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與受
人際間的互動,常因施與受的問題發生齟齬,甚至爭執。如施者常在ㄧ方或要求回報在感受上產生落差。施與受的多樣呈顯人際互動的困難。
其實施與受是應是互為主體,令溫情在雙向流動間才能日益增暖。共同生活的領地,在活動變化時,通過感知,產生情感的同一,與他人互為主體,共在的真實被顯現出來,如此,產生了人對同一的渴望,將「異己」化的思維轉化成「同一」的共情世間,這就是悅納異己的優質倫理,而我們真實生活中「異己」,無時不投以目光注視著「我」,常存在壓迫感,如果沒有「他人即是自己」的知見,愛人如愛己,當面對他人的臉龐,就有不舒服的感覺,尤其面對弱勢者,在他們的凝視中,給予「愛」(他人即是自己)升起向善的道德意識,以生命熱情投以深切的關愛。這是以「服務」作為生命存在的目的,因而沒有ㄧ個人是個「自我」,我們都是芸芸眾生的ㄧ個,是世界人名中的ㄧ個名字,存在從眾的羣體意識裡,而免於自我獨自面對虛無,所以人的存在範疇,感受、同理、語言成了生活體驗,從歡愉、悲哀、恐懼中構成人生的態樣,這樣才讓我們活著真真切切,世界也在四週向我們展開,生存的可能性也就無盡的延展,它穿透了人的有限性,由生死的斷滅思維中,超脫成涅槃的圓妙真如。不遷不變,圓滿成就,證成圓成自性。成就二元對立的統一,在完善統合下,入世的實境中呈現出世的超脫,泯除得失心,放下我執。
達摩語梁武帝,「實無功德」的金石之言,使施與受自始不存了。只有喜樂之心永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