。
Thumbnail
作者透過此書分享生命當中最重大的轉折:自身罹患淋巴癌的無措、治療、康復後的重生; 以及母親確診阿茲海默症的生疏、慌亂、家人間逐漸形成的默契 既是一場災難 也是審視人生的契機 這本書可貴的地方在於以病人視角描述所有心理、外在的感受 我們真的很難同理病人說不出口的掙扎與不適 除非自己落入相同的處境當中
Thumbnail
從大年初四,開始感覺身體怪怪的。病後對生命的不同感受與反思。文章描述美國故事《最後一片葉子》故事內容,並討論希望、挫折的轉化和創作。生命有限而想像與創作是無限的意義。
Thumbnail
上個月月中得了A型流感,一直以來對於流感無感的我,嚇著了! 這次中獎的難受程度完全不雅於COVID-19,睡睡睡睡睡,做啥事都提不起勁, 甚至到中後期還有點憂鬱的傾向,想者好像就這樣死去也無所謂。
Thumbnail
我怕別人會因為我的事情難過低落,怕影響他們的生活,但是人生中,好像就是有一些人、有一些事情,我們願意勇敢地去喜歡他們/它們,過程中的快樂和難過我們都願意一起接受,那份心甘情願是別人無從去干涉的。
Thumbnail
作者病後感觸,逐漸理解病友處境,主動積極爭取身心殘障福利,並分享自身自愈經驗;整個復元過程從緩慢到明顯進步再到幾近完全康復,感謝嘉義的生活環境;現在能開心上班,且對治療持正能量;對未來充滿希望,期待回饋社會、追求專長,成為超級巨星。
生與死,在這個時候,顯得特別的關鍵!生命很寶貴,每當到了這一刻,就要感謝那些為時間賽跑的醫護人員!
Thumbnail
在《疾病的隱域》裡,作者梅根·歐羅克以優美與誠實的口吻,描繪了自身罹患不知名疾病的生活樣貌,從她罹病中面臨生理與心理的折磨,以及和醫生、患者、研究人員和公共衛生專家展開對話,看見在疫後世界裡,病人與醫療機構該如何一同面對未知疾病,還有患者本身該如何與自身罹病的身體相處。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之前看到一句話,寫著「我沒希望你成才,而是希望你成人。」我很喜歡,忖度著能寫出這句話的人,應該也是有故事的人吧。 每個人的生命經驗都是特別的,換句話說,不是用金錢、身分地位或是健康與否就能衡量誰比較有價值。同樣的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就算生了一樣的病,每個人的病程都不盡相同。
Thumbnail
作者透過此書分享生命當中最重大的轉折:自身罹患淋巴癌的無措、治療、康復後的重生; 以及母親確診阿茲海默症的生疏、慌亂、家人間逐漸形成的默契 既是一場災難 也是審視人生的契機 這本書可貴的地方在於以病人視角描述所有心理、外在的感受 我們真的很難同理病人說不出口的掙扎與不適 除非自己落入相同的處境當中
Thumbnail
從大年初四,開始感覺身體怪怪的。病後對生命的不同感受與反思。文章描述美國故事《最後一片葉子》故事內容,並討論希望、挫折的轉化和創作。生命有限而想像與創作是無限的意義。
Thumbnail
上個月月中得了A型流感,一直以來對於流感無感的我,嚇著了! 這次中獎的難受程度完全不雅於COVID-19,睡睡睡睡睡,做啥事都提不起勁, 甚至到中後期還有點憂鬱的傾向,想者好像就這樣死去也無所謂。
Thumbnail
我怕別人會因為我的事情難過低落,怕影響他們的生活,但是人生中,好像就是有一些人、有一些事情,我們願意勇敢地去喜歡他們/它們,過程中的快樂和難過我們都願意一起接受,那份心甘情願是別人無從去干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