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生與死的邊界,我們的生命是什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死和生不是對立的兩極,死是以生的一部分而存在著」,必須說這句話一開始真的有種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的感受,心裡想著村上春樹該不會是另一種Peter Su,但全世界這麼多人愛這本書,應該也不是這麼簡單而已。回顧一下讀完的心情跟紀錄,我之所以一開始理解不了這本書,是因為有點被「激烈、寂靜、哀傷,100%的戀愛小說」這句引言給定錨了——《挪威的森林》不是一本愛情小說,而是一本試圖探討生、死、感情(不是愛情,後敘)和欲望,這些人類的生命關懷以及原始本能的書。

生,是時間的一部分;死,是遺留在時間的碎片。

我不禁想起Martin Heidegger的那句名言:Being-towards-death,向死而生,死亡不可避免,而人一生都在面對死亡,面對死亡的過程早於死亡而存在—或存有?不太確定—因此死亡本來就是生命的一部分,人一生都在準備死亡,這是一段極其漫長又迅速的過程。既然死是必然,問題就會變成怎麼死,為何而死(也就是為何而生)。木月花了17年準備,直子用了20年,渡邊、小綠、永澤還在路上,初美先一步下車。

我對村上的那句話的理解即以此而來,死是以生的一部分存在著,不只是因為生者背負著死者而活,更不是必須在自己身上找到一個死去的木月,而是因為死本來就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沒有死,就沒有生,沒有盡頭的生命在喪失時間的維度之後變相成為一種停滯狀態,所以人必須死。

木月跟直子是生命共同體,他們的靈魂捆在一塊,當木月選擇好死亡的時間時,留了直子在另一側的世界,她還沒準備好面對死亡跟成為死亡,所以她的靈魂空了,因為她也還沒準備好什麼是生,跟怎麼生。小綠不然,雖然跟直子一樣經歷至親的死亡,但小綠的主體性跟價值支撐著同樣混亂的她的生活:「我所追求的只是任性。完全的任性。例如說我現在向你說我想要吃草莓蛋糕,於是你把一切都放下跑去買,並且呼呼的喘著氣回來說 : 『嗨,Midori,草莓蛋糕噢』並遞過來,於是我說: 『嗯,我已經不想吃這個了』然後把它從窗子往外一扔丟掉。我所追求的是這樣的東西。」這樣的任性充滿著生命的力量,小綠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在做什麼,想要什麼。

這是靈魂被分割出去的直子所無法做到的,她是一個藏在雜亂樹叢中的幽深水井,「我遠遠要比你所想像的更混亂哦。灰色、冰冷,而且混亂……」,直子在毫無預備的情況下被迫迎向死亡,所以她不能跟小綠一樣有時間去定位自己在死生兩側世界的位置,所以直子還沒準備好怎麼生,就已經死了,這是兩者最大的對比之處。

而渡邊,在直子與小綠兩邊拉扯,其實就是在描寫一個逐漸長大的青年如何去學習與詮釋這個生命課題罷了。因此渡邊跟直子也許不算是真正的愛情,直子是空的,直子是木月的一部分,而木月是渡邊的另一個部分,所以他們的剪不斷理還亂,是一種哀悼,對摯友、對自己的哀悼,在祭奠一個不知怎麼生就已經死了的靈魂。他們恐怕只是在尋求從對方身上慰藉自己的空虛與寂寞,而且這股孤單並不是晚上睡覺時沒有人陪伴,甚至是靈魂底層的缺失。所以我不認為這是本愛情小說。

村上只是藉愛情來書寫一段青少年被迫面對死亡而來不及招架的故事,將這些對生命的困惑、不安、恐懼、孤單濃縮成愛情來表現,畢竟愛情是人類最難以捉摸的情感之一,有的時候我們會以為那些感覺是愛,但或許這不過是內心某種需求的外顯行為。你愛的他、他愛的你,或許不是他,也不是你,只是你想要的某個不可言說的需求。

如同初美愛著永澤,她甚至可以不管永澤的荒唐行止,她愛的是永澤,還是愛著永澤的自己?或是渡邊愛著直子,但他愛的是她的空虛,在她身上的感同身受,還是直子這樣的人?這些可以是愛,也可以不是愛,我沒有答案,但愛情到底是什麼樣子,村上在《挪威的森林》裡面其實是沒有描述的。

所以在最後,渡邊決定跨越直子回到另一側的世界之後,他已經面對了死亡,接受了死亡,而且準備好死亡,因此他撥給小綠。我無從判斷他是否「愛著」小綠,但我肯定渡邊的這個舉動算是對生命的接納。
///
只是在書的一開始,十七年之後的渡邊,再聽到那首歌的時候,仍然無法如我們前面所說的一樣泰然。畢竟死亡是一輩子的事,但死去只是一瞬間的事,有的時候我們只是以為我們準備好了。

avatar-img
6會員
10內容數
「我愛你」是最耳熟能詳,在路上容易聽到,在電視劇中容易看到的三個字。可是愛究竟是什麼?有哪些形式?元素?表現?情緒?我也不知道,所以想多讀點書,來看看到底什麼是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強納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內篇:大宗師) 不如,意味著後者更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既然已經乾涸,乾脆一點就在河海之中相互遺忘吧。遺忘之後,各自安於天性,在屬於自己的天地之間遨遊;遺忘之後,就沒有那些用力耗盡自己去換得一個喘息假象的必要了。
……人首先存在,碰到各種遭遇,世界起伏不定,然後限定自己。因為,人在開始時一無所有,只是後來才成為甚麼。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內篇:大宗師) 不如,意味著後者更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既然已經乾涸,乾脆一點就在河海之中相互遺忘吧。遺忘之後,各自安於天性,在屬於自己的天地之間遨遊;遺忘之後,就沒有那些用力耗盡自己去換得一個喘息假象的必要了。
……人首先存在,碰到各種遭遇,世界起伏不定,然後限定自己。因為,人在開始時一無所有,只是後來才成為甚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Thumbnail
之前閱讀過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小說,有個角色叫永澤,深得我喜歡。書中他是一個富二代,學習能力高又有不錯外型,小說的故事背景是在大學,永澤他如此出眾的人物設定在思想仍然未成熟的學生群中顯得高人一等,到哪裡都令人不敢輕視。他說過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話,他說只會看作者已經去世三十年的書。令我忽發奇想,是不
Thumbnail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爲生的一部分永存。 若有必要只在《挪威的森林》之中留下一句话,我想这再适合不过了。 这句话很大程度决定了这本小説的走向,正如村上春树自己所言,比起将其称之为恋爱小説或是青春小説,其最根本的命题还是成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三島由紀夫作品中主角羽仁男的自殺心理及其生活的荒謬性。文章深入分析羽仁男的被動自殺理念,及其在面對生活的困頓與死亡的矛盾心態下,所經歷的奇異事件和內心的掙扎。該作品不僅挑戰了生命的價值觀,還對自由、信念和人生的虛無感進行了反思,讓讀者思考生活的意義與存在的真實性。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這是ㄧ本舉重若輕的書。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但很少提及自己的身世。而這本書(實際上僅算是ㄧ篇短文吧了)卻是關於父親,他想說的事。在他年近古稀時,方才提筆寫下。是他最直接面對自身將老與家族死亡的情感紀實之作。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超脫旅途》一部談論死亡與生命意義的日本電影。內容主要描述了兩位男主角,佐倉醫師和病患成瀨先生在面對生命困境和死亡逼近時的心路歷程。透過對安樂死和臨終照護的討論,引導觀眾開始思考死亡的議題,最後呈現了面對死亡的方式是繼續努力地活下去。
Thumbnail
⋯⋯他相信,人不會死,衰亡的只是肉體。如果這樣的觀念確立,那麼我們看待肉體衰亡(死亡)這件事就會比較坦然一點,接著才有辦法執行「放手」。
村上春樹說:「其實你不需要去糾結要不要斷掉某一段關係,不要費那個勁掙扎了,因為你的一切看似是你在選擇,其實都是命中注定的。」
Thumbnail
記憶像捉不住的落日,一跳一跳地作弄著生者,湮滅,又再現,湮滅,又再現。
Thumbnail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Thumbnail
之前閱讀過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小說,有個角色叫永澤,深得我喜歡。書中他是一個富二代,學習能力高又有不錯外型,小說的故事背景是在大學,永澤他如此出眾的人物設定在思想仍然未成熟的學生群中顯得高人一等,到哪裡都令人不敢輕視。他說過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話,他說只會看作者已經去世三十年的書。令我忽發奇想,是不
Thumbnail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爲生的一部分永存。 若有必要只在《挪威的森林》之中留下一句话,我想这再适合不过了。 这句话很大程度决定了这本小説的走向,正如村上春树自己所言,比起将其称之为恋爱小説或是青春小説,其最根本的命题还是成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三島由紀夫作品中主角羽仁男的自殺心理及其生活的荒謬性。文章深入分析羽仁男的被動自殺理念,及其在面對生活的困頓與死亡的矛盾心態下,所經歷的奇異事件和內心的掙扎。該作品不僅挑戰了生命的價值觀,還對自由、信念和人生的虛無感進行了反思,讓讀者思考生活的意義與存在的真實性。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這是ㄧ本舉重若輕的書。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但很少提及自己的身世。而這本書(實際上僅算是ㄧ篇短文吧了)卻是關於父親,他想說的事。在他年近古稀時,方才提筆寫下。是他最直接面對自身將老與家族死亡的情感紀實之作。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超脫旅途》一部談論死亡與生命意義的日本電影。內容主要描述了兩位男主角,佐倉醫師和病患成瀨先生在面對生命困境和死亡逼近時的心路歷程。透過對安樂死和臨終照護的討論,引導觀眾開始思考死亡的議題,最後呈現了面對死亡的方式是繼續努力地活下去。
Thumbnail
⋯⋯他相信,人不會死,衰亡的只是肉體。如果這樣的觀念確立,那麼我們看待肉體衰亡(死亡)這件事就會比較坦然一點,接著才有辦法執行「放手」。
村上春樹說:「其實你不需要去糾結要不要斷掉某一段關係,不要費那個勁掙扎了,因為你的一切看似是你在選擇,其實都是命中注定的。」
Thumbnail
記憶像捉不住的落日,一跳一跳地作弄著生者,湮滅,又再現,湮滅,又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