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格納集團及虛擬資產發展宣言看香港的未來 (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引子

結論寫在前頭,香港在中期以內(3-10年),會成為世界級九龍城寨或像上海灘一樣的租界,即各路英雄匯聚(AKA 龍蛇混雜?),便利各種交流與交易(有機會是游走邊緣)的“超級連結人”。

(利申:本人愛国愛港,支持及擁護国安法及基本法,雖然作為一個市民,對於一般法律,我極其量只能選擇守法與及承擔違法的後果,而基本法作為確立權利及準憲法文件,約束的對像不是我這樣的蟻民,而是政府,縱然如此,我亦想盡辦法盡心盡意盡性盡力擁護以上法律)

九龍城寨或租界比喻可能引喻失義,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縱使淘寶不包郵。而文章言論只是基於某些觀點的進一步延伸,日後如有其他文章,還望讀者明白在下處境及心境及愛国情懷)

大背景:逆全球化

所謂逆全球化,在下的定義是首先是根據全球化來定義,是指狹義的經貿活動(不談文化),即是資金,信息,人, 貨物在全球的流動更少阻隔,生產消費及投資不用受地域限制,因而有更多跨國的消費者及生產者角色,例如日本的設計,德國的零件,中國的組裝最後成了美國消費者的商品。

而逆全球化,就是以上流動增添障礙,卡卡地,而消費,生產及投資的参與者可能更在地化及局限在一個更小範圍內,例如美墨加,中國東盟,東亞,歐盟等。

具體例子是有些地方會有更多法規,例如你看見歐盟多了政治非常正確法規,所謂保障私隱及環保,又例如你會看見更多扶植本土產業,及不計成本地回流,如美國的半導體及新能源法案,這些經濟活動不一定會局限於一個國家,更有機會中間過渡或最終的樣子是縮少至一個國家圈,例如美墨加。

以後或有機會進一步討論全球化及逆全球化,但這不是本文重點。但有些事情真的不吐不快 。

首先在華文圈子,有些人會把逆全球化歸因於中美對抗,或G2或其他類似的東西。我完全不認同所謂“中美對抗”。

無可否認,美國在二戰後成為一方霸主,而在蘇聯倒台後更是一方獨大,但因為核武的存在,止戈為武,幾千年來解決衝突的方法即暴力與大規模的暴力,即戰爭,大家也玩不起,因此獨大的美國雖依托軍事實力,但也只是霸主其中一個主要支柱,他們更多是依靠其他東西來維持領先地位(AKA霸權)。

而坐在霸主的位置上及難以發動大規模戰爭背景的,霸主或會因路徑倚賴,漸漸地更少生產,變成更多索取,由平等交換,變成收保護費,用提供秩序,制訂規則等無形東西,來換取有形物品,如商品資源。這裡不是反美仇美,而只是說出一種路徑倚賴或是一種觀察。

而所謂中美對抗為何不成立,其一,手淫不能強身,意淫不是愛國,現時中國離有資格坐G2那個位置上,還有一段很大很大的差距。任何鼓吹中國崛起,崛到g2的位置的自大狂小粉紅,反而成為中國進步的阻礙。車尾燈也看不見,談什麼對抗。

其二,有比中美之間與美國矛盾更深的國家或國家群,相比之下,反而中美有更多合作或互相需要(生產者與消費者)。
例如如果你認同美國其中一張皇牌是美元霸權,那威脅到美元地位的貨幣歐羅及背後的歐盟,與美國的矛盾會更大。又例如中東的產油國們,在美國成為石油出口國的那天起,石油美元的體系開始出現裂痕,在下層建築經貿合作基礎動搖下,上層的文化價值觀又存在鴻溝下,又比較難做friend子。而南美諸國如巴西及阿根庭,過去幾十年因匯率波動及外債以美元計價而遭到不止一次的洗劫,可謂苦大仇深。反之過去20年的chi-merica體制及我国精英的移民的去處看出,中美之間,其實相比以上提及的例子,矛盾反倒顯得更小。鄧小平說過,中美關係好也不會好到那裡去,壞也壞不到那裡去。

反而我認為逆全球化做成貧富差距更大,包括美國,是逆全球化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另外一個原因,也許是大家都不想被搵笨或感覺上感到吃虧,從而略盡棉力反抗一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逆全球化及樞紐

在逆全球化的基礎下,原本是樞紐的地方,中短期反而有可能樞紐角色得到強化。以下是其中兩個走向或原因。

第一,在逆全球化的過程中,不會一刀切,一夜變天,就反臉就反臉,脫勾就脫勾,中間需要時間及拉扯。一些微弱一點的樞紐,可能因此而收工。但因為關係仍然要保持(至少一段時間),在如此需求下,原本的樞紐從弱樞紐吸引到的抵銷了逆全球化大潮下所流失的。

第二,逆全球化因為做成區域化,反而有可能催生出更多地區性樞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迷失中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中共二十大落幕,習近平大勝。 大部份對新班子的評論都將目光放在七位常委身上,主調可參照沈旭輝這段(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hgS4muFlIU)。 大致上都是用人唯親,欠缺經驗能力及相關知識,是馬屁精、太監。當中包括蔡奇、李強,他們在清理低端人口及上海封城
中共二十大落幕,習近平大勝。 大部份對新班子的評論都將目光放在七位常委身上,主調可參照沈旭輝這段(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hgS4muFlIU)。 大致上都是用人唯親,欠缺經驗能力及相關知識,是馬屁精、太監。當中包括蔡奇、李強,他們在清理低端人口及上海封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出社會以後,從事國際貿易,因商務需要,有很多機會出差各國,譬如,日本,韓國,新加坡和菲律賓等等,就是沒有機會造訪最鄰近的海外市場,香港。 對香港的印象,大部份來自港片或是港劇的那種刻板印象,感覺香港就是一個地狹人稠的地方。 當年大陸改革開放,已經二十幾年了,港商大量湧進內地經商,整個華南地區很快
Thumbnail
國際地緣政治的動盪促使全球貿易結構發生了很大改變,其中中美貿易戰加速了全球供應鏈的重組,而受益最大的無非是東南亞國家,不僅成為重要的製造和出口中心,更吸引了大量外資進入,成為全球第三大投資目的地。伴隨著國家經濟的飛躍性成長,東南亞的消費力也有了顯著性的提升。
Thumbnail
全球化的困境最後還是會回到原物料產區,這並非是指製造業邏輯,而是距離。 今天會有全球化的出現,是因為有國際安全,所以海盜國家無法存在,追溯這個全球安定力量,就是美軍。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不是只有中國會喊逢中必反,日本當年經濟超強,強到對美國有威脅時,日本本國一樣有類似的口號,台灣其實也有過,只是沒那麼激烈。 為何?
Thumbnail
香港科技產業目前面臨轉型挑戰,主要的支柱為金融業和貿易。然而,由於中美關係激烈對峙和金融業門檻較高,香港經濟增速逐漸緩慢,使得產業結構單一化。香港政府重點發展金融科技、智慧城市、醫療保健和大數據應用。數碼港以及科學園成為香港重要的科技研發基地。金融業的數位轉型也將成為未來的重點發展領域。
當活動端爭著要所有資源與重心時,如果GDP能滿足全中國的發展需求,其實可以避免大才小用的悲劇。
去年,海外市場受到升息浪潮的影響,加劇了地緣政治局勢的複雜性,中資券商作為金融機構國際化的先鋒,面臨著諸多挑戰,其盈利和營收普遍呈下降趨勢。 然而,在今年上半年,許多券商已經穩住了腳步。 他們重新找回了成長勢頭,同時展現了香港作為國際化的橋頭堡以及與"走出去"的中資券商合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作用
Thumbnail
那是九零年代中期,東亞地區各個市場的經濟發展勢頭迅猛,需求也不斷擴大。在我權責範圍內,當時是以台灣為區域中心的概念運作,所有海外的市場都以遠距的方式處理。因此,團隊成員包含我個人;經常得出差到責任區內的海外市場。 經濟活動方面,當年香港還扮演著重要的中繼角色,因此;除了韓國以外,我們最常出差的目的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出社會以後,從事國際貿易,因商務需要,有很多機會出差各國,譬如,日本,韓國,新加坡和菲律賓等等,就是沒有機會造訪最鄰近的海外市場,香港。 對香港的印象,大部份來自港片或是港劇的那種刻板印象,感覺香港就是一個地狹人稠的地方。 當年大陸改革開放,已經二十幾年了,港商大量湧進內地經商,整個華南地區很快
Thumbnail
國際地緣政治的動盪促使全球貿易結構發生了很大改變,其中中美貿易戰加速了全球供應鏈的重組,而受益最大的無非是東南亞國家,不僅成為重要的製造和出口中心,更吸引了大量外資進入,成為全球第三大投資目的地。伴隨著國家經濟的飛躍性成長,東南亞的消費力也有了顯著性的提升。
Thumbnail
全球化的困境最後還是會回到原物料產區,這並非是指製造業邏輯,而是距離。 今天會有全球化的出現,是因為有國際安全,所以海盜國家無法存在,追溯這個全球安定力量,就是美軍。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不是只有中國會喊逢中必反,日本當年經濟超強,強到對美國有威脅時,日本本國一樣有類似的口號,台灣其實也有過,只是沒那麼激烈。 為何?
Thumbnail
香港科技產業目前面臨轉型挑戰,主要的支柱為金融業和貿易。然而,由於中美關係激烈對峙和金融業門檻較高,香港經濟增速逐漸緩慢,使得產業結構單一化。香港政府重點發展金融科技、智慧城市、醫療保健和大數據應用。數碼港以及科學園成為香港重要的科技研發基地。金融業的數位轉型也將成為未來的重點發展領域。
當活動端爭著要所有資源與重心時,如果GDP能滿足全中國的發展需求,其實可以避免大才小用的悲劇。
去年,海外市場受到升息浪潮的影響,加劇了地緣政治局勢的複雜性,中資券商作為金融機構國際化的先鋒,面臨著諸多挑戰,其盈利和營收普遍呈下降趨勢。 然而,在今年上半年,許多券商已經穩住了腳步。 他們重新找回了成長勢頭,同時展現了香港作為國際化的橋頭堡以及與"走出去"的中資券商合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作用
Thumbnail
那是九零年代中期,東亞地區各個市場的經濟發展勢頭迅猛,需求也不斷擴大。在我權責範圍內,當時是以台灣為區域中心的概念運作,所有海外的市場都以遠距的方式處理。因此,團隊成員包含我個人;經常得出差到責任區內的海外市場。 經濟活動方面,當年香港還扮演著重要的中繼角色,因此;除了韓國以外,我們最常出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