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爸爸為我爭取該有的待遇,改變我看自己的價值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小時候,媽媽常認為我應該要主動幫忙做事,即使我有手足們,因為他們叫不動,所以習慣叫我,我也樂此不彼,雖然非常的累,也很想學手足們一遛的閃躲,逃過媽媽的呼喊,但是,心裡覺得對媽媽的要求沒達成就有愧疚感,所以也就逼迫著自己去完成所交代的事。

隨著時間的累積,做家事的頻率非常的頻繁,爸爸認為我非常的辛苦,應該也要犒賞我一下,這樣才公平,但是媽媽認為,幫忙做事是小孩子的本份,不認為需要獎賞,爸爸提議我做的事,應該給我金錢的報酬給予鼓勵,馬上就被媽媽否決了,雖然如此,心裡面對於爸爸的做法,有了對自己不同的看法,原來我是值得被獎賞的,我是有價值的人,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

avatar-img
3會員
4內容數
經由自我覺察反省,創立自由自在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要比別人更努力學習哦!」 這是小時候老媽最常跟我說的一句話。 老媽老是覺得我的資質不錯但不夠用功,這是實話就是了。 雖然我之後如願考上第一志願卻因為失去目標而覺得心裡很空虛,畢業後老是不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努力,後來更因為超時工作還有跟職場上的同事不和乾脆就直接離開。 再來休息一陣子後我決定開始朝
Thumbnail
#做家事 去年內觀回來後我對這個現象特別有感: 現在的孩子多衣食富足,甚少有不足的體驗 在期待失落時,反應似乎顯得很大(?) 對於從父母和環境中得到的滿足也較為理所當然 似乎不易有感恩之心   我一直在思考對我來說不容易的這一題: 怎麼培養孩子的「感恩」、「珍惜」、「不理所當然」?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文章中,作者回顧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及其對父職的理解與實踐。通過反思早年的遺憾與未滿足的期待,作者探討瞭如何透過學習與成長來成為更好的父親,以及對自己的照顧與愛的重要性。文章以父親節為背景,分享了陪伴孩子的喜悅與心路歷程,並強調與他人建立真誠的聯結。這份對父親身份的反思,對許多父母而言是具啟發意義的。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我從出生到現在我最想感謝我的爸爸媽媽,因為他們從我出生到現在一直關心和幫助我們有困難的地方。爸爸和媽媽在我成長過程中無私付出,我深感感激。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要比別人更努力學習哦!」 這是小時候老媽最常跟我說的一句話。 老媽老是覺得我的資質不錯但不夠用功,這是實話就是了。 雖然我之後如願考上第一志願卻因為失去目標而覺得心裡很空虛,畢業後老是不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努力,後來更因為超時工作還有跟職場上的同事不和乾脆就直接離開。 再來休息一陣子後我決定開始朝
Thumbnail
#做家事 去年內觀回來後我對這個現象特別有感: 現在的孩子多衣食富足,甚少有不足的體驗 在期待失落時,反應似乎顯得很大(?) 對於從父母和環境中得到的滿足也較為理所當然 似乎不易有感恩之心   我一直在思考對我來說不容易的這一題: 怎麼培養孩子的「感恩」、「珍惜」、「不理所當然」?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文章中,作者回顧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及其對父職的理解與實踐。通過反思早年的遺憾與未滿足的期待,作者探討瞭如何透過學習與成長來成為更好的父親,以及對自己的照顧與愛的重要性。文章以父親節為背景,分享了陪伴孩子的喜悅與心路歷程,並強調與他人建立真誠的聯結。這份對父親身份的反思,對許多父母而言是具啟發意義的。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我從出生到現在我最想感謝我的爸爸媽媽,因為他們從我出生到現在一直關心和幫助我們有困難的地方。爸爸和媽媽在我成長過程中無私付出,我深感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