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因為一連串的事件,媒體、電視節目上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人設崩壞」。我其實不是很懂什麼是「人設」,照我自己的直覺解讀,我的想法是,「我的『人設』崩壞為什麼是由他人來說?」
我第一次聽到「人設」這的詞是在學生的活動報告上,他們把「人物角色設定」簡稱「人設」。我當時認為那不就是persona + characteristics 嗎?我還第一次聽到這樣的簡稱!
如果我的「以為」是可以接受的,那麼我更確定我的懷疑是對的。我的「人設」是不是完整,應該是我自己最清楚,怎麼回是旁人不停的在那邊說「你人設崩壞了」?
我不想用什麼學理來討論自己的想法,我就個人粗淺的認知表達我「觀察到的扭曲」。先來說「外加」的部分,就是現在多數人所採取的觀點,也就是,人設是由他人所賦予的。
小說、劇本中的人物和角色確實都是作者或劇作家設定的,因為他們都是杜撰出來的,如果不賦予他們「人設」,充其量就只是個名詞。我們可以說,「人設」是讓那些名詞「活起來」的能量。
這樣說來,我一個活生生的人、具有個人獨有的認知能力、更有自由意志,我為什麼還需要別人「給我人設」?
其實,我們從一出生就被賦予「人設」了。父母和家人對我們的期待和教養、學校教育的教導、社會文化活動和價值觀的影響,甚至連心靈層面的意識形態和能量都無時無刻、無孔不入地形塑著我們的「人設」。所以,我們被「期待」要「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尤其在這個群體意識強烈的文化背景下,我們或多或少在成長形塑期都被「灌輸」一些其實不全然屬於我們個人的「標籤」,也就是「人設」。
「你要如何、如何」、「身為XX你要如何、不能如何、如何」、「你怎麼會這樣說、這樣做?」等等等,這些「期待」和「期望」以各種外顯和隱晦的方式「設定」我們成為「常態中的一員」,因為這樣,任何「非常態」的「人設」就會被「關注」。過去的「關注」,以文明社會的「人設」標準來看,相對殘酷許多,歷史上不乏這樣的事件和實例,只是我們未必知道而已,而現代的關注就是「評估、治療、復健」,好讓每個人都在「大家認定的」常軌上。
難道說,時下常聽到的「『人設』崩壞」指的是:他人對某個人的期待,不管這個人他個人的獨特性和自我認同,只要他這個人和「他人」所期待的不同,就會被以這樣的「標籤」來標注嗎?是誰賦予我們每個人這樣的「資格」?我們不需要通過某種檢定或取得特定的證照就可以這麼做嗎?
我到底想說什麼,你會問。過去四十出頭年的日子,我是多麼努力的「活出自己的人設」啊!當學生時,如何、如何,我努力做到;出社會時,如何、如何,嘴上罵著我還是努力做到;成家後如何、如何,我也努力做到。人生中有多少角色,我就努力扮演那「眾所期待的『人設』」,可是我卻越活越不快樂,心中甚至充滿了不滿:我為什麼一定要如此努力的符合這些「人設」,如果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我呢?
因為這樣,我開始尋找「我給我自己的『人設』」。我認知到,以我個人的獨立認知和自由意志,我可以「自己設定」我的人物角色,我不需要透過外在的一切、他人的期待來定義我自己。不過,我同時也注意到,我不能像拆OK繃一樣,把那些不屬於我自己給的一口氣全部都拆了。我必須從中取得平衡:在意識到他人的「人設」這個事實的同時,我對自己「真正的人設」保持覺知,適時保護這其實最為真實也最珍貴的我。
我這麼說不代表我已經掌握了箇中道理、取得完美平衡了。我依舊不完美,但我知道,因為我不完美所以我完美。最後我想說,請不要任意把「人設崩壞」用在我身上,「我自己」才知道我的「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