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投資與主動投資哪個好? 其實這並非選擇題

閱讀時間約 0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近期FB上,擁護主動投資與擁護被動投資的KOL又開始在炒哪一種策略比較好,這個議題從來都沒有降溫過,還隨著股市一直創高越吵越兇。

我們來分別了解一下,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擁護者的主要觀點,

主動投資擁護者的觀點:

主動投資可以藉由研究、專業及資訊優勢或交易策略,找出具有潛力的個股,獲取比大盤高出好幾倍的報酬率,雖然風險較高,但相對的報酬也較高,像是2020年開始的生技股行情及航運股行情,到近期的AI題材股大噴發,都是主動選股打敗大盤的例子。

202004~202209 生技股走勢

202004~202209 生技股走勢


2020 航運股走勢

2020 航運股走勢

被動投資擁護者的觀點:

根據統計,主動投資長期的報酬率是輸給大盤的,這一點在基金投資上特別明顯,根據SPIVA的統計指出,美國近一年基金表現與大盤的比較如下:

raw-image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近1年有近半數的基金表現優於大盤,但是隨著期間拉長,比例越來越低,超過10年後甚至只有不到10%的基金表現優於大盤,所以也難怪被動投資的擁護者如此支持被動投資策略。

但是,就像標題寫的,這兩種策略並不是選擇題,你並不是只能從兩種方式裡面選擇一種,反而可以透過資金的規劃,同時布局這兩種策略,讓投資組合可以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在『究極の投資選擇-被動還是主動?』這篇文章中,我提出了一個主動與被動的配置的方式,配置方式如下圖:

raw-image

這張圖中的紅點位置為:主動投資50% 被動投資50%,依據點位的移動可以使用不同的比例配置,例如在綠點時的配置比例為:主動投資70% 被動投資30%;而在藍點時的配置比例為:主動投資30% 被動投資70%。

這一張配置圖也可以當成你的策略配置績效檢視表,舉例來說,你原本的策略配置是主動投資30%,被動投資70%,但一段時間後你發現你的資產變成主動投資60%,被動投資40%,這時候有以下兩種做法:

  1. 既然主動投資的績效較好,那麼可以找出主動選股成功的要素,將他使用到之後的選股策略中,也可以增加主動投資的比例;若是被動投資的成效較好,則可以增加被動投資的比例。
  2. 當投資配置比例偏離原本比例太多,可使用『再平衡』的方式調整回原本的比例,也就是將主動投資多出的部位賣掉,並新增到被動投資的部位,讓整體的主動被動配置比例回到30:70。

再平衡的優點是能夠控制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更精確的說,是降低整體投資 組合的波動性。

想想看,若主動投資的比例從30%上升到70%,若大盤反轉,那麼這70%的部位就會面臨大幅回檔,也會造成整體投組帳面價值的大幅下降,但如果利用再平衡,將70%調整回30%,就可以大幅降低回檔風險跟整體波動性。

講了不少策略配置的方法,但面動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的看法時,大家應該要保持一種觀念:每種投資方式都有它的優點及缺點,在看到網路上較為偏激的觀點時應該仔細思考內容是否正確,以及他所描述的情境是不是適合你的現況,千萬不要一廂情願的認為單一投資方式就是所謂的真理,而否定了其他方式,這樣反而會讓自己眼光變得狹隘,也會錯失許多機會。

另外一點是,大部的人會認為投資ETF就是被動投資,事實上不見得是如此,這一點會另外寫一篇文章來說明。

avatar-img
19會員
30內容數
從金融業跨足到軟體業PM的社畜,記錄身為身為PM的各種辛酸雜談,還有一些跨產業的心態調整以及如何適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股海中的追夢人 的其他內容
經濟學中,每個人皆為『理性經濟人』基礎假設,更是一個根本上的錯誤,因為經濟學認人類皆為『理性』,而沒有考慮『人性』,這個假設使經濟學偏離了真實的人類行為模式,更不用說運用在人性交戰的投資市場中了。
最近跟投資同好聊到,『沒賺到該賺的錢』跟『賠錢』兩種情形,哪一個會讓你更難過? 剛好這一陣子AI 類股飆漲,不管是美股的NVIDIA, Meta, AMD,還是台股的IC設計、伺服器等相關族群,只要跟AI扯上邊,股價都是以倍數在成長,幾乎是複製先前的航海王模式,對太早下車的我來說,『沒賺到該賺的
觀察產業的興衰,以及判斷產業或是一家公司的營運轉折,這些都需要長期經驗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但我們可以透過不斷練習三件事,來幫助我們提高對市場變化的敏感度: 1. 瞭解產業結構 2. 『畫』出產品原理與製造流程 3. 結合前兩點與市場資訊做出判斷
近期的#Metoo 事件連發,全台灣都陷入了#metoo 風暴中。 不過被爆出的都是發生在幾年前,甚至超過10年以上的事件,所以也有許多懷疑的聲音,我整理了3個原因讓你了解為什麼他們現在才出來發聲
航運業的整併之路 2020年到2022疫情期間,航運業因為在家辦公需求增加,相關產品貨運需求增加,獲利與股價都以倍數成長,航運類股股價更翻了好幾倍。長榮、陽明、萬海三檔股票更是並稱『航海王』,成為了兩年中最多人追逐的標的。 但你知道嗎? 在2020 年8月之前,長榮的股價其實很少超過20元,而且處於
作者肯恩.費雪(Ken Fisher)為費雪投資公司的執行長,這本書是他以多年的投資經驗以及金融史中歸納出幾個市場不斷重複的謬誤,並證明這些謬誤會在每一次的股市循環中一直出現。
經濟學中,每個人皆為『理性經濟人』基礎假設,更是一個根本上的錯誤,因為經濟學認人類皆為『理性』,而沒有考慮『人性』,這個假設使經濟學偏離了真實的人類行為模式,更不用說運用在人性交戰的投資市場中了。
最近跟投資同好聊到,『沒賺到該賺的錢』跟『賠錢』兩種情形,哪一個會讓你更難過? 剛好這一陣子AI 類股飆漲,不管是美股的NVIDIA, Meta, AMD,還是台股的IC設計、伺服器等相關族群,只要跟AI扯上邊,股價都是以倍數在成長,幾乎是複製先前的航海王模式,對太早下車的我來說,『沒賺到該賺的
觀察產業的興衰,以及判斷產業或是一家公司的營運轉折,這些都需要長期經驗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但我們可以透過不斷練習三件事,來幫助我們提高對市場變化的敏感度: 1. 瞭解產業結構 2. 『畫』出產品原理與製造流程 3. 結合前兩點與市場資訊做出判斷
近期的#Metoo 事件連發,全台灣都陷入了#metoo 風暴中。 不過被爆出的都是發生在幾年前,甚至超過10年以上的事件,所以也有許多懷疑的聲音,我整理了3個原因讓你了解為什麼他們現在才出來發聲
航運業的整併之路 2020年到2022疫情期間,航運業因為在家辦公需求增加,相關產品貨運需求增加,獲利與股價都以倍數成長,航運類股股價更翻了好幾倍。長榮、陽明、萬海三檔股票更是並稱『航海王』,成為了兩年中最多人追逐的標的。 但你知道嗎? 在2020 年8月之前,長榮的股價其實很少超過20元,而且處於
作者肯恩.費雪(Ken Fisher)為費雪投資公司的執行長,這本書是他以多年的投資經驗以及金融史中歸納出幾個市場不斷重複的謬誤,並證明這些謬誤會在每一次的股市循環中一直出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內文: 在投資理財的世界裡,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如大盤ETF)一直是討論的焦點。許多人希望通過主動投資,挑選出超越市場表現的個股,並在市場波動中掌握進出場時機。然而,統計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及專業基金經理在長期內無法超越大盤的平均績效。對此,我們將探討理論支持及建議,幫助投資朋友更有效地
Thumbnail
光看文字上對被動(passive)收入 的理解就知道投資程度。被動收入不是長期資金不動領股息與利息的意思,被動收入相對於主動(aggressive)收入,是指自認為打敗不了大盤去跟隨指數的意思。 追蹤指數要從資本市場線說起,投資組合的報酬波動度相對於整體市場的報酬波動度,但被動投資者要創建一個兩者
這陣子主動投資、被動投資ETF的討論越來越火熱了,這邊簡單整理差異之處及我的看法~ 我認為「每個人都有其適合的投資策略」,應了解自己的需求、能力與目標,選擇與自身匹配的投資方式,才能在市場中穩健前行,理性投資與長期規劃始終是成功的基石。
Thumbnail
上週股市一片綠油油,儘隨著美股起伏,嚴格說來這不是一個正常投資市場應有的情況,但眼下情況即是如此,錢還是要掙,股票還是要買的。但怎麼買?就又成了這週的課題。 嚴守操作紀律是進入股海不變的第一式,而選股的條件仍就不外乎主力、公司盈利及利多題材,下週的股票標的您選好了嗎? 我也選好了,可供各位參考,
最近有些網紅在各自的粉專,爭論「該主動投資,還是該被動投資?」我就利用這篇文章來表達我的看法。雖然我只買0050、0056,應該屬於後者,但我並不會主張「該被動投資」,因為我認為這個問題本身不該用「該」這個字。  
Thumbnail
景氣熱絡高峰的特色現象之一,就是隨時買進並長期持有都可以獲利,而在景氣低迷的谷底特色則是股市處於相對低檔,在景氣繁榮時期買進的持股多半是虧損狀態,等待景氣由谷底翻揚,是可能由虧損轉變成獲利,但個別股票還是有可能因為產業或企業自身績效而有差異,長期持有未必能獲利。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的核心差異,分析兩者的優勢與挑戰。主動投資強調市場回報的超越,提供更高潛在收益,但面臨高費用及競爭壓力。相對而言,被動投資則著眼於穩定回報,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透過案例分析,讀者能夠瞭解在不同市場環境下,這兩種投資策略的表現以及如何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投資方式。
高股息跟市值型哪個更好 其實我沒有特別想法 只有適合自己的,沒有最好 最近看到三個大神的文章,對,我隨便看而已 不嚴謹 不過也看到他們相同與不同的點 A大神,主張長期買進原型市值型,並長期持有 B大神,主張透過適時槓桿,把正二也視為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C大神,主張透過殖利率與景氣對
Thumbnail
股市行情有屬於投資的部分,也有投機成分,在整體指數價位偏高的情況下,無法期待能有多少投資的買盤進場,要等跌到股價真正夠便宜才有長線資金願意進場,因此行情的波動取決於市場投機的主力如何操作,但需注意的是,投機不是只有單一方向,投機可以是向上也可以是向下
很常聽到兩派人馬互相較勁,長期投資人會去批評短期投資人操作風險大、勞心勞力,終歸整體績效也不會比長期投資人績效好到哪去;短期投資人則會批評長期投資人資金運用績效差,只會放著看股票上上下下,來回操作的投資人成本早已海放長期投資人,資產累積也不是長期投資人可以媲美的。我不覺得雙方互相批評有哪方面說錯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內文: 在投資理財的世界裡,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如大盤ETF)一直是討論的焦點。許多人希望通過主動投資,挑選出超越市場表現的個股,並在市場波動中掌握進出場時機。然而,統計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及專業基金經理在長期內無法超越大盤的平均績效。對此,我們將探討理論支持及建議,幫助投資朋友更有效地
Thumbnail
光看文字上對被動(passive)收入 的理解就知道投資程度。被動收入不是長期資金不動領股息與利息的意思,被動收入相對於主動(aggressive)收入,是指自認為打敗不了大盤去跟隨指數的意思。 追蹤指數要從資本市場線說起,投資組合的報酬波動度相對於整體市場的報酬波動度,但被動投資者要創建一個兩者
這陣子主動投資、被動投資ETF的討論越來越火熱了,這邊簡單整理差異之處及我的看法~ 我認為「每個人都有其適合的投資策略」,應了解自己的需求、能力與目標,選擇與自身匹配的投資方式,才能在市場中穩健前行,理性投資與長期規劃始終是成功的基石。
Thumbnail
上週股市一片綠油油,儘隨著美股起伏,嚴格說來這不是一個正常投資市場應有的情況,但眼下情況即是如此,錢還是要掙,股票還是要買的。但怎麼買?就又成了這週的課題。 嚴守操作紀律是進入股海不變的第一式,而選股的條件仍就不外乎主力、公司盈利及利多題材,下週的股票標的您選好了嗎? 我也選好了,可供各位參考,
最近有些網紅在各自的粉專,爭論「該主動投資,還是該被動投資?」我就利用這篇文章來表達我的看法。雖然我只買0050、0056,應該屬於後者,但我並不會主張「該被動投資」,因為我認為這個問題本身不該用「該」這個字。  
Thumbnail
景氣熱絡高峰的特色現象之一,就是隨時買進並長期持有都可以獲利,而在景氣低迷的谷底特色則是股市處於相對低檔,在景氣繁榮時期買進的持股多半是虧損狀態,等待景氣由谷底翻揚,是可能由虧損轉變成獲利,但個別股票還是有可能因為產業或企業自身績效而有差異,長期持有未必能獲利。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的核心差異,分析兩者的優勢與挑戰。主動投資強調市場回報的超越,提供更高潛在收益,但面臨高費用及競爭壓力。相對而言,被動投資則著眼於穩定回報,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透過案例分析,讀者能夠瞭解在不同市場環境下,這兩種投資策略的表現以及如何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投資方式。
高股息跟市值型哪個更好 其實我沒有特別想法 只有適合自己的,沒有最好 最近看到三個大神的文章,對,我隨便看而已 不嚴謹 不過也看到他們相同與不同的點 A大神,主張長期買進原型市值型,並長期持有 B大神,主張透過適時槓桿,把正二也視為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C大神,主張透過殖利率與景氣對
Thumbnail
股市行情有屬於投資的部分,也有投機成分,在整體指數價位偏高的情況下,無法期待能有多少投資的買盤進場,要等跌到股價真正夠便宜才有長線資金願意進場,因此行情的波動取決於市場投機的主力如何操作,但需注意的是,投機不是只有單一方向,投機可以是向上也可以是向下
很常聽到兩派人馬互相較勁,長期投資人會去批評短期投資人操作風險大、勞心勞力,終歸整體績效也不會比長期投資人績效好到哪去;短期投資人則會批評長期投資人資金運用績效差,只會放著看股票上上下下,來回操作的投資人成本早已海放長期投資人,資產累積也不是長期投資人可以媲美的。我不覺得雙方互相批評有哪方面說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