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來找我的學生當時已學琴兩年,之前的老師使用的是鈴木教學法,他來之前我聽過但是我不瞭解實際的操作內容是怎樣的。而家長帶著孩子來之後,才發現其實孩子彈奏已經到了系統教材大約2B的程度,但是看到陌生而簡單的五線譜也沒有辦法順利的彈奏,因為鈴木教學法似乎強調先用聽的模仿老師的演奏,看譜是後來才加入的。我不懂因此無法批評鈴木教學本身,只是我的疑問是,他們要怎麼讓都已經兩手合手彈奏稍微複雜音樂的孩子,再回來看譜呢?
後來的我總想著,當時如果能認識這份教材就好了。
學鋼琴是為了未來可以練習任何自己的想練的東西,這是一份很重要的能力,所以學鋼琴必須要可以視奏。或許會想問,我不會視奏也可以彈琴啊!這件事並沒有錯,就像是能識字我們就可以閱讀任何文章文字相關訊息,如果不識字我們只能依靠聲音圖片來被動理解。因此,無法視奏就只能依靠「被動的」學習鍵盤位置,無法一看到五線譜就能想像音樂的聲音並且演奏出來。
但是,視奏對多數孩子和老師來說都是一件很頭大的問題,對初階孩子而言,剛開始要看得懂:
以上是屬於大腦認知部分,接下來是身體的運用上,手指、手掌、手腕、手臂、肩膀是否是支撐且放鬆的狀態,更進階一點,孩子是否能在看到且聽到聲音之後感受和想像,使用他的手做出聲音、樂句,表達出表情和個性,如果有這些,或許我們才稱之為音樂。
因此,彈琴本身是同時非常多工的事,每個孩子會卡住的點不盡相同。回到視奏本身,這件事情如果沒有帶著孩子循序漸進的建立,影響的是學琴的自信和情緒,若彈琴的挫折感太強大,沒有學習的動力,一切就歸零了。
對老師而言,視奏應是一切的根本,能看得懂譜才有辦法自己練習,即使是簡單重複的手指練習也是,能夠自己正確練習,彈好每週的作業,才能有每週進步的空間,養成從學琴開始就有練習的習慣,否則每週都是上課時陪少爺公主練鍵看譜,最後結果就是老師悶小孩痛苦,只要小孩痛苦家長也不會好過的。
不管在那個階段,只要學生的視奏有問題,一律都必須回到最基本的概念重新建立。因此接下來要進入正題,簡單介紹「改善你的視奏」(improve your sight-reading)這本教材剛開始的三個階段,有了該如何改善學生視奏的心法,知道大約的概念與步驟,對於教學和學生學習視奏幫助超大,若想要更清楚的步驟和練習,直接研究這系列教材更能收穫滿滿,至少我是如此過來的。
目前這份教材分成10個等級,從開始學習鋼琴的預備階段就是第一冊,接下來分成1-9級目前共有10冊,若需要準備ABRSM的實體考試,這系列教材也都有配合的級數可以搭配使用。
此文只簡介第一冊的三個大重點:
兩個核心視奏要點:1. 一直都要算拍、2. 永遠不可以停下來
這兩個原則說的容易,但是要做到卻是很難,尤其在剛開始彈琴的小朋友,若老師沒有每次上課一而再再而三的帶著算拍,人性是想要「完全忽略」這件事,或是多數人自以為有數,但是碰到有點困難複雜的地方、小節線或是換行會不自覺停下來。這也是為什麼,學鋼琴需要老師的原因,專業的鋼琴老師會幫助點出你的盲點,告訴你目前學習的個人問題是什麼。
因此第二個階段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有數拍的感受。
不彈鋼琴,靠著唱音和打拍就能知道孩子是否有數拍的概念,而大腦的認知理解了這件事情,習慣養成和做到指日可待,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太鼓勵家長讓太小的孩子學鋼琴,因為屬於「認知類」部分5歲左右孩子大多可輕鬆理解,太小的孩子對拍子的概念似有若無,其實孩子辛苦老師也是。
再來就是五線譜的事情了。
剛開始的初階學生,大部分從高音譜號的下加一線的do開始,每個系統教材開始教認音的音符不太相同,但無妨,重點是重複練習。除了練習「看到」這顆音在譜上的位置和琴鍵上的位置外,也練習節拍一直往前走的感覺。
到了兩顆音以上,練習看到音符「往上」和「往下」走與手指相對應的關係。這部分其實從還沒有看五線譜的教材時,就可以養成學生看到往上,手指和鍵盤要往右(高音)走,往下手指和鍵盤都要往左(低音)走的關係。
再到了下一個階段,就要練習「一眼」看到是連續往上或往下的「線-間-線」(隔壁),或是「線-線-線」和「間-間-間」的三度與手指(1-3-5、5-3-1)的關係,再繼續看到四度和五度。不管是那個階段都需要老師帶著孩子有著節拍的重複和大量練習。
大多數的學生(可能有時也包含我)總是拿到看到譜之後就會迫不及待開始上手,但是經常忽略了「先觀察」的重要性。觀察有很多的好處,除了看有沒有特別困難的節奏、音型,或是加線很多的音,再來就是「想像五線譜上彈出來的聲音」,當孩子的大腦能夠開始想像彈出來的聲音,他就知道他要達到的目標在哪裡,知道目標在哪裡,他就會讓自己的手指去做到大腦要求的。教琴彈琴學任何事情,最害怕的是他的大腦不知道要做什麼。
到了這個可以想像和觀察的階段,其實也是讓孩子練習在彈琴之前先想好他要做的事情是什麼,若是在家裡每天需要練五次,前三次的練習可能是將音符和拍子的部分彈奏正確,正確之後的每一次就要有想法,想法的部分包含了個性和表情、樂句的語氣,樂句是否有故事性,那該如何表達細膩的音樂,需要哪些手指的技巧和肌肉上的記憶,他還缺乏哪些需要的訓練,教師都必須一再思考,有了這些學琴才是完整的。
後面能提的階段當然還有很多很多,停看聽的網站有1-9冊每階段的目錄和某些頁面的介紹,光是這頁面的本身就能讓老師知道作者「循序漸進」的思維在哪裡。這份譜是否要讓學生購買,我自己本身是覺得都可以,家長和小孩的金錢與練琴時間有限,讓學生每週到老師這邊練習打拍、唱音,跟著作者一步步的拍子、調性,越來越複雜的articulation(彈法),像是斷奏、圓滑、連跳等。還有作者也強調讓他們想像樂曲的風格(character)彈出音樂的個性。
只要老師有了初階教學循序漸進的步驟和地圖後,學生不一定要使用到這份教材,老師也可以應用到學生的每個教材上,知道個別學生目前哪些部分需要認真補強。
現在的小孩都很聰明,但是每個小孩擅長的天份不太一樣,有些小孩對於五線譜上上下下的空間感很好,音符位置節奏節拍感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卻不太會使用自己身體的力氣彈奏鋼琴,需要很多手指觸鍵的基本練習;很多小孩,音樂性樂感佳(通常他們的爸媽也都不會太差),學習模仿老師(聽聲音和看手)比用看(樂譜)的速度快,是所謂的「耳朵很好」的孩子,只是初階短小簡單的單手旋律,可以讓他們很快上手,而且可能彈得很不錯!但是一旦當樂曲變長,旋律節奏和聲曲式開始複雜之後,挫折感即油然而生,之前沒有被訓練起來的視奏能力,包含音符的位置、節拍的感受與認識,還是需要重新再來一次,看似學習很快,其實並沒有真的比較快。不變的是,越早教會他們,越早能享受到彈琴的快樂和成就感。
視奏是鋼琴老師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作者在教師手冊前言提到學視奏的好處:
一、學會看譜,學曲這件事情更快更有效率,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開發與培養孩子的音樂性,帶學生想像樂曲的個性和故事性,這些事情若都被視奏這件事給佔滿是相當可惜的。
二、「學會視奏」是我們(鋼琴老師)能帶給學生相當重要的禮物,能夠自己的學習新曲,這件事情是他不學鋼琴後他還能繼續接觸音樂,繼續彈奏鋼琴最最重要的一點。若這點沒在他學習鋼琴這幾年幫助他養成,那其實也是相當可惜的了。
希望老師和學生都能多注重這件事,這也是基礎訓練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會看字才能閱讀,當然不用會看譜才能欣賞音樂,但是要能看譜才能自己彈奏音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