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闖終局的《私刑教育3》/《The Equalizer 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你完全沒看過前兩集,能看得懂《私刑教育3》嗎?

或許這篇觀後感會給你點答案。

raw-image

✍️【退休後的特工生活】

即便你完全沒看過前兩部,在故事的開頭你也能感受到丹佐華盛頓飾演的勞勃麥考絕非凡人。

《私刑教育3》講述退役特工勞勃麥考在掃蕩毒窟後,身受槍傷,流亡至義大利小鎮阿爾托蒙特,小鎮雖小,但人情味濃厚,很快鎮上的居民就將麥考視為自己人,而麥考也從中感受到了家的感覺。

但當地的黑幫勢力讓小鎮上的居民苦不堪言,面對如同自身家人的鎮民受到欺侮,麥考挺身而出化身暗夜殺神,屠了整個當地黑幫的故事。

當然,實際上故事遠比簡單描述更為精彩,當中麥考從一開始的略顯冷漠生硬,到之後的融入當地,殺手的變化令人感到窩心,但也讓我有些困惑,在故事剛開始被小孩從背後開了一槍的麥考,為何能如此快速的相信當地的鎮民呢?

對此,我恐怕也只能歸咎於濃厚的鄉村魅力,以及麥考那久未被溫暖的內心了吧。

raw-image

✍️【以秒出手的暴力美學】

快節奏的暴力總是令人欣賞,透過麥考俐落的身手不難想像前兩集丹佐華盛頓更年輕時能施展怎麼樣的身手。

麥考的暴力很純粹,幾乎是不留餘地的將對方置於死地,與《捍衛任務》有些類似,都是手邊有什麼都可以幹上去的,開槍時都往要害開,不過麥考似乎更會折磨人,無論是對人的屁股開槍,又或是直接喂毒讓人體驗死亡倒數的感受,在虐殺方面,麥考大概比約翰更為殘酷。

此外,裝上消音器以及透過陰影隱藏自身,無聲無息屠殺整個家族的做法,相較起特工,麥考的手法還真的是更偏向殺手一些,純粹而致命。

raw-image

✍️【歸港】

即便沒看過前作,單從這一集也能感受到麥考對於小鎮的重視,而面對異鄉人,居民也表現了最大程度的歡迎。

無論是收留了麥考的醫生,又或是陪伴麥考認識環境的餐館老闆娘,甚至是強迫推銷帽子的店主,都能隔著畫面感受到濃厚的鄉村熱情。我不敢說這沒有美化義大利的成分在,畢竟離拿坡里這麼近的一個小村莊,要說只有一個幫派我還真的不太信,不過電影嘛,塑造出民風純樸似乎也是必要的條件之一,不然如果真的搞得每個人背後都是黑手黨,我看麥考醒過來就不會是在床上了。

麥考一開始給我的感覺有些冰冷,雖然他到達鎮上後面帶笑容,但總覺得與他人的對話有些冰冷,並刻意保持距離。

而隨著劇情的推進,他的臉上也逐漸找到笑容,就像是他說自己逐漸喜歡上這個小鎮一樣,或許看似隻身一人的他,最終在小鎮上找到了家的感覺,也讓這艘暮年鏽鐵的戰艦,找到了能夠停靠的港灣。

raw-image

你問我沒看過前作會不會對觀影體驗有影響,老實說是會的。

《私刑教育3》很明顯與前作的劇情有所連貫,無論是麥考闖入西西里亞毒窟的原因,又或是他自身的背景故事,冷漠的原因,肯定也都跟前兩集有所關係。

但單單從這次的作品,仍舊能感受到爽快的暴力,濃厚的硝煙氣氛以及溫暖厚實,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賴,這是即便你沒看過前作也能清楚感受的。

但或許看過前作的朋友們,會有更深的解讀與體悟吧!


👉看了不用負責的IG

👉需要點讚支持的影評粉專 

avatar-img
46會員
219內容數
一些我對比賽的看法或是足球雜談 歡迎球迷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亞當山德勒,這個名字曾經代表著喜劇的一片榮景,但近年他卻在與Netflix的合作中展現了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EP.1【屬於青少年的電影】 ✍️EP.2【全家出手,成績共有】】 ✍️EP.3【錯誤後的笑容】
亞裔女孩尋家記,擊碎所有玻璃心。 如果你覺得種族歧視是個玩笑,那就來體驗這場荒誕到極點的閨蜜之旅吧! ✍️EP.1【亞裔是種幽默】 ✍️EP.2【閨蜜就該瘋狂一次】 ✍️EP.3【沒有什麼不能拿來開玩笑】
《GT:跨界玩家》電影則改編自年輕賽車手揚馬登伯勒 (Jann Mardenborough) 的真實故事,必須說,看完電影後,我這個手殘黨還真的是差點拿出魔法小卡把《跑車浪漫旅》給刷下去了。 ✍️EP.1【熱門IP的舒適呈現】 ✍️EP.2【雨夜與白晝】 ✍️EP.3【零散與紊亂】
如果之前的DC作品都這麼拍,那就算沒辦法像隔壁棚一樣賺得盆滿缽滿,至少在粉絲心中還能有些回饋與情懷。 ✍️EP.1【DC的”首任”藍甲蟲】 ✍️EP.2【沒借鑑不義聯盟我死都不信】 ✍️EP.3【倡導著平等,卻也走上了街頭】 ✍️EP.4【電影評價與有關藍甲蟲的有趣小知識】
本來以為是喜劇片卻無法笑著走出電影院的我肯定是搞錯了什麼。 ✍️Ep.1【荒誕的開頭,溫暖的收尾】 ✍️Ep.2【不合格的喜劇】 ✍️Ep.3【出色的悲劇】
作為台灣首部以拉力賽為主題的作品《我和我的賽車老爸》以溫情的方式拍攝出了賽車手背後的另一種面向,結合了夢想、親情與現實,整體溫暖又不失層次,可說是翻開了台灣電影更多的變化篇章。 ✍️Ep.1【家人誰都有,難的是相處】 ✍️Ep.2【倔強誰都行,難的是認輸】 ✍️Ep.3【賽車誰都行,難的是融合】
亞當山德勒,這個名字曾經代表著喜劇的一片榮景,但近年他卻在與Netflix的合作中展現了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EP.1【屬於青少年的電影】 ✍️EP.2【全家出手,成績共有】】 ✍️EP.3【錯誤後的笑容】
亞裔女孩尋家記,擊碎所有玻璃心。 如果你覺得種族歧視是個玩笑,那就來體驗這場荒誕到極點的閨蜜之旅吧! ✍️EP.1【亞裔是種幽默】 ✍️EP.2【閨蜜就該瘋狂一次】 ✍️EP.3【沒有什麼不能拿來開玩笑】
《GT:跨界玩家》電影則改編自年輕賽車手揚馬登伯勒 (Jann Mardenborough) 的真實故事,必須說,看完電影後,我這個手殘黨還真的是差點拿出魔法小卡把《跑車浪漫旅》給刷下去了。 ✍️EP.1【熱門IP的舒適呈現】 ✍️EP.2【雨夜與白晝】 ✍️EP.3【零散與紊亂】
如果之前的DC作品都這麼拍,那就算沒辦法像隔壁棚一樣賺得盆滿缽滿,至少在粉絲心中還能有些回饋與情懷。 ✍️EP.1【DC的”首任”藍甲蟲】 ✍️EP.2【沒借鑑不義聯盟我死都不信】 ✍️EP.3【倡導著平等,卻也走上了街頭】 ✍️EP.4【電影評價與有關藍甲蟲的有趣小知識】
本來以為是喜劇片卻無法笑著走出電影院的我肯定是搞錯了什麼。 ✍️Ep.1【荒誕的開頭,溫暖的收尾】 ✍️Ep.2【不合格的喜劇】 ✍️Ep.3【出色的悲劇】
作為台灣首部以拉力賽為主題的作品《我和我的賽車老爸》以溫情的方式拍攝出了賽車手背後的另一種面向,結合了夢想、親情與現實,整體溫暖又不失層次,可說是翻開了台灣電影更多的變化篇章。 ✍️Ep.1【家人誰都有,難的是相處】 ✍️Ep.2【倔強誰都行,難的是認輸】 ✍️Ep.3【賽車誰都行,難的是融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感想就是「臥底行動已經絕跡了」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天堂孤影》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工人三部曲中的一部,他擅长以冷冽克制的手法来描述无产阶级的人们生活状态,在他们的世界里平淡、困难成为了生活的最大部分,而社会的冷漠也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但不论怎么样,阿基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朦胧的希望。 电影中,一名垃圾工的老同事计划拉他入
Thumbnail
麥斯重新接受自己的名字,接受結合的可能性,透過一場非常浪漫的輸血場景,「荒土中不僅能掠奪,也能給予」的價值觀得到迂迴地成立。而就像是伊丹十三《蒲公英》(Tampopo,1985),或是它可能存在的其他西部電影前輩。在終局,麥斯的離開是個必要選擇,只有這種方式......
Thumbnail
講到希區考克,大家會如何形容他的作品? 答案應該不出「懸疑」、「恐怖」或「驚悚」等震懾生心理,飽含力道與想像空間的詞彙吧。但若進一步追問:有共同的元素反覆出現其電影之中嗎?可能會有人答道:麥高芬、金髮女郎、中產階級的生活樣態或對男同志的暗示等目前主流最常談論的議題,進而引出作者論、女性主義和甚至現
Thumbnail
喬治米勒曾經痛恨《迷霧追魂手》帶來的成功,因為,他覺得自己並沒有拍出符合內心完美品質的作品,而這種成功似乎放大了他的未竟之志。但是,《衝鋒飛車隊》治癒了他自己,喬治理解一部電影永遠不可能完全呈現他對「荒土世界」的視野,可是,他可以將整個電影縮小到一個可控制的範圍,在這個範圍內達到他期望的盡善盡美。
麥可經歷了家庭和學校的自私與勢利,變得陰沉封閉。然而,他的愛人給予他理解和愛,讓他有機會審視自己的內心和過去,最終找回了自我。
導演在打鬥場面和混亂程度依然很暴力,但很可惜,我覺得劇情比《魔女 마녀》系列要薄弱很多。
Thumbnail
年紀到了一個程度,會開始翻一些老電影出來看,除了當作對記憶的複習跟提取,也發現似乎看懂一些過去沒看懂的地方,產生更多的理解。這個過年,就又看了一次「心靈捕手」,還真的跟20年傻傻的看完,有很多不同的理解。 長期在學校擔任清潔工的麥特.戴蒙,乍看之下,之所以可以出現人生轉折,也是要遇到猶如伯樂知音的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1989年《蝙蝠俠》上映時,我有去戲院。還記得爆滿到,坐的是走道上的板凳票。電影院有送彩色印刷的手冊,介紹劇情、人物,還有蝙蝠車等配備。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白朗寧機槍的照片。 為什麼很喜歡這類電影,包括現在正在看的《私刑教育3》。或許從小就生長在暴力陰影,甚至也成為暴力分子,幸好在鑄下大錯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感想就是「臥底行動已經絕跡了」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天堂孤影》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工人三部曲中的一部,他擅长以冷冽克制的手法来描述无产阶级的人们生活状态,在他们的世界里平淡、困难成为了生活的最大部分,而社会的冷漠也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但不论怎么样,阿基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朦胧的希望。 电影中,一名垃圾工的老同事计划拉他入
Thumbnail
麥斯重新接受自己的名字,接受結合的可能性,透過一場非常浪漫的輸血場景,「荒土中不僅能掠奪,也能給予」的價值觀得到迂迴地成立。而就像是伊丹十三《蒲公英》(Tampopo,1985),或是它可能存在的其他西部電影前輩。在終局,麥斯的離開是個必要選擇,只有這種方式......
Thumbnail
講到希區考克,大家會如何形容他的作品? 答案應該不出「懸疑」、「恐怖」或「驚悚」等震懾生心理,飽含力道與想像空間的詞彙吧。但若進一步追問:有共同的元素反覆出現其電影之中嗎?可能會有人答道:麥高芬、金髮女郎、中產階級的生活樣態或對男同志的暗示等目前主流最常談論的議題,進而引出作者論、女性主義和甚至現
Thumbnail
喬治米勒曾經痛恨《迷霧追魂手》帶來的成功,因為,他覺得自己並沒有拍出符合內心完美品質的作品,而這種成功似乎放大了他的未竟之志。但是,《衝鋒飛車隊》治癒了他自己,喬治理解一部電影永遠不可能完全呈現他對「荒土世界」的視野,可是,他可以將整個電影縮小到一個可控制的範圍,在這個範圍內達到他期望的盡善盡美。
麥可經歷了家庭和學校的自私與勢利,變得陰沉封閉。然而,他的愛人給予他理解和愛,讓他有機會審視自己的內心和過去,最終找回了自我。
導演在打鬥場面和混亂程度依然很暴力,但很可惜,我覺得劇情比《魔女 마녀》系列要薄弱很多。
Thumbnail
年紀到了一個程度,會開始翻一些老電影出來看,除了當作對記憶的複習跟提取,也發現似乎看懂一些過去沒看懂的地方,產生更多的理解。這個過年,就又看了一次「心靈捕手」,還真的跟20年傻傻的看完,有很多不同的理解。 長期在學校擔任清潔工的麥特.戴蒙,乍看之下,之所以可以出現人生轉折,也是要遇到猶如伯樂知音的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1989年《蝙蝠俠》上映時,我有去戲院。還記得爆滿到,坐的是走道上的板凳票。電影院有送彩色印刷的手冊,介紹劇情、人物,還有蝙蝠車等配備。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白朗寧機槍的照片。 為什麼很喜歡這類電影,包括現在正在看的《私刑教育3》。或許從小就生長在暴力陰影,甚至也成為暴力分子,幸好在鑄下大錯