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痛苦,美麗,殘忍而溫柔的作品。
它把你引領到一片荒蕪,讓你破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獨與脆弱,然後放手,輕輕地和你述說悲傷的結局。
#劇透好劇透滿預警
#######---------------------------劇透拉線---------------------------#######
#本書包含童年創傷、自傷與性暴力描述,請謹慎服用
本書由兩段主軸貫穿——攜手在紐約闖蕩的四位摯友:威廉、麥坎、裘德與傑比,以及隨著裘德的過往慢慢地被揭露,生命的傷痛與治癒。
Torture Porn
如果有在混跡 AO3,那麼我可以直截了當地和你說,這是一本 Hurt and comfort 的作品。但最終,沒有人獲得了 comfort。
"Torture porn"、"Lifestyle porn"。如果去搜尋渺小一生的書評,不乏可以看到這樣的評論。我深愛這部作品,卻全然贊同著這樣看似負面的敘述。整部作品的核心昭然若揭——傷痛與折磨。為了讓人看見那些善良的光芒,作者選擇將角色推入了最黑暗的地方。裘德的創傷與優秀是如此極端,抽離故事後,你甚至可能感受到難以信服。但一旦開始閱讀,你卻又會不由自主地被深深吸入其中——因為即便那些情節是如此極端到近乎虛幻,那些痛苦卻又是那麼的真實而深刻。
整個故事如同有人懇切地告訴著你一件事物是如此的美好,當你在對方的反覆勸說下,終於,猶豫而帶著一絲期盼地,緩緩伸出了雙手——對方卻突然直接放手任它墜落,讓它在你面前碎為齎粉。
作者是殘忍的。這種殘忍不是在於她為裘德安排的過去,而是在於裘德怎樣一次又一次的在那些愛下慢慢復原,然後又再次被狠狠撕裂。她殘忍地讓一切看似慢慢好轉,說服著我們痛苦與黑暗都已停留在過去,迎接我們的只有明媚的未來。然後當我們終於開始相信這一切時,又毫無徵兆地撒手讓一切急轉直下,如此往復。
作者又是溫柔的。在文字中,你可以深深感受到生命的那種熱忱與愛。那些屬於人與人之間的、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細碎片刻的美好。你可以感受到那種羈絆、友情、親情甚至愛情,那些人生中的流水片刻,某一天下午陽光斜射入廚房那那種微不足道的寧靜與安祥。
正如同裘德在一些片段種反覆深覺自己的幸運,他可能不是全世界最慘的那個(這也從不該是個比賽),但痛苦與悲傷從來不會因此被免除。當你透過文字窺探他所在的那個暗無天日的黑洞,你感受到的是看不見盡頭的折磨,彷彿有甚麼在腦中大聲尖叫的那種痛。
作者在訪談說她希望 "create a character who never gets better",而她絕對完美地達成了這一點。這個故事中沒有英雄,更沒有英雄旅程——如果這是公路電影,主角最終帶著他的困境與悲傷,永遠地停留在了公路上。
尾聲
我沒想到我會這麼愛它的結尾。
在那些撕裂性的傷慟後,故事最終輕巧地落在了哈洛德的回憶——一段關於一切還看似正常、事物似乎還照常在運轉、大家各自扮演著自己的角色、裘德失去了一切,但他的生命還沒有落下最後的帷幕——的回憶:
——你們從屋頂跳下來?你們到底為什麼要做這種事? ——這是個很棒的故事。
(他說,甚至朝我咧嘴笑了。)
——我會告訴你的。 ——說吧。
然後,他說了。
然後,他說了。
走過 929 頁,最後這個段落在最後給我帶來了毫無預期的悲傷與平靜。
他說了。那些可怖可憎的噬人記憶,與那些美好溫暖的記憶同時存在。他無法回到或改變任何一段時光,但在記憶中——至少在哈洛德的記憶中,他最終定格在了那片美好。
即便結局如此悲傷,卻無法抹去過程中的那些愛與溫暖。在尾聲,對記憶中那些少數卻真切被擁有與享受過瞬間的一瞥,以一種心碎的方式為人帶來最後的安慰。
裘德與威廉談論《快樂年代》——一部關於一位傑出的舞者,是如何影響了舞界,最終罹患愛滋而去世——的段落,是我在整部作品中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段。
——他自由了;他有熱愛的工作;他指導年輕舞者,改變了整個巴雷舞團;他交出了幾件最棒的舞作。他那幾年跟愛人在一起,他經歷他年輕時可能從沒夢想過的種種。
——可是他病了
——當時還沒有,至少還沒發病。
——可是他快死了。
——啊,死。我們全都會死。他只是知道他的死亡會比他計畫地早一些。但那不代表那不是快樂年代,不是快樂的一生。
死亡在最後是如此的輕柔與不經意,或許愛與痛苦總是獨立,從來都無法互相抵消。
友情
在主線轉移到裘德之前,故事是沿著四人的友情展開的。看完了上部、查過結局後,我一度想要放棄閱讀,讓一切在我的記憶停留在一個還可以忍受的階段。
但過了幾天,我發現我不斷想起這部作品。我渴望知道他們的故事,他們每個人後來的故事。某個層面來說,是他們的友誼讓我撐下去讀完了整部作品。
我非常非常喜歡故事是怎樣一路跟著成長,隨著他們經歷他們的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
本作的文字繁瑣而細碎,幾乎沒有主線而漫無目的,久未接觸這類小說的我一開始有些不耐。但後來卻深深愛上這樣緩步和他們走過人生的感覺。我全然地享受著這樣的歡快。他們在這一生度過了一段快樂而有彼此相伴的時光。經過碎裂、復原以及離去,但過去的燦爛不曾被抹滅。
但正因為如此,這大概是我對這部作品唯一一點希望可以有改變的地方。隨著裘德主線的揭露,劇情的重心全然偏移到了他的故事(當然,沒有人忍心不去聆聽他的故事)。感覺四人的情誼在這樣的敘事下,逐漸形同裘德故事的附屬品。即便是四位主角之一,也有角色因此趨於扁平而工具性。
我很希望四人之間的關係可以有更多層次,關於四人各自的生活有更深入的描述。我當然很喜歡在與裘德相處時,另外三人所呈現出的那種全心全意的關懷與愛。但我也希望能夠不要只在那些痛苦的時刻看到這些美好,更希望可以看到這些痛苦以外他們的樣貌,關係與角色均是。
雖然目前這樣的安排正是作者的目的,但就私心會很希望看到更多的部分吧。
讀者總是貪心QQ
最後
這是一部,狀況不好真的不適合看的作品。
但如果身心狀態許可——或許有些深刻的感受,終究只能在這樣的痛苦中覓得。
雜記
1. 這本紅到我可以直接打這本書的 tag XDD (我就是書界 IE 2023 才在看)
2. 我對自己的軟弱有自知之明。先得知了結局後,我甚至無法照順序觀看。
下部我先去看了最終章,然後是親愛的同志,接下來是相等公理,最後才是快樂年代。自己的蒙太奇自己拼:))
3. 關於最終最終成為伴侶,一部分的我喜樂見聞,一部分卻又覺得,難道真的只有愛情才能夠寄託這樣強烈依附的情感嗎?好像是(靠
4. 前半段裘德反覆掩飾自己傷痛時,一開始覺得折騰,後來卻逐漸理解
有人希望,即便你看到我的破碎,還是一樣愛我;有人則渴望,你愛着並相信著我的毫無裂痕。後者固然是如此的不穩定而近乎病態,但人生短暫如斯,在沒有上帝視角確保角色純粹良善的狀況下,戲中人又要如何知道前者是真的存在的呢?前者難道不也是一種近乎超現實的幻想嗎?
5. 自己摸索出的最佳療法:看六人行XDDD
開看之後直接想起為何之前看得斷斷續續——大家都很可愛但你們可不可以不要再搞在一起了啦XDDDDDD我就是不想看談戀愛RRRR
6. 療法之二,寫了好多勵志話語夾在書裏面。
我最喜歡的是 "Das Leben ein Mittel der Erkenntnis"
來世間走一遭,目的或許就是體驗這些新的事物。有些情感或許痛苦,但也是體驗的一環吧 (by 足不出戶的社交絕緣阿宅)
7. 痛到邊寫同人文邊寫心得。原本還想著要看第二遍好好整理,真是 too young too naive。短期內大概是沒有勇氣再面對一次了
8. 同時間再看的另外一本是克里姆林宮的餐桌——一本透過食物串起的蘇聯時期歷史。看名稱大概就可以想像它是何等黑暗陰鬱的基調(但作者文筆超好)。
鏡像神經元偏發達的人真的是要慎選看書組合,把自己搞到虛幻與現實都無處可退,PTSD 到花了一兩個星期才有辦法重新看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