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五餅二魚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五餅二魚是很有名的聖經故事,聽過得人很多,但這個故事的意義在哪裡呢? 

為了避免有人不知道,我還是稍微簡述一下故事內容。

一日耶穌在某處講道(詳細位置不確定,但可能伯賽大到迦百農之間或附近,總之在加利利湖西北岸),當天聚集了非常多人(光男丁就五千,若連婦女與小孩算,應該有上萬甚至兩萬,總之比716還多人),而耶穌一直講道到傍晚,大家開始肚子餓(那個年代習慣是一天兩餐,而天黑之前會吃晚餐,晚上就睡覺了,沒什麼夜生活的)。

因為位處荒郊野外,正常作法是:


  1. 派人去買晚餐
  2. 結束集會大家吃自己


集體買晚餐所費不貲而且大概也買不到,上萬人白飯一人只能分一粒,免費集會供餐很正常,但要供餐這樣做下去一定會被客訴,所以散會應該是比較合理的選項。

結果耶穌居然要門徒去準備吃的,這下門徒臉都綠了,硬著頭皮問大家有沒有帶吃的,結果有個小孩帶了野餐籃,裡面裝著五餅二魚,耶穌拿過來,先是祝禱,接著要門徒分給群眾吃。

結果怎麼分都分不完,群眾全都吃到飽,而且最後吃剩的殘料居然有12籃之多(當年的籃子是背在背後或頂在頭頂的籐籃,大概跟現代的洗衣籃一樣大)。

關於這個故事,我改寫過一篇短篇小說「你有帶吃的嗎?12」,大家不妨看看。

總之故事就是這樣,耶穌用五餅二魚餵飽上萬人,這是個神蹟,也是唯一四本福音書全都有寫的神蹟,顯然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其實類似的神蹟耶穌做過兩次)。

但這個故事到底有什麼寓意?

這部份我到寧願給大家自己想,我想題的是「錯誤」的想法。

是這樣的,前一陣子我聽到一位牧者用成功神學的角度再講這個故事,聽了真的很反感。

這位牧者說,五餅二魚是在告訴我們上帝會「加倍給我們財富」,因為最後吃剩的12籃就是給門徒的獎賞。

這是對聖經非常嚴重的誤解,首先,聖經裡很明白的寫到這12籃是「吃剩的細碎」,簡單說,這是吃完之後收拾乾淨的好行為,你要拿來倡導保護環境可能還比較有意思,說這些是獎賞就很好笑了。

再者,聖經理完完全全沒有提到這12籃是要給門徒的,誰跟你獎賞,難道你要說門徒隨身帶著空籃子準備裝些化緣來的東西嗎?要知道那個年代的人外出的確可能背著竹簍籐籃,跟我們出門帶包包一樣,但「通常是女人」,說是把吃剩的細碎讓窮苦人拿回去還比較有可能。

要知道,耶穌的教導一直都是「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簡單說,「我的恩典夠你用」,不是讓你多到滿出來。想反的,上帝對於「囤積在地上」可沒太多好話,祂要你「吃到從鼻孔滿出來」,這可是懲罰。

當然,聖經並沒有說你不能賺大錢,富足也是一種祝福沒錯,並非罪惡,因為聖經重點在於「管理財富」而不是「成為錢奴」,因為人不能同時侍奉上帝又侍奉金錢。

但可以將金錢用於侍奉上帝,總之重點是主從之別。

因此當我聽到牧者說這12籃是上帝要賞賜給門徒加倍的豐盛,真的差點吐出來,怎麼可以這樣胡說八道,當人家都沒讀過聖經喔?

你要透過五餅二魚去傳講上帝的神蹟、上帝的餵養、上帝的慈愛、對門徒的考驗、信心的試煉,甚至延伸到後面大家要耶穌做王的政治訴求都可以,總之這個故事有很多面向可以在神學上延伸討論,可以寫成好幾篇講道文,讓你好幾個禮拜不用擔心想不出東西來。

但就成功神學的唬爛絕對不該說,這完全是錯誤教導,是瞎眼的在帶路,兩個人一起摔落坑裡,因為這12籃絕對不能解釋為加倍的好處(全是吃剩的,其實就是廚餘,而且本質上也就一餐,只是一天的日常),更不是賞賜給門徒的某種好處(聖經完全沒提到這12籃要分給門徒,這決不是耶穌會做的事情)。

只能說,牧者胡說八道真的會害人不淺。

raw-image


avatar-img
197會員
919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七月一日,老爸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的畫展有場紀念畫冊發表會,原本我是沒特別打算北上參加的,想不到一場意外讓我們全家都上去。 是這樣的,我爸設計二二八紀念碑之前,其實早因為長期參與黨外運動被盯上了,後來當了民進黨初代黨員,還接幹部,又常繪製各種文宣,自然被視為必須除掉的麻煩人物。 設計二二八紀念碑之後更
聖經中有個比喻很有名,就是三個僕人的比喻,故事是說,主人在遠行之前,依照僕人的才幹,分別給了5000、2000跟1000個金幣,要他們「管理」這些「主人的產業」。 之後領5000跟領2000的都把這些錢拿去投資,賺了一倍。而拿1000的卻把錢埋在土裡怕弄丟。 主人回來的時候,稱讚前兩位幹得好, 主人
最近聽到一些政治人使用這個詞彙,呈現一種頗有喜感的畫面,是說,你真的知道普世價值是什麼嗎? 很多人會認為,普世價值是超越文化、國界、種族、宗教……等等面向的一種最高原則,是人類應該共有的一種價值觀。 但這定義其實是錯的,而且大錯特錯。 實際上,普世價值的概念完全是基督教式的,而且就是基督教的宗教觀念
講到理性與感性,大家可能會想到的是珍奧斯丁的作品……說起來這些經典說也該來寫寫讀書心得才是,但這有空再說,今天想談的是一些常見的誤解。 其實最常見的誤解,就是常有人以為理性與感性是互斥的兩種東西,這其實很大的誤解,因為根本不是這回事,卻有很多人講得很像一回事。 理性與感性都是人類認知判斷的架構,兩者
常有人說台灣的學生不發問,這被視為一種教育缺失。但場景換到教會,卻變成「不要疑惑,總要信」(約20:27)。耶穌這句話,讓多馬被稱為懷疑者,但別忘記就連耶穌也懷疑上帝過。 多馬不信的對象其實是那些師兄弟,畢竟才剛出一位猶大。所以多馬說出他的懷疑,一如過往。多馬常把懷疑說出口,是個追求真相的人,不會裝
擔子相關的符號在聖經裡多次出現 ,雖然可能使用不同詞彙,例如「重擔」,或者提到「背負」,但基本上指的都是人扛了某些重物的形象,而且大多指的是無形的壓力與責任(加6:5)。 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勞動形象,古今中外皆然,聖經裡有時候也會使用牛負的軛來指涉類似概念,總之都代表著一種「外加」的東西,是辛苦勞動的
七月一日,老爸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的畫展有場紀念畫冊發表會,原本我是沒特別打算北上參加的,想不到一場意外讓我們全家都上去。 是這樣的,我爸設計二二八紀念碑之前,其實早因為長期參與黨外運動被盯上了,後來當了民進黨初代黨員,還接幹部,又常繪製各種文宣,自然被視為必須除掉的麻煩人物。 設計二二八紀念碑之後更
聖經中有個比喻很有名,就是三個僕人的比喻,故事是說,主人在遠行之前,依照僕人的才幹,分別給了5000、2000跟1000個金幣,要他們「管理」這些「主人的產業」。 之後領5000跟領2000的都把這些錢拿去投資,賺了一倍。而拿1000的卻把錢埋在土裡怕弄丟。 主人回來的時候,稱讚前兩位幹得好, 主人
最近聽到一些政治人使用這個詞彙,呈現一種頗有喜感的畫面,是說,你真的知道普世價值是什麼嗎? 很多人會認為,普世價值是超越文化、國界、種族、宗教……等等面向的一種最高原則,是人類應該共有的一種價值觀。 但這定義其實是錯的,而且大錯特錯。 實際上,普世價值的概念完全是基督教式的,而且就是基督教的宗教觀念
講到理性與感性,大家可能會想到的是珍奧斯丁的作品……說起來這些經典說也該來寫寫讀書心得才是,但這有空再說,今天想談的是一些常見的誤解。 其實最常見的誤解,就是常有人以為理性與感性是互斥的兩種東西,這其實很大的誤解,因為根本不是這回事,卻有很多人講得很像一回事。 理性與感性都是人類認知判斷的架構,兩者
常有人說台灣的學生不發問,這被視為一種教育缺失。但場景換到教會,卻變成「不要疑惑,總要信」(約20:27)。耶穌這句話,讓多馬被稱為懷疑者,但別忘記就連耶穌也懷疑上帝過。 多馬不信的對象其實是那些師兄弟,畢竟才剛出一位猶大。所以多馬說出他的懷疑,一如過往。多馬常把懷疑說出口,是個追求真相的人,不會裝
擔子相關的符號在聖經裡多次出現 ,雖然可能使用不同詞彙,例如「重擔」,或者提到「背負」,但基本上指的都是人扛了某些重物的形象,而且大多指的是無形的壓力與責任(加6:5)。 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勞動形象,古今中外皆然,聖經裡有時候也會使用牛負的軛來指涉類似概念,總之都代表著一種「外加」的東西,是辛苦勞動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馬太福音14章中耶穌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的神蹟,並將其與現代基督徒的奉獻觀念相結合。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奉獻過程中的掙扎和成長,強調透過信心和奉獻,不僅能參與神的工作,還能體驗到神的祝福和財務的自由。這段經文對基督徒生活的重要啟示在於,無論所擁有的多或少,願意拿出來的心意可以成就大事。
先來看看馬太福音25章14-30 「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 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 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 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 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神學家安.莫利希(Ann Morisy):「健康的宗教不強制灌輸一些思想,但教導、引導人們自發思考。健康的宗教邀請我們以謙卑來面對自己所信與所知。」(《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米加量,就是糧,糧食的糧,每個人一生吃多少米是注定的,吃得多,米甕很快就會空了,需要不斷不斷的補給。福報也是一樣,過份享受,福報提空就越快速,米和福是一樣的道理。 每個人都知道孝是積福第一名,孝能感動天,孝能上達天聽,孝能轉宿命,如果命運突然勉強我們變動,轉換工作或環境,一定有它的理由,這個理
Thumbnail
吃飯在聖經中常常有屬靈的意義。律法教導以色列人在吃的時候要分別為聖,要吃潔淨的,不潔淨的不可碰。這不只為了健康,更是代表他們是被神從世界中分別出來的。
第四十九天。吃晚飯時,阿呆一向習慣在桌上多放一個碗,專門做為喝湯使用。今天,住持刻意凝視這個空碗許久。「師父,有什麼問題嗎?您該不會認為我每天多洗一個碗浪費水吧?」住持搖頭:「我請問你,你家養了幾個人?」「嘿!師父明知故問,當然就我和小英啊!」阿呆答。「呵呵,從不同的層面來說,似乎並非這樣喔!看見你
Thumbnail
金牧師在第三章開頭就說:「教會的復興始於發現上帝國度的價值。」引述《馬太福音》十三章44-46節「重價的珠子」來比喻上帝國度的價值。因為天國是隱藏的,少有人知道天國的價值,一旦知悉天國寶貴的價值,都會不計代價投入。
Thumbnail
圖片中是《馬太福音》比較有名的兩段話語,就算不是基督徒也聽過,但我們要如何去領會其涵義呢?且讓我細説分明。
Thumbnail
平安,歡迎閱讀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會提到的內容是關於在聖經路加福音裡的一個小故事,故事有兩位主角叫做西門,耶穌, 故事開始 西門是一位漁夫,工作是補魚,他剛忙完一整晚的補魚工作,結果一條魚也沒有,他覺得運氣很背,身體也很累了,打算整理整理就回家睡覺,晚上再來試試 就在這個時候,西門看到耶穌從遠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馬太福音14章中耶穌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的神蹟,並將其與現代基督徒的奉獻觀念相結合。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奉獻過程中的掙扎和成長,強調透過信心和奉獻,不僅能參與神的工作,還能體驗到神的祝福和財務的自由。這段經文對基督徒生活的重要啟示在於,無論所擁有的多或少,願意拿出來的心意可以成就大事。
先來看看馬太福音25章14-30 「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 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 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 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 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神學家安.莫利希(Ann Morisy):「健康的宗教不強制灌輸一些思想,但教導、引導人們自發思考。健康的宗教邀請我們以謙卑來面對自己所信與所知。」(《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米加量,就是糧,糧食的糧,每個人一生吃多少米是注定的,吃得多,米甕很快就會空了,需要不斷不斷的補給。福報也是一樣,過份享受,福報提空就越快速,米和福是一樣的道理。 每個人都知道孝是積福第一名,孝能感動天,孝能上達天聽,孝能轉宿命,如果命運突然勉強我們變動,轉換工作或環境,一定有它的理由,這個理
Thumbnail
吃飯在聖經中常常有屬靈的意義。律法教導以色列人在吃的時候要分別為聖,要吃潔淨的,不潔淨的不可碰。這不只為了健康,更是代表他們是被神從世界中分別出來的。
第四十九天。吃晚飯時,阿呆一向習慣在桌上多放一個碗,專門做為喝湯使用。今天,住持刻意凝視這個空碗許久。「師父,有什麼問題嗎?您該不會認為我每天多洗一個碗浪費水吧?」住持搖頭:「我請問你,你家養了幾個人?」「嘿!師父明知故問,當然就我和小英啊!」阿呆答。「呵呵,從不同的層面來說,似乎並非這樣喔!看見你
Thumbnail
金牧師在第三章開頭就說:「教會的復興始於發現上帝國度的價值。」引述《馬太福音》十三章44-46節「重價的珠子」來比喻上帝國度的價值。因為天國是隱藏的,少有人知道天國的價值,一旦知悉天國寶貴的價值,都會不計代價投入。
Thumbnail
圖片中是《馬太福音》比較有名的兩段話語,就算不是基督徒也聽過,但我們要如何去領會其涵義呢?且讓我細説分明。
Thumbnail
平安,歡迎閱讀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會提到的內容是關於在聖經路加福音裡的一個小故事,故事有兩位主角叫做西門,耶穌, 故事開始 西門是一位漁夫,工作是補魚,他剛忙完一整晚的補魚工作,結果一條魚也沒有,他覺得運氣很背,身體也很累了,打算整理整理就回家睡覺,晚上再來試試 就在這個時候,西門看到耶穌從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