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不對等時,該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討好別人,對別人主動示好,取悅別人,這是一般人對待親朋好友的方式,因為你想要有一段和諧的人際關係,所以通常都會先主動付出,但是隨著時間久了,大家也就是習慣了你的付出,午夜夢迴的時候,會覺得自己虧待了自己,怎麼都是自己對別人在付出,好希望別人也時也能主動對你好。

但是,通常事與願違,你的主動只換來別人的被動,這時你心裡面就充滿著委屈和憤怒,就不想主動付出了,漸漸覺得心累了,朋友也就不聯絡了,心也就關起來了,怎麼辦呢?這時就要大膽的提出自己的需求,需要什麼要讓對方知道,希望他主動約你吃飯,希望他主動送東西給你,希望他以你為主,希望他向你求助,希望他打電話關心你…

avatar-img
3會員
4內容數
經由自我覺察反省,創立自由自在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時候,爸爸為我爭取該有的待遇,改變我對自己的看法
小時候,爸爸為我爭取該有的待遇,改變我對自己的看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社交行為,首要條件務必建立在「自己發自內心喜歡、享受」再去做,否則久而久之一定是適得其反,當你得不到期待的成果、愛、關懷、利益時,勢必會感到委屈、隱忍。
Thumbnail
期待他人的付出與支持 在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常常不自覺地期待他人的付出與支持。無論是在家庭中、職場裡,甚至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或多或少會希望他人理解我們的需求,滿足我們的期望。然而,我們是否曾靜下心來思考過:自己能為別人做些什麼?這個觀點並不是要我們忽略自己的需求,而是讓我們重新審視人際互動中更有價值
Thumbnail
你是否也曾經遇過,明明在可以好好說話的情境,態度卻奇差無比的人呢?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應該」要對誰好,我想表達的是,我們都喜歡帶來美好感受的互動。即便只是普通、沒特別感受的交流,於心裡而言也舒坦過突然被粗暴對待(這裡指言語和態度)的衝突感。
Thumbnail
你相信主動麻煩別人能夠增進人際關係嗎?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什麼主動求助反而能使關係更親密,並分享如何優雅地表達需求和感謝。通過信任、共同經歷和互動機會,我們可以建立更深厚的情誼。要正確看待求助的勇氣,學會付出與感謝,才能讓人際關係更美好。
如果你要幫助他人 你會給予他想要的 或是給予你想給的 還是給予你覺得他需要的呢?
施與受 人際間的互動,常因施與受的問題發生齟齬,甚至爭執。如施者常在ㄧ方或要求回報在感受上產生落差。施與受的多樣呈顯人際互動的困難。 其實施與受是應是互為主體,令溫情在雙向流動間才能日益增暖。共同生活的領地,在活動變化時,通過感知,產生情感的同一,與他人互為主體,共在的真實被顯現出來,如此,
Thumbnail
前陣子跟朋友閒聊到他不喜歡沒禮貌的人。 他說:「這種人就不會成為我的朋友。」他這句話蠻觸動我,我仔細思考後發現:「我是否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無形被篩選了呢?如果我被他人排除,是否就代表我是不好的人?」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學會表達自己的期待而不是強求他人改變是一項重要的溝通技巧。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如何正確表達期望,通過以身作則來激勵他人的改變,也是一種方式。最終,文章強調尊重他人的選擇,同時學習如何消化期望落空的失望。
Thumbnail
比起說話直接,我覺得語言只是中性的,我們更能感受到的是對方的態度。
Thumbnail
你是否覺得自己總是在人際關係中不斷付出,將別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前面,逐漸覺得內心枯乾,最後仍然在人際關係中受傷,得不到期待的回報呢?瞭解自我犧牲的真相,誠實面對內在動機,才能建立真實與有安全感的人際關係。在人際交流中,用真實的愛和付出,進入穩定連結的關係。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社交行為,首要條件務必建立在「自己發自內心喜歡、享受」再去做,否則久而久之一定是適得其反,當你得不到期待的成果、愛、關懷、利益時,勢必會感到委屈、隱忍。
Thumbnail
期待他人的付出與支持 在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常常不自覺地期待他人的付出與支持。無論是在家庭中、職場裡,甚至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或多或少會希望他人理解我們的需求,滿足我們的期望。然而,我們是否曾靜下心來思考過:自己能為別人做些什麼?這個觀點並不是要我們忽略自己的需求,而是讓我們重新審視人際互動中更有價值
Thumbnail
你是否也曾經遇過,明明在可以好好說話的情境,態度卻奇差無比的人呢?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應該」要對誰好,我想表達的是,我們都喜歡帶來美好感受的互動。即便只是普通、沒特別感受的交流,於心裡而言也舒坦過突然被粗暴對待(這裡指言語和態度)的衝突感。
Thumbnail
你相信主動麻煩別人能夠增進人際關係嗎?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什麼主動求助反而能使關係更親密,並分享如何優雅地表達需求和感謝。通過信任、共同經歷和互動機會,我們可以建立更深厚的情誼。要正確看待求助的勇氣,學會付出與感謝,才能讓人際關係更美好。
如果你要幫助他人 你會給予他想要的 或是給予你想給的 還是給予你覺得他需要的呢?
施與受 人際間的互動,常因施與受的問題發生齟齬,甚至爭執。如施者常在ㄧ方或要求回報在感受上產生落差。施與受的多樣呈顯人際互動的困難。 其實施與受是應是互為主體,令溫情在雙向流動間才能日益增暖。共同生活的領地,在活動變化時,通過感知,產生情感的同一,與他人互為主體,共在的真實被顯現出來,如此,
Thumbnail
前陣子跟朋友閒聊到他不喜歡沒禮貌的人。 他說:「這種人就不會成為我的朋友。」他這句話蠻觸動我,我仔細思考後發現:「我是否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無形被篩選了呢?如果我被他人排除,是否就代表我是不好的人?」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學會表達自己的期待而不是強求他人改變是一項重要的溝通技巧。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如何正確表達期望,通過以身作則來激勵他人的改變,也是一種方式。最終,文章強調尊重他人的選擇,同時學習如何消化期望落空的失望。
Thumbnail
比起說話直接,我覺得語言只是中性的,我們更能感受到的是對方的態度。
Thumbnail
你是否覺得自己總是在人際關係中不斷付出,將別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前面,逐漸覺得內心枯乾,最後仍然在人際關係中受傷,得不到期待的回報呢?瞭解自我犧牲的真相,誠實面對內在動機,才能建立真實與有安全感的人際關係。在人際交流中,用真實的愛和付出,進入穩定連結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