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飲食 ∣《俗稱“代參湯”的「米油」》

節氣飲食 ∣《俗稱“代參湯”的「米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俗稱“代參湯”的「米油」

        在這幾年,偶爾都會建議一些過瘦、氣血虛弱、或者大病初癒者,食用一些粥糜。中醫一般稱為「米油」也就是熬粥時上方那層濃稠白糊的米湯、米漿。

       「米油」,從中醫學來看,性味甘平,有健脾補腎、利水通淋的好處。一般常以:白米、胚芽米、小米等來熬製米油 / 粥油,是極佳的滋陰、溫潤聖品。


➤ 小米米油

        青壯年或更年期婦女,因為情緒壓力與忙碌等,導致內分泌不穩定,且西醫檢查無明顯疾病的煩躁、發熱、上火、胃口差、睡眠不佳等現象,可以在晚上喝一碗小米粥油。

        小米相較於白米,性味較甘涼,相對地,如果是體質虛寒的人,及氣滯現象明顯(腹脹、腹痛等症狀)者,則不適宜。

➤ 白米米油

        年長者,則平日可以喝些白米粥油,來補充元氣和腎精。人在年老時,主管人一輩子生長、發育、衰老,俗稱水火之臟的腎精、腎氣都會衰退、虛損,「米油」熬煮好之後,加少許鹽,有補益腎精之功。
        許多嬰幼兒在斷奶後、或者母親奶水不足,一開始也常食用米油替代。

➤ 胚芽米油

        至於,對於一些病後、術後調養的族群,特別是胃腸機能損傷,有急慢性腸胃炎、腹瀉、胃口差現象者,除了白米粥糜,也可以用七分的胚芽米熬成的米油,來輔助脾胃氣的補益升提,讓因病耗損、氣血虛弱的身體,早日康復。

        中醫很注重病者痊癒後「胃氣」的康復。胃口是否好、能否正常飲食、吃東西有味道,都顯示出人體的臟腑機能是否健康運作,正陽之氣足。
        最後,還是要提醒健康、亞健康族群,現在市面上陸續出現一些已製作好的「米油」產品,「米油」固然勝人參湯,“咀嚼”卻是人體消化機能相當重要的一環,千萬不可因為貪圖便利,長期只攝取液態飲食。

avatar-img
Botree的沙龍
28會員
248內容數
從每天日常飲食吃喝,體會大自然節氣奧妙,輕鬆在生活裡認識中醫~ 好日子,從起居、運動、飲食、睡眠、清潔、好心情,開始! • 深入淺出,從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原典導引。 • 真實依春、夏、秋、冬,四季書寫。 • 涵括日常家常菜、食療、藥膳等,生活化而實用。 • 休閒中養生,美食也健康。 • 圖文並茂,從節氣餐桌上拍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otr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紫錐花 Echinacea purpurea,英文名 Purple coneflower ,是北美、歐洲等地家喻戶曉的菊科藥草。常用在呼吸道感染、感冒症狀等的預防與保健。在一般藥局、有機超市等處都可以輕鬆購得紫錐花萃取液、錠劑、膠囊等,還有供日常沖泡的花草茶包,以及牙膏、漱口水...
       唇形科的「廣藿香」,是南方相當著名普及的中藥材。可是大家知道,其實中醫在用藥時,分為「藿香」與「藿梗」嗎? ➤ 東方本草學 --- 葉 & 梗       「藿香」,是知名的專治暑濕的藥材,可以芳香化濕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許多因為濕熱而導致有腹痛嘔吐、胸悶、濕困倦怠、腹脹 ...
      課堂上,總會從中醫學來介紹甜酒釀的妙用:暖身、活血、通筋,特別適合氣血虛寒的婦女、末梢循環差手腳易冰冷的族群,以及天氣寒冷、或飲食太涼胃寒時。       在課後討論時,才發現對於現代大眾而言,因為都是直接從賣場採購的,所以,容易忽略保存方法、與烹調訣竅,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
金黃之美,清心除煩的療愁菜:「金針」       每年的八~十月,是花蓮六十石山與台東太麻里的黃澄澄的金針花季,越來越多人前往觀賞旅遊,美麗的金針花海。無硫、炭烘的金針花,也紛紛製作生產,你知道這常見於家常菜的金針花,除了清香、色澤美麗之外,還有養生妙用嗎?~    
現代好多人,動不動就說自己有“胃食道逆流”問題。中西醫學,看噯氣、打嗝、呃逆、反酸、口苦 ...... 等與胃食道逆流相關的現象,都認為很多跟 “不良的飲食習慣與日常起居” 相關。這些,很值得大眾來認識與學習,走在 “ 預防勝於治療 ” 的路上。 ➤常見的導致原因......      
在春日梔子花開時,介紹過原來,梔子的果實是中藥材、天然染料,台灣本土還曾經大面積種植,外銷日本。 現在,夏季炎熱,巧心慧手來製作天然的 “黃粉粿”,清火消炎、養心肝 ^^ 古早味的粉粿,是的,就是菜市場裡面很Q彈的、淋上蜂蜜、糖漿,或者跟著綠豆、紅豆、粉圓等一起拌入剉冰裡的黃澄澄 ......
        紫錐花 Echinacea purpurea,英文名 Purple coneflower ,是北美、歐洲等地家喻戶曉的菊科藥草。常用在呼吸道感染、感冒症狀等的預防與保健。在一般藥局、有機超市等處都可以輕鬆購得紫錐花萃取液、錠劑、膠囊等,還有供日常沖泡的花草茶包,以及牙膏、漱口水...
       唇形科的「廣藿香」,是南方相當著名普及的中藥材。可是大家知道,其實中醫在用藥時,分為「藿香」與「藿梗」嗎? ➤ 東方本草學 --- 葉 & 梗       「藿香」,是知名的專治暑濕的藥材,可以芳香化濕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許多因為濕熱而導致有腹痛嘔吐、胸悶、濕困倦怠、腹脹 ...
      課堂上,總會從中醫學來介紹甜酒釀的妙用:暖身、活血、通筋,特別適合氣血虛寒的婦女、末梢循環差手腳易冰冷的族群,以及天氣寒冷、或飲食太涼胃寒時。       在課後討論時,才發現對於現代大眾而言,因為都是直接從賣場採購的,所以,容易忽略保存方法、與烹調訣竅,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
金黃之美,清心除煩的療愁菜:「金針」       每年的八~十月,是花蓮六十石山與台東太麻里的黃澄澄的金針花季,越來越多人前往觀賞旅遊,美麗的金針花海。無硫、炭烘的金針花,也紛紛製作生產,你知道這常見於家常菜的金針花,除了清香、色澤美麗之外,還有養生妙用嗎?~    
現代好多人,動不動就說自己有“胃食道逆流”問題。中西醫學,看噯氣、打嗝、呃逆、反酸、口苦 ...... 等與胃食道逆流相關的現象,都認為很多跟 “不良的飲食習慣與日常起居” 相關。這些,很值得大眾來認識與學習,走在 “ 預防勝於治療 ” 的路上。 ➤常見的導致原因......      
在春日梔子花開時,介紹過原來,梔子的果實是中藥材、天然染料,台灣本土還曾經大面積種植,外銷日本。 現在,夏季炎熱,巧心慧手來製作天然的 “黃粉粿”,清火消炎、養心肝 ^^ 古早味的粉粿,是的,就是菜市場裡面很Q彈的、淋上蜂蜜、糖漿,或者跟著綠豆、紅豆、粉圓等一起拌入剉冰裡的黃澄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