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倖豬舉灶、倖囝不孝

意謂:豬不關好,放任牠自由進出,可能連灶都會被豬掀翻了;小孩子若寵溺過頭,就不會懂得孝親的必然。

pixabay

pixabay

豬隻是農業社會,貼補家用相當有效益的家畜;家戶通常在豬圈旁築個豬灶,方便煮豬菜。不僅注重養豬技術、細心照料,對豬的呵護,甚至到達寵倖地步,即使豬圈沒關好,豬隻跑出來用牠的嘴管,夯翻餿水桶、鼎、灶,主人也不忍責罰牠,才衍生出這樣一句俗諺。

同理,父母養育子女,若過度寵愛、放縱,一旦小孩胡亂非為成性,長大就容易忤逆不孝、惹事生非、不受父母約束。

工業社會,不復見倖豬舉灶的情況,但倖子不孝的惡果,卻屢見不鮮!缺錢弒親的、棄養老邁雙親的、謀奪家產的、捲款到國外不回來的、小霸王般目中無人的…幸運的人,尚能訴請法律討回公道;不幸的人,呼天搶地,也只能怨恨自己倖子不孝,自食苦果哪!

郭台銘先生曾說了一個大陸新生代被寵壞的真實故事:一位計程車司機愛子心切,寧可自己刻苦度日,卻每餐必帶一隻雞腿回家給愛子吃。有一天他突然病倒了,妻子體恤老公體弱,將雞腿煮給他吃,沒想到愛子卻打了妻子一巴掌,怒斥:『我的雞腿怎麼拿給他吃!』此舉讓這司機痛心不已、幡然醒悟。

在廣播中,還聽過一個事例:

pixabay

一個奶奶很得意自己讀幼兒園的小孫女,提前學會背誦許多英文單字,就帶著到處炫耀,有一天,到了姑婆家,阿嬤又開始炫技:『蘋果的英文怎麼唸?』孫女答:『Apple。』『恩,那雨傘呢?』『Umbrella。』幾次都沒被考倒後,孫女反問阿嬤:『書本怎麼說?』阿嬤回答:『我怎麼會呢?』冷不防地,小孫女不屑地回了句:『阿嬤,你怎麼這麼白癡啊!』當下,阿嬤除了尷尬,就是心痛,再也得意不起來了!

教育現場亦可窺見,頗多家長寵愛子女的現象:天天載孩子上學,恨不得車子能直達教室,捨不得寶貝多走幾步路。

進到學校,孩子揉著惺忪睡眼走在前頭,家長提著書包、水壺跟隨於後,活像老忠僕陪著小少爺上學。

學用品忘了帶,一通電話,家長就是專屬快遞。作業沒寫,家長擋在前頭幫忙圓謊解圍。

和同學吵架,家長立即跳出來澄清:我的小孩個性溫和,不可能會吵架或打架,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事,那一定是別人先惹他的!

老師要求學生自己的座位要清潔整齊,家長卻說家事捨不得他做,所以家長天天到校,幫忙孩子整理座位!

人說:『慈母多敗兒』,交通大學諮商中心許鶯珠老師也說:『家庭教育可培養出一個孩子的行為模式,如太過溺愛,小時候他要不到東西,動輒以不吃飯要脅,這時父母若不約束,孩子長大後手段將更激烈。』

『倖豬舉灶,倖囝不孝;倖某吵鬧,倖尪,半暝爬起來哭;倖女兒,難入別人的家教。』這句俗諺點出親人之間相處,最關鍵的是態度問題:愛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倖豬舉灶的說法雖然誇張了些,但不是不可能;其生動傳神的比喻,意在強調倖子不孝的嚴重後果,提醒天下父母,千萬不可溺愛過度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