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奧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若說史丹利庫柏力克在《奇愛博士》中如何藉由「奇愛博士」這個角色諷刺核戰爭的影響,那麼克里斯多夫諾蘭就如何在《奧本海默》中進可能地讓它諷刺的現實在大銀幕上實現——但《奧本海默》不單單只是傳記片,它更如許多評論形容的是一部恐怖片。諾蘭的著魔於實拍的意志力在《奧本海默》中發揮了其最大的效益:讓一切虛假彷彿成真、並重構了歷史的恐懼,最終成功描述一個理想家是如何被衝突和愧疚感所擊垮。

《奧本海默》有別於諾蘭過往眾多作品中對於虛幻世界中的實質建構,他必須先瓦解觀眾對事實的認知(即奧本海默並非全然的毀滅者),再進一步搭起招牌的非線性敘事去建構全新的認知。有別於同為歷史題材的《敦克爾克大行動》中的三個視角/一個主線的配置,《奧本海默》在兩個視角/時間點中穿插,打破了傳記片經常淪為流水帳的通病,讓故事本身更加契合作者的影像特質。

raw-image

與此同時,作為一部劇情電影便代表這部片勢必不會是帶有客觀視角的結論,《奧本海默》也不試圖給出諾蘭真正的觀點,但在價值觀來回的衝撞之下,電影給出了一個為歷史災難平反的可能性——回歸人性的本質。在《記憶拼圖》中,諾蘭藉由倒敘的手法讓觀眾看到一步步壓垮良善的根源,而《奧本海默》則先是塑造了奧本海默的理想和初心,並把潛在的外在衝突排除,進而達到剖析此歷史人物脈絡的先決條件;而電影穿插的另一條支線便是奧本海默的「洗白」過程,在兩個時間點的交互之下,《奧本海默》的時間軸同時達成了逆流和順流,並得以拆解此人物。

以現今觀點來看,我們總是會思考歷史事件被重現/歷史人物被重新塑造的必要性,但在好萊塢眾多「安全牌」的傳記電影中,《奧本海默》讓觀眾不適的程度可說是個異類——它雖然成功讓觀眾試圖理解奧本海默,但卻同時塑造了其背後的偏執,並思索人類所該擁有的力量。但《奧本海默》並非是單方面的輸出反戰思想(甚至沒有任何戰爭場面),它並不透過殘酷來引起憐憫,亦不透過悲愴來引起共鳴,或是完全替奧本海默洗白。

raw-image

在諾蘭過往電影中過於理想化的結局並沒有體現在《奧本海默》身上,也正因電影是奠基在現實上,奧本海默本身的內在思維便成了核心,他的價值觀轉變都必須仰賴我們所熟知的歷史所推動。因此,雖然我們很難真正看到歷史本身,卻能夠透過角色本身反映出更為宏觀的角度去看待歷史, 而非主觀的對其道德價值觀做出審判,這便達成了《奧本海默》的必要性。

似乎很難想像一部耗資上億美金的商業電影卻幾乎只聚焦在奧本海默身上,但諾蘭成功說服了觀眾,那就是電影不單單只是視覺上的奇觀,《奧本海默》在諾蘭締造大量奇觀過後來看更顯難得,比起以沒有任何CGI鏡頭當作噱頭,諾蘭實際上在《奧本海默》得到的突破其實是將傳記如此文學性的東西用最純粹的視覺藝術和作者風格來體現,這點讓我對諾蘭重新燃起了敬佩之心,與其追究「如何拍出來」本身,或許注重「為何拍出來」才是諾蘭最該聚焦的。

此專題收錄本在2021年的觀影和文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綜觀整個伊朗影壇,透過影像在批判真實世界的創作者們無非都藉由「虛構」在反映「現實」。近年來,無論是阿斯哈法哈蒂的《我不是英雄》或是阿里阿巴西的《聖蛛》都透過直白犀利的敘事手法對當今政府進行批判,在國際影壇上發揚光大。然而,賈法潘納希的《這裡沒有熊》卻反其道而行地透過沉著冷靜的眼光做出最銳利的辯證。
是枝裕和的後《小偷家族》時代看得出他試圖先打破自身風格在地域上的局限性拍出了《真實》和《嬰兒轉運站》,力求突破但在我看來兩次皆失敗的是枝裕和回歸日本製作的《怪物》在由坂元裕二操刀劇本之下的同時也是一次轉型,但是枝裕和依然脫離不了的是類型魔掌(甚至淪於議題拼裝車)。
在《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一書中,作者大衛博維爾(David Bordwell)曾引用《紐約時報》影評人的一句「盡皆過火、盡是癲狂」形容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作品。然而,從韋家輝的《一個字頭的誕生》所開啟的「銀河映像」則替港產片開闢了另一個高峰。
這世界上最瞭解這個系列的人應該非Michael B. Jordan莫屬,將第三部續作的導筒交給他亦是再正確不過的選擇,《金牌拳手》是崛起、《金牌拳手2:父仇》是《洛基》系列殘存的餘溫所誕生的續集,到了《金牌拳手3》才真正讓《金牌拳手》系列成為一個全新的電影系列。
從首部長片《帶我去遠方》當中的生澀感到《本日公休》如此更為私人的個人印記的傅天余導演將生命瑣事刻劃的有其出彩之處:草根性的人物、新舊價值觀衝突、具匠人精神的職人展現,這都讓《本日公休》即使格局如此之小、甚至是一個台灣各個角落都在發生中的故事如此刻骨銘心。
似乎可以視作是《破天荒》+《探訪》等片的概念之下的重塑,《敲敲門》一貫的維持了奈沙馬蘭的高概念操作,揉入了容易落入濫情套路的親情支線,相較前作《詭老》而言收斂了不少視覺上的獵奇成分,也讓《敲敲門》在人物塑造上更有血有肉。
綜觀整個伊朗影壇,透過影像在批判真實世界的創作者們無非都藉由「虛構」在反映「現實」。近年來,無論是阿斯哈法哈蒂的《我不是英雄》或是阿里阿巴西的《聖蛛》都透過直白犀利的敘事手法對當今政府進行批判,在國際影壇上發揚光大。然而,賈法潘納希的《這裡沒有熊》卻反其道而行地透過沉著冷靜的眼光做出最銳利的辯證。
是枝裕和的後《小偷家族》時代看得出他試圖先打破自身風格在地域上的局限性拍出了《真實》和《嬰兒轉運站》,力求突破但在我看來兩次皆失敗的是枝裕和回歸日本製作的《怪物》在由坂元裕二操刀劇本之下的同時也是一次轉型,但是枝裕和依然脫離不了的是類型魔掌(甚至淪於議題拼裝車)。
在《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一書中,作者大衛博維爾(David Bordwell)曾引用《紐約時報》影評人的一句「盡皆過火、盡是癲狂」形容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作品。然而,從韋家輝的《一個字頭的誕生》所開啟的「銀河映像」則替港產片開闢了另一個高峰。
這世界上最瞭解這個系列的人應該非Michael B. Jordan莫屬,將第三部續作的導筒交給他亦是再正確不過的選擇,《金牌拳手》是崛起、《金牌拳手2:父仇》是《洛基》系列殘存的餘溫所誕生的續集,到了《金牌拳手3》才真正讓《金牌拳手》系列成為一個全新的電影系列。
從首部長片《帶我去遠方》當中的生澀感到《本日公休》如此更為私人的個人印記的傅天余導演將生命瑣事刻劃的有其出彩之處:草根性的人物、新舊價值觀衝突、具匠人精神的職人展現,這都讓《本日公休》即使格局如此之小、甚至是一個台灣各個角落都在發生中的故事如此刻骨銘心。
似乎可以視作是《破天荒》+《探訪》等片的概念之下的重塑,《敲敲門》一貫的維持了奈沙馬蘭的高概念操作,揉入了容易落入濫情套路的親情支線,相較前作《詭老》而言收斂了不少視覺上的獵奇成分,也讓《敲敲門》在人物塑造上更有血有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奧本海默》 (Oppenheimer)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奧本海默》是一部深具歷史意義的傳記片,聚焦於J. Robert Oppenheimer,這位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的科學家。電影深入探討了Oppenheimer在曼哈頓計畫中的角色,該計畫在二戰期間開發了第一顆原子彈。
Thumbnail
集政治、歷史、道德標準、人物與科學理論於一身的作品。《奧本海默》帶到了時代片/傳記片中所需要的各個面向,同時也讓各個面向缺一不可,使電影即便有著三小時的片長卻沒有流水帳拖泥帶水之感。
Thumbnail
《奧本海默的故事》是諾蘭導演的歷史紀錄片,描述了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間的故事,以及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影片細緻地呈現了建造核試驗基地的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後來反對核武器使用的心路歷程。觀影者在觀賞影片時,對日本人民產生無比同情,並深切希望這個世界再也不要有戰爭。
Thumbnail
  諾蘭鏡頭下的奧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 Cillian Murphy飾)很立體,不只橫跨三個時間軸;1940年代從組織人才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沙拉摩斯進行人類首次核試驗-「三位一體」(1945年7月16日)、1954年的原子能委員會調查、及1
Thumbnail
《奧本海默》獲得七項奧斯卡。 島國文化界似對此片表現不置可否, 展現一種高深莫測的模糊, 或者乾脆保持沉默, 似還沉浸於後現代「作者之死」、 「真實效應」的光鮮術語之中, 然後,會不會和一日千里的世界發展, 於小確幸之中,自得其樂, 往相反的方向,快樂飛奔?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克里斯多夫諾蘭導演的電影作品,特別是他在時間與感知方面的探索。從《天能TENET》到《全面啟動》,審視了他對於時間重疊和共時性的詮釋。文章中也提到了其他電影,如《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和《你的名字》,以及引用了愛因斯坦的名言。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2024年第81屆金球獎頒獎典禮於稍早正式圓滿落幕,得獎名單也隨之全部揭曉。由諾蘭執導的原子彈之父傳記片《奧本海默》一舉奪下戲劇類最佳影片、戲劇類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配樂 5 項大獎,成為本屆電影類的最大贏家,其中導演諾蘭與憑著本片封帝的奇利安墨菲皆是他們生涯的首座金球獎。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個性決定命運。長達三小時的電影,看完卻還意猶未盡。 電影主角當然是奧本海默,有些麻煩是自找的。自以為可以不受框架限制,自以為只是單純交友,自以為的信任判斷,自以為的幽默,自以為沒有傷害到其他人的任性,終究還是會帶來後果。太太Kitty的片段極少,但無比重要,尤其在最後的聽證會中是最強力的反擊,中間
《奧本海默》 (Oppenheimer)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奧本海默》是一部深具歷史意義的傳記片,聚焦於J. Robert Oppenheimer,這位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的科學家。電影深入探討了Oppenheimer在曼哈頓計畫中的角色,該計畫在二戰期間開發了第一顆原子彈。
Thumbnail
集政治、歷史、道德標準、人物與科學理論於一身的作品。《奧本海默》帶到了時代片/傳記片中所需要的各個面向,同時也讓各個面向缺一不可,使電影即便有著三小時的片長卻沒有流水帳拖泥帶水之感。
Thumbnail
《奧本海默的故事》是諾蘭導演的歷史紀錄片,描述了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間的故事,以及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影片細緻地呈現了建造核試驗基地的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後來反對核武器使用的心路歷程。觀影者在觀賞影片時,對日本人民產生無比同情,並深切希望這個世界再也不要有戰爭。
Thumbnail
  諾蘭鏡頭下的奧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 Cillian Murphy飾)很立體,不只橫跨三個時間軸;1940年代從組織人才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沙拉摩斯進行人類首次核試驗-「三位一體」(1945年7月16日)、1954年的原子能委員會調查、及1
Thumbnail
《奧本海默》獲得七項奧斯卡。 島國文化界似對此片表現不置可否, 展現一種高深莫測的模糊, 或者乾脆保持沉默, 似還沉浸於後現代「作者之死」、 「真實效應」的光鮮術語之中, 然後,會不會和一日千里的世界發展, 於小確幸之中,自得其樂, 往相反的方向,快樂飛奔?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克里斯多夫諾蘭導演的電影作品,特別是他在時間與感知方面的探索。從《天能TENET》到《全面啟動》,審視了他對於時間重疊和共時性的詮釋。文章中也提到了其他電影,如《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和《你的名字》,以及引用了愛因斯坦的名言。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2024年第81屆金球獎頒獎典禮於稍早正式圓滿落幕,得獎名單也隨之全部揭曉。由諾蘭執導的原子彈之父傳記片《奧本海默》一舉奪下戲劇類最佳影片、戲劇類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配樂 5 項大獎,成為本屆電影類的最大贏家,其中導演諾蘭與憑著本片封帝的奇利安墨菲皆是他們生涯的首座金球獎。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個性決定命運。長達三小時的電影,看完卻還意猶未盡。 電影主角當然是奧本海默,有些麻煩是自找的。自以為可以不受框架限制,自以為只是單純交友,自以為的信任判斷,自以為的幽默,自以為沒有傷害到其他人的任性,終究還是會帶來後果。太太Kitty的片段極少,但無比重要,尤其在最後的聽證會中是最強力的反擊,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