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五年前,剛鼓起勇氣離職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還記得五年前,剛鼓起勇氣離職
還記得五年前,剛鼓起勇氣離職,面對未知的不安,開始嘗試在自己的平台發表設計作品。
有一個僅僅只合作過一次的前輩,突然傳送訊息給我一些他單方面認為很好的建議,雙方的對話大概是這樣的:
……
「你的作品立體感不夠,可以先不要PO出來,你應該花點時間做出屬於自己的創作。」
「這個作品是我六年前的作品,主要是目前時間不夠我去做創作這件事,我只想先把作品PO上來,讓客戶看得到就好,之後我會嘗試看看你說的方式。」
於是,這位前輩繼續解釋創作的好處,傳了幾個範例作品,試圖想說服我接受他的看法。
而我過去一直都是用同樣的方式在兼職接案,在某外包網上我一直保持在前十,甚至前三名的瀏覽率,讓我有穩定的案源。離職後,就開始想著要脫離外包網上平台的限制與每月付費的制約,於是才起心動念在社群平台上嘗試發布作品。
當時的我,已經察覺到我與這位前輩價值觀上的差異了。我後來才知道,我做錯的事情就是「繼續與他對話」,我應該在察覺的當下,就接受他的想法,快速結束對話就好。就不會有後來一來一往的解釋當中,產生了一些爭執。

我當時想嘗試的是,先發布設計作品,再結合自己之前工作上行銷的專業,提供複合式的服務,並不是要純做設計而已。接下來也有打算開始投入廣告預算來找到需要做行銷設計的客戶。
而前輩在不知道我的背景下,繼續解釋:
「你的想法比較大眾化。你可以開始嘗試創作,默默散發自己的專業,不用設限自己該PO什麼文,這樣才有趣。」
「我只是想用我過往的行銷經驗來去推廣我的作品及服務,我沒有想往創作者的方向發展,我自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很有特色的設計師,但我對於行銷領域是比較有自信的。我可以利用實質的數據來驗證我所做的每篇貼文的成效,再來做改善,這是我想要的經營方式。」
「這只是在跟風,傻孩子。你看那些數據好看的公司,都是用廣告砸出來的,客戶也沒變多。這樣你的作品會得到真粉絲嗎?」
之後的對話裡,這位前輩繼續告訴我,他看過很多一樣的模式,想告訴我他的經驗,認為這麼做完全沒用。讓我有種不舒服的感覺。但在這段對話的最後,我們是和平結束的。

後來意外看到這位前輩在自己的社群平台上發布了一則意有所指,極其冷言酸語,明顯在批評我的貼文,內容寫得很偏頗。也因為他平時待人和善,朋友紛紛前來留言,幫忙批評謾罵。
我看到後先是非常震驚,我曾經很尊敬的前輩,竟然會做出如同小孩般的幼稚行徑,於是我直接在底下留言表明我的立場,認為這件事情不應該用這麼簡短的貼文來解釋發生的一切。並請求這位前輩把貼文撤下來,尊重彼此,公開澄清事實並道歉。
事後他的確發文道歉了,結果這篇貼文他只設定給特定的幾個人看到而已,那些跟著謾罵的人,到最後都不知道這位前輩做了什麼事情。最後我與這位前輩不歡而散。

直到後來在書上看到一句話:
「年資和經驗並沒有給你侵犯別人的權利。」
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吧!在後來的人生裡,開始遇到更多這樣的人,分不清界線與分寸,覺得自己是「長輩」、「前輩」,又或是「學歷較高」、「身分地位較高」,就誤以為自己有給意(越)見(界)的權利,忘記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要給建議之前,請禮貌的確認對方是否願意接受,無論高低貴賤之分,這是基本的尊重。
其實,在我的人生中,常常遇到諸如此類的事情,只是因為長得矮小,就被認為不能委以重任;只是因為年輕,就被認為不可靠;只是因為學歷不高,就被否認意見。這個社會看似公平,但每個人在心裡都會有一把衡量別人的尺,總是透過「外在表象」先衡量高低,就決定自己要選擇哪個態度來面對這個人。
曾經覺得很不公平,因為我一直盯著那些別人看到的缺點,放大自己的焦慮,不斷想辦法證明自己不是花瓶。
但就算充滿缺點的我,又如何?如果連我都不認同自己,我該如何帶著滿是傷痕的自己往前邁進?時至今日,那些質疑我、貶低我,在網路上不經求證隨意謾罵我的留言,都還歷歷在目。我不會忘掉這段故事,它不會是讓我成長的養分,而是在我生命中,提醒著我,不要成為存有偏見的人。
已經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沒有什麼「原諒」是一定要給出去的。對這樣的人,我會繼續保持應該有的距離。我會繼續背著這些包袱,向上攀爬。
後來我遇到懂得給予鼓勵、讚美,不給過多意見的人,我是打從內心景仰及敬佩的。
【作者】找找羚感-紀紫羚 Abby Chi
Uninn雲時代》負責人,《出租小編》創辦人
專注於社群內容行銷領域,目前也負責多家知名品牌的社群年度策略。
聯絡信箱:uninn2018@gmail.com
行銷就是上下兩片夾著心的餅乾,餅乾之間的料就是人性。沒有人性的行銷,怎麼夠味?與你分享我的數位行銷、社群內容與經營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行銷」與「業務」的差別該怎麼區分? 都一樣是賺錢,但賺的方式不一樣, 運作模式與思維也不一樣。
你花多少錢找來的團隊 某種程度上就代表你能夠呈現出來的品牌價值 講錢雖然太現實 但人才的確是用薪資水平來衡量價值的
一般行銷人對社群行銷的概念是 先從了解品牌到產品特色 再從廣告目標到規劃主題 但其實社群是一場大型人性考驗 考驗著: 品牌概念是否有在消費者的認知內? 產品是否能順利進入市場? 內容話題是否有切入生活情境? 廣告目標的設定是否有在預估值內? 而每道流程都是需要考量到人性 「人性」就是社群行銷的底層邏
從去年開始AI話題不斷延燒, 我們在面對一個新事物的來臨時, 心中一定是抱著不確定性與害怕, 不知道它們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保持職場競爭力, 提升自我價值絕對是首要任務。 AI取代不了的職場特質,無非就是「人性」, 就目前現有的資訊可以知道, AI是在既有的海量資料中,萃取出精華資訊, 而這些資
過去10年帶給我的成長: 在工作上, 過去被生活追著跑,拼命想賺錢, 於是捨棄了社交、睡眠、自我價值。 現在我重視自己手上擁有的專業,是不是能真的幫助人, 而不是賺到錢。 於是我把時間留給自己,投資學習在自己身上, 把寶貴的經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 捨棄庸碌賺錢的我, 撿起對生命的熱愛, 找到更有價
「行銷」與「業務」的差別該怎麼區分? 都一樣是賺錢,但賺的方式不一樣, 運作模式與思維也不一樣。
你花多少錢找來的團隊 某種程度上就代表你能夠呈現出來的品牌價值 講錢雖然太現實 但人才的確是用薪資水平來衡量價值的
一般行銷人對社群行銷的概念是 先從了解品牌到產品特色 再從廣告目標到規劃主題 但其實社群是一場大型人性考驗 考驗著: 品牌概念是否有在消費者的認知內? 產品是否能順利進入市場? 內容話題是否有切入生活情境? 廣告目標的設定是否有在預估值內? 而每道流程都是需要考量到人性 「人性」就是社群行銷的底層邏
從去年開始AI話題不斷延燒, 我們在面對一個新事物的來臨時, 心中一定是抱著不確定性與害怕, 不知道它們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保持職場競爭力, 提升自我價值絕對是首要任務。 AI取代不了的職場特質,無非就是「人性」, 就目前現有的資訊可以知道, AI是在既有的海量資料中,萃取出精華資訊, 而這些資
過去10年帶給我的成長: 在工作上, 過去被生活追著跑,拼命想賺錢, 於是捨棄了社交、睡眠、自我價值。 現在我重視自己手上擁有的專業,是不是能真的幫助人, 而不是賺到錢。 於是我把時間留給自己,投資學習在自己身上, 把寶貴的經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 捨棄庸碌賺錢的我, 撿起對生命的熱愛, 找到更有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Thumbnail
以前的一個下屬跟我聯繫,提到最近在公司看什麼都不順眼,覺得公司什麼資源都不給,卻只要求他們業績,老闆有什麼想法也不先知會他們,不和他們商量就自己決定 他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我想起自己剛工作時,也一天到晚覺得自己最厲害,老闆們都是傻子 後來工作越久,職位越高,才發現原來當年老闆這麼做是……
踏出第一步,不是弱勢的表現,是因為成長了,以前做不到,現在做到了。以前那個為面子幼稚的自己,明白到什麼是重要。
Thumbnail
最近,我有個同事——我們就叫他某甲吧。他之前因為一份工作鬧得不愉快,前幾個月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新的設計工作。某天,他打電話給我,說他準備跟老闆提離職。我問他為什麼,他說老闆覺得他沒有美感,不適合當設計師...
Thumbnail
明明是辭職,卻像在寫得獎感言。 也寫給現階段可能有些迷惘的你。 我的第一份工作,待了7個月。2021年1月,我決定離開顧問公司,嘗試朝文字領域發展。至於下一份跟文字有關的工作,則要放到以後有機會再說。 畢業前的過渡期,一直在思考可以在什麼樣的領域找到自己的價值,當我回顧那七個月的工作歷
日後好相見!? 前幾天在離職滿3個月的同時,前主管傳訊息來了 後來想想不知算是自己很了解對方,所以在前一天就莫名預想對方應該會傳訊,的確也就傳來了,背後的用意應該是不僅是關懷、而是探問該回去的可能性。 至少在離職當日,前主管還是不斷的詢問是否要留停之類的。想來他真的不斷自打嘴巴,從一開始提離職時;即
Thumbnail
寫這一篇不容易。 因為想念一位去年被我斷捨離的朋友。 我用醒思的方式來悼念我們失去彼此的友誼。 朋友其實很有才華,但是有時會有負面情緒。以前大家一起努力的日子裡好壞都會分享,打氣,甚至互相幫忙。好幾次感受到對方似有似無的負面言語也是儘量的去想對方的優點,覺得就算了。總覺得我們同樣走
Thumbnail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今來聊聊建築設計師的內在旅程;一位認識多年,從事建築設計的友人,昨天突然聊到他工作上的心路歷程,他語重心長的說:「之前熟識的朋友總會說我真是好命,做自己喜歡的事,又有錢拿,非常羨慕我,通常聽到這個,都只能給予尷尬又不失禮貌的苦笑~」 從事設計的朋友一定很能感同身受,往往都是在
我們這些五年級前段班的,還在社會浮沉,但是下一代大概都出來創業或者是公司的中階主管了。 最近認識一位做電商的年輕人,在第二次見面時,他突然告訴我,他的父親是我高中同學,說想要來找我敍敍舊,我在想,應該不是仇人吧!所以應該還好。但緊接著是他媽也是同學,所以也要來。我的心裡就開始敲鼓了,見好呢?還是不
Thumbnail
轉職過程中 難免會猶豫 徬徨 對與錯? 職涯就像重大決策 有認識一位老前輩約50歲 他總是很準的能跟上科技浪頭的轉換 當然他身價不斐 這個世道 已經不適有一家公司能養你安穩到老的舊思維 你需要不斷前進 充實自我 我自己當然也會想很多 後來我會告訴自己 想3天就去做 但要有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Thumbnail
以前的一個下屬跟我聯繫,提到最近在公司看什麼都不順眼,覺得公司什麼資源都不給,卻只要求他們業績,老闆有什麼想法也不先知會他們,不和他們商量就自己決定 他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我想起自己剛工作時,也一天到晚覺得自己最厲害,老闆們都是傻子 後來工作越久,職位越高,才發現原來當年老闆這麼做是……
踏出第一步,不是弱勢的表現,是因為成長了,以前做不到,現在做到了。以前那個為面子幼稚的自己,明白到什麼是重要。
Thumbnail
最近,我有個同事——我們就叫他某甲吧。他之前因為一份工作鬧得不愉快,前幾個月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新的設計工作。某天,他打電話給我,說他準備跟老闆提離職。我問他為什麼,他說老闆覺得他沒有美感,不適合當設計師...
Thumbnail
明明是辭職,卻像在寫得獎感言。 也寫給現階段可能有些迷惘的你。 我的第一份工作,待了7個月。2021年1月,我決定離開顧問公司,嘗試朝文字領域發展。至於下一份跟文字有關的工作,則要放到以後有機會再說。 畢業前的過渡期,一直在思考可以在什麼樣的領域找到自己的價值,當我回顧那七個月的工作歷
日後好相見!? 前幾天在離職滿3個月的同時,前主管傳訊息來了 後來想想不知算是自己很了解對方,所以在前一天就莫名預想對方應該會傳訊,的確也就傳來了,背後的用意應該是不僅是關懷、而是探問該回去的可能性。 至少在離職當日,前主管還是不斷的詢問是否要留停之類的。想來他真的不斷自打嘴巴,從一開始提離職時;即
Thumbnail
寫這一篇不容易。 因為想念一位去年被我斷捨離的朋友。 我用醒思的方式來悼念我們失去彼此的友誼。 朋友其實很有才華,但是有時會有負面情緒。以前大家一起努力的日子裡好壞都會分享,打氣,甚至互相幫忙。好幾次感受到對方似有似無的負面言語也是儘量的去想對方的優點,覺得就算了。總覺得我們同樣走
Thumbnail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今來聊聊建築設計師的內在旅程;一位認識多年,從事建築設計的友人,昨天突然聊到他工作上的心路歷程,他語重心長的說:「之前熟識的朋友總會說我真是好命,做自己喜歡的事,又有錢拿,非常羨慕我,通常聽到這個,都只能給予尷尬又不失禮貌的苦笑~」 從事設計的朋友一定很能感同身受,往往都是在
我們這些五年級前段班的,還在社會浮沉,但是下一代大概都出來創業或者是公司的中階主管了。 最近認識一位做電商的年輕人,在第二次見面時,他突然告訴我,他的父親是我高中同學,說想要來找我敍敍舊,我在想,應該不是仇人吧!所以應該還好。但緊接著是他媽也是同學,所以也要來。我的心裡就開始敲鼓了,見好呢?還是不
Thumbnail
轉職過程中 難免會猶豫 徬徨 對與錯? 職涯就像重大決策 有認識一位老前輩約50歲 他總是很準的能跟上科技浪頭的轉換 當然他身價不斐 這個世道 已經不適有一家公司能養你安穩到老的舊思維 你需要不斷前進 充實自我 我自己當然也會想很多 後來我會告訴自己 想3天就去做 但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