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三件事,抓出產業轉捩點與機會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殺不死我的,必將使我更強大-淺談產業淘汰後的生存者優勢 這篇文章中,我舉了航運業與觀光業兩個產業,來說明經歷過低迷的市況以及大規模的淘汰及整併,最後生存下來的企業,因為競爭者減少,在市況改變及需求到來時可以分享到更多的市占率及利潤。

而觀察產業的興衰,以及判斷產業或是一家公司的營運轉折,這些都需要長期經驗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但我們可以透過不斷練習三件事,來幫助我們提高對市場變化的敏感度:

1. 瞭解產業結構

所謂產業結構,簡單的說就是產業的上、中、下游,通常產業的上游是原 料,中游是主要的加工段,產品主要在這個階段被製造出來,下游則是再將產品加工為終端商品或是提供消費者服務。

以手機產業為例,上游是各種零組件,例如處理器、觸控螢幕、記憶體等供應商。

中游將這些零組件組裝起來成為手機,也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ODM、OEM組裝廠,像鴻海、廣達、和碩等都屬於中游。

下游則是直接面對客戶提供商品及服務的商家,例如PChome、Momo等電商,以及台灣大哥大、中華電信等電信商。

了解產業結構的目的是,在投資時清楚挑選的股票是在產業的上游、中游還是下游,並在產業出現變化時,評估該變化對該公司的影響。

例如:中美貿易戰開打時,美國政府要求美國公司進行『去中化』,減少在中國本地生產的比例,這個政策對於手機產業的中游就產生了相當大的衝擊,中國本地生產佔比大的組裝廠受到的打擊一定會比較大,但提早佈局東南亞設廠的組裝廠反而是受惠者。

2. 『畫』出產品原理與製造流程

這一點對於電子業來說特別重要,技術跟材料不斷的推陳出新,各種擁有新技術的電子產品不斷推出,半導體的製程也不斷的進步,因此我們也需要不斷去學習新的科技原理、及材料與製造流程。

現在有許多網路資源可以學習到最新的科技知識,但是對一般投資人來說,要真正理解這些知識並不簡單,我個人最推薦的方式,就是直接將一個產品從0到1的製造流程,完整的『畫』出來,雖然過程非常耗費精力,但是將整個製造流程畫過一遍之後,就會擁有強烈的印象,甚至對製造中所需的材料都能過目不忘。

一篇完整的產品製程圖應該要包含以下幾個重點:

(1) 產品的種類及功能
(2) 產品的結構(用圖畫表示)
(3) 盡量詳細的產品製造流程,包括設備如何運作、使用的材料及運用的技術,並使用圖畫+文字的方式表現

以下是我將PCB 載板產業,用以上的架構所做出的產品製造流程圖畫筆記,讀 者們可以嘗試用這個方式製作自己的產品製程筆記。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3. 結合前兩點與市場資訊做出判斷

當我們熟悉了第1 點:產業結構,以及第2點:產業製程後,我們可以結合這兩點與市場上的資訊,包含公司所釋出的訊息、產業的變化、投資機構所提出的報告等,來做出有邏輯的投資判斷。

以華新在2020年釋出的新聞:掌握料源 華新赴印尼設鎳生鐵廠為例子。

從產業結構的角度,可以知道台灣大部分的鋼鐵廠因為缺乏自然資源的關係,大多屬於中游與下游的再加工廠,對於原料商是相當的依賴。

因此華新到印尼設置鎳生鐵廠,是一個保證原料來源跟控制原料成本的一個戰略配置,而華新從中下游向上游布局也讓整體的產線更加的完整。

加上電動車的興起,三元鋰電池的需求增加,鎳的價格也跟水漲船高,華新由於布局了上游的鎳金屬原料,當然就跟著受惠,所以我們也就可以看到,當2022年鎳價在大漲時,華新的股價也就跟著一路上漲。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股海中的追夢人
20會員
30內容數
從金融業跨足到軟體業PM的社畜,記錄身為身為PM的各種辛酸雜談,還有一些跨產業的心態調整以及如何適應
股海中的追夢人的其他內容
2024/04/14
笨錢效應』改編自美國轟動一時的GameStop (GME)軋空事件。 內容是關於一名美國網紅基斯.吉爾(Keith Gill)在疫情期間,大量買進GME股票,並每天在社群網站Reddit的 WallStreetbet版上直播他的投資觀點跟持股部位,也累積了許多忠實觀眾。
Thumbnail
2024/04/14
笨錢效應』改編自美國轟動一時的GameStop (GME)軋空事件。 內容是關於一名美國網紅基斯.吉爾(Keith Gill)在疫情期間,大量買進GME股票,並每天在社群網站Reddit的 WallStreetbet版上直播他的投資觀點跟持股部位,也累積了許多忠實觀眾。
Thumbnail
2024/03/24
日本央行在2024/3/19 宣布將短期基準區間調整至0~0.1%,並取消殖利率控制政策(央行藉由購買日本公債以控制殖利率的手段),等於宣告日本正式終結負利率政策(此前利率為-0.1%)。
Thumbnail
2024/03/24
日本央行在2024/3/19 宣布將短期基準區間調整至0~0.1%,並取消殖利率控制政策(央行藉由購買日本公債以控制殖利率的手段),等於宣告日本正式終結負利率政策(此前利率為-0.1%)。
Thumbnail
2024/03/17
流入ETF的資金確實讓人無法忽視,如果這些資金湧向特定股票確實會對這股價產生一定程度的拉抬效果。 因此我們就可以使用FindBillion這個網站來檢視個股成為了那些ETF的成分股? 又占了這些ETF規模多少百分比
Thumbnail
2024/03/17
流入ETF的資金確實讓人無法忽視,如果這些資金湧向特定股票確實會對這股價產生一定程度的拉抬效果。 因此我們就可以使用FindBillion這個網站來檢視個股成為了那些ETF的成分股? 又占了這些ETF規模多少百分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把行銷交給客戶,製造業只要專心負責客戶交付的規格生產就好? 《上一代老闆打下來的天下,客戶都不會變心嗎?》
Thumbnail
把行銷交給客戶,製造業只要專心負責客戶交付的規格生產就好? 《上一代老闆打下來的天下,客戶都不會變心嗎?》
Thumbnail
提供讀者一個管理工具「營運模式畫布 Business Model Canvas」,讓創新的想法轉為行動計畫進而可以付諸行動,這篇來寫個市場上的新創團隊的案例–配客嘉PackAge+循環包裝,把我所觀察的要素套用到營運模式畫布。
Thumbnail
提供讀者一個管理工具「營運模式畫布 Business Model Canvas」,讓創新的想法轉為行動計畫進而可以付諸行動,這篇來寫個市場上的新創團隊的案例–配客嘉PackAge+循環包裝,把我所觀察的要素套用到營運模式畫布。
Thumbnail
當台灣製造業面臨按下「Reset」的關鍵時刻,必須要重新思考企業轉型的策略:要挑戰什麼新領域?需要什麼新技能?有足夠的人才及科技嗎?什麼是現在的阻力?如何落實文化、如何執行?
Thumbnail
當台灣製造業面臨按下「Reset」的關鍵時刻,必須要重新思考企業轉型的策略:要挑戰什麼新領域?需要什麼新技能?有足夠的人才及科技嗎?什麼是現在的阻力?如何落實文化、如何執行?
Thumbnail
在疫苗採購這件事情上,如果政府可以跟產業界交流,就可以瞭解問題的本質、和彼此的長處與優勢,產生1加1大於2的結果。除了簽合約之外,我們還做了哪些事呢?如果沒有採取各種保險措施,那就只是把生命托付在命運之神的手裡了。
Thumbnail
在疫苗採購這件事情上,如果政府可以跟產業界交流,就可以瞭解問題的本質、和彼此的長處與優勢,產生1加1大於2的結果。除了簽合約之外,我們還做了哪些事呢?如果沒有採取各種保險措施,那就只是把生命托付在命運之神的手裡了。
Thumbnail
書名: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產業本質 作者:張明輝 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部 出版年月:2020年8月 破解七大產業財報-PART1電子組裝財報解析
Thumbnail
書名: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產業本質 作者:張明輝 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部 出版年月:2020年8月 破解七大產業財報-PART1電子組裝財報解析
Thumbnail
我是一個剛加入新公司的產品經理,請問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瞭解新公司的產品呢? 以下是我的三個重點: 第一個重點:瞭解產品的使用者旅程以及對應功能 第二個重點:如何瞭解產業?從上游、下游、競爭者、互補品來看 第三個重點:瞭解產品的開發進度、上下游窗口,以及過去的「債」
Thumbnail
我是一個剛加入新公司的產品經理,請問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瞭解新公司的產品呢? 以下是我的三個重點: 第一個重點:瞭解產品的使用者旅程以及對應功能 第二個重點:如何瞭解產業?從上游、下游、競爭者、互補品來看 第三個重點:瞭解產品的開發進度、上下游窗口,以及過去的「債」
Thumbnail
各位以為,少掉幾家髒兮兮工廠沒差嗎?這些中小代工廠養活的人口數以百萬計,今天命脈被中國掌握,哪天波動一下就是數十萬人失業,或是無薪假影響百萬家庭。
Thumbnail
各位以為,少掉幾家髒兮兮工廠沒差嗎?這些中小代工廠養活的人口數以百萬計,今天命脈被中國掌握,哪天波動一下就是數十萬人失業,或是無薪假影響百萬家庭。
Thumbnail
在企業中,是流程先或是組織先?孰輕孰重?這個問題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我還是要投機取巧的說,兩者都重要。因為,依據產業別、產品別、上下游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在企業中,是流程先或是組織先?孰輕孰重?這個問題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我還是要投機取巧的說,兩者都重要。因為,依據產業別、產品別、上下游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看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