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沒什麼好爭的,對我來說這兩種投資方式都可以用 Howard Marks 畫的這張圖來解釋。Mark Fletcher-Brown on Unsplash被動/指數化投資人在扣除成本之前,就是踩在那條斜斜往上的直線獲得 Beta 報酬,唯一要做的決定就是去選擇及配置要承擔哪些 Beta 風險,不論是定存、債權、股票、VC 還是其他資產類別。在各個資產類別中的主動投資人,踩的線是圖中那條常態分配/鐘型曲線,和被動投資人相比,每個投資決策不外乎三個結果:優於市場,打平大盤,劣於大盤,而你所選擇的資產類別波動/不確定性越大,投資決策最終獲得的報酬區間也就越大。風險調整後的超額報酬 Alpha 如果定義為在同個資產類別/投資組合中,高於市場平均的報酬率差額,那麼你勢必得做出跟市場平均不同的投資決策,產生跟市場不一樣的投資結果,同時這個結果還要對你有利,雖然多數人在選股的時候都覺得自己是鐘型曲線的右端,而不是左端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